第廿五课 大卫作王—犹大(撒下1-4章)

一、为扫罗与约拿单之死悲伤(撒下1章):

撒下112暗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事实:第一,神的灵已经离开了扫罗,转而临到大卫;第二,从现在起,大卫正式取代了扫罗的地位,成为以色列人心目中的王。

扫罗的死对大卫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扫罗三番四次要谋害大卫,要置他于死地,令他逃亡异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是,大卫在得知扫罗的死讯后,竟然极其伤痛,原因:

1. 大卫是个尊重神的受膏者的人。

2. 扫罗的死讯同时也包括了挚友约拿单的死讯在内(撒下14)。为扫罗难过,是出于一份对神的受膏者的敬重,为约拿单的死感到悲痛,是出于一份深厚的交情(撒下126)。

3. 大卫不但对个人和民族的凄惨命运感到伤痛,更为耶和华子民的死亡感到悲哀。那些在战场上丧命的是属神的子民,而以色列国的失败不只是地上某一个国家的损失,更是神的国受到亏损。

二、大卫作犹大王(撒下217

大卫凡事求问神(撒下21),是为了肯定自己实在行在神的心意当中。神指示大卫去的地方──希伯仑,实在是一很理想的基地,让大卫日后作犹大王期间可以用来做首都。

希伯仑位于耶路撒冷西南,是当时主要的交通要道,其地理形势和位置都很适合作为军事据点和京城。希伯仑也是亚伯拉罕和妻子坟墓的所在地,对以色列人来说有一份特别的神圣感。

犹大人来到希伯仑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大卫就在希伯仑作犹大家的王7年半,之后被全以色列膏立作全国之君。

三、北部支派的情况(撒下2810

扫罗的元帅尼珥的儿子押尼珥,扶持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立他作王治理以色列人。押尼珥这样做的原因:(1)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第一任君王扫罗才是正统的;(2)他们对大卫并未完全信任,以色列北部的支派对大卫不是那么熟悉。面对这局面,大卫只得做他分内的事,安静等候神的时间来到。在这段期间,以色列南北对峙,两个君王各自为政。

四、押尼珥的野心(撒下3:6-8)

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作王原来是有名无实的,他是个傀儡王帝,惧怕押尼珥,真正的大权掌握在元帅押尼珥的手中。按照当时的风俗,前王遗留下来的后妃会转给他的承继人,押尼珥亲近扫罗的妃嫔,反映出他有篡夺君权的动机。而且,押尼珥原知道耶和华曾经应许大卫作以色列第二任君王,可见他立伊施波设为王是另有不良居心的。从他与扫罗的妃嫔亲近的事上可以晓得,他是打算在时机成熟,大权在手时,逼伊施波设让位,自己作以色列的君王。

五、押尼珥之死(撒下34章)

押尼珥因为企图篡位而与伊施波设决裂,之后决定投奔大卫。大卫的一个主帅约押为了报私仇和忌才的缘故,私下将押尼珥暗杀了。押尼珥之死反而促进了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的计划。大卫建国的进程也进入了最后一个阶段,建立帝国。押尼珥的死带给北部支派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1. 人心徨徨(撒下41):押尼珥在北部支派中占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他的死讯一传到北部支派当中,上至王帝伊施波设,下致军队平民,都感到手足无措,十分惶恐。

2. 伊施波设被杀(撒下458):伊施波设的两个军长利甲和巴拿刺杀他,将他的首级割下来,拿着到大卫那里报告死讯。

利甲和巴拿提醒大卫,他的仇敌扫罗曾经寻索他的性命。他们将杀伊施波设的事,美其名为“神的旨意”,其实他们弑君的行动完全是为了自保,希望可以得到一官半职。然而从撒下4912可见,大卫认为伊施波设是个义人,大卫将两个行凶者称为恶人,显然是洞悉他们有不良的动机,以致做出滥杀无辜的恶行来。利甲和巴拿以为,提醒大卫扫罗曾经寻索他的性命,可以激起大卫的仇恨之心。可是,在大卫的脑海中,他记得的不是寻索他性命的人,却是救他性命脱离一切苦难的主。他们枉作小人,两个凶手的结局是凄惨的。伊施波设一死,大卫建国的第二个阶段也告结束,大卫终于正式成为全以色列国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