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以斯拉记概览

一、以斯拉记背景

按圣经编排,以斯拉记是在历代志下后面。列王纪和历代志是王国时期的历史,历代志下最后一章讲到犹大亡国和被掳。但神早已借先知耶利米预告被掳以70年为限,70年后神会引导犹太人重回故土。代下36:22-23与拉1:1-3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都揭开了回归历史的序幕。

二、成书日期

从内容看,作者可能曾借用尼希米的藏书,甚至参考过尼希米记;而尼希米就在主前445与主前433年间先后到过耶路撒冷两次,所以以斯拉记大概是主前5世纪写成的。

三、作者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以斯拉记和接着的尼希米记原是同一书卷,两卷书在文字风格、神学立场、取材范围等都十分相近,文字也属同一个时代,这两卷书可能同是以斯拉所写。

四、内容

拉1-6章:第1次回归,从波斯王古列下旨准许回归直至重新建立圣殿为止,当中包括回归的记录,敬拜的恢复和圣殿的重建。

拉7-10章:以斯拉率领第2次回归,进行宗教社会上的改革,包括异族通婚的问题。

五、以斯拉记的信息

1.万事均在神掌管之下:箴21:1:“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满有权柄的君王,也不过是神用来成就他旨意的工具。在以斯拉记里,我们不只一次看见王的心被神激动,成就了神预言的应许和计划。

2.神的信实是无可置疑的:神的话说了就必成就。他借先知耶利米的口预言以色列人在被掳后70年回归,结果预言就按时成就。神决不食言,我们可放心信靠他的应许,满有盼望的过生活。

3.神满有慈爱和怜悯:没有人比以色列人更多经历神的恩典,而又更惹神发怒。他们一次又一次犯罪得罪神,以致最后连国家也败亡了;但神却没有因此就把他的选民丢弃,他最终仍向他们发怜悯,施拯救。

4.人要尽上自己的责任:我们不可袖手旁观的等着看神的计划成就,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他计划的一部分。神的恩典与人的责任,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5.宗教的实质并不是形式上的敬拜,而是生活的实践:属神的人要在生活上实践信仰,婚姻是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更应把持基督徒的原则。

六、第一次回归

A. 回归的宣告(拉1:1-4)

1.应验耶利米的预言:耶利米是犹大亡国前的先知,神曾借他宣告巴比伦败亡和犹大余民会归回故土的预言(耶25:11-12,29:11)。他指出犹大百姓要被掳,服侍巴比伦王70年。70年满了以后,犹大百姓要归回。波斯王古列元年,波斯帝国征服巴比伦的头一年(主前538年),神用他的主权,按着他所定的日期,成全了他向选民所赐的应许。

2.应验以赛亚的预言:以赛亚曾两次提及神兴起使用古列(赛44:28,45:13)。古列下旨通告全国的事,并非出于偶然巧合,乃是神亲自策划,特意安排,为要应验他自己的预言。

3.70年的年期问题:耶路撒冷是在主前587年沦陷,及至古列元年(主前538年),中间只有50年,有人说那与70年回归的预言相差20年。然而,在犹大全营失守之前,其实犹太人已经两次被掳,最早的一次是主前605年。从主前605年到538年,整数来说就是70年,正与耶利米预言的时间吻合。

B. 古列的谕旨

1. 呼吁犹太人回归:这是一个自由的选择,而不是强迫性的命令。神从来不会勉强人,只有那些甘心情愿的,主才会使用。

2. 命不归者资助回归者: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已数十年,他们早己安顿下来,生活也建立了一定的基础。要再迁移、重建荒废已久的家园是不容易的,所以当时必有很多犹太人选择留下。古列提醒留下来的人有责任用财物帮助回归者,也应甘心情愿为重建圣殿而奉献财物。所有犹太人,无论回归与否都有责任参与重建圣殿。

C. 回归的筹备(拉1:5-11)

1.神感动人回归建圣殿:神一方面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另一方面也在一些犹大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的心里动工。这一小撮特别被神感动引导回归的人,可以说是从余剩之民抽出来的一小撮精锐分子,负有重新建造圣殿的重大责任、是预备付上代价的。神要的是质而不是量。

2.不归者奉献财物:留下来的犹太人拿出自己的财物来供应回归者的需要,也甘心为重建圣殿而献上礼物。在神的工作方面,我们同样有一些是被神激动,站在前线担起一些具体工作,而另一些就留在后方,作支持和援助的角色的。

3.古列归还圣殿器皿:古列王也愿意将本来属于耶路撒冷圣殿的器皿。古列吩咐人把这些器皿,包括金盘、银盘、刀、金碗、银碗和数以千计的别的器皿,都按数交还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

D. 回归的名单(拉2章)

神让以斯拉详细的记下回归者的名单,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切的体会回归的真确性,更明白神作事的原则。这份名单是以各人的家族、原居地,或是以责任、身分等来区分的。

这次回归的人,会众加上仆婢共有5万多人,各个阶层都有。有的有特定的职责,有的就没有,甚至有未能断定在血缘上是否属以色列人的。他们有些是领袖,有些是仆役,但他们在回归的行列中,都作出一定的贡献。这显示神的拣选并不在乎背景、地位和能力,在他的国度里也没有高低之分。每一类人,不论是祭司或普通人,他们的名字都同被记录在圣经里。一些族长到了耶路撒冷,便立刻为神的殿献上礼物,他们的态度是甘心的。神看重的不是我们的背景、能力、身分,他所要的是我们甘心的态度和量力的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