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八课 以斯帖记(上)

一、以斯帖记简介

以斯帖记是旧约12卷历史书最后的一卷,与以斯拉记,尼希米记是被掳后的3卷历史书。前两卷是记载神的选民回归犹大地的历史,说到神如何眷顾那些归国的子民,以斯帖记重点不同,让我们看见神的选民在外邦波斯的一段历史,讲述神怎样保守那些居住在外邦的子民。

二、作者

从内容中作者的经历看来,作者很有可能是末底改,成书地点是波斯国的书珊城,这一直是犹太传统的看法。但是斯10:2-3介绍末底改的方式,似乎排除了这个说法。我们不能肯定这位作者的身份,只知道他是波斯的一位犹大籍居民。

三、时代背景

关于历史的时代背景,相关的事件发生在波斯亚哈随鲁王(薛西王一世)时期、即主前486-464年期间。至于书卷的者作时间,可能是在主前5世纪末到4世纪初的时间,其写作风格类似主前5世纪同期的作品,像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和历代志。

四、事件大概

犹太人被掳到异国,得到释放,自由回归故土,但有数以百万的犹太人留在波斯,面临了一次灭族的危机。亚哈随鲁王手下宠臣哈曼憎恨犹太人,阴谋灭绝全国犹太人。

当时,哈曼用骰子掣签,决定在亚达月十三日行事。籍籍无名的末底改和被选为后不久的以斯帖,不愿屈服在这命运下。二人禁食、祷告、争取,终扭转形势,哈曼和他的党羽反成为自己阴谋的牺牲者。当日掣签(普珥一字的意思)所定的日子,反成了犹太人欢庆胜利的吉曰。犹太人开始在亚达月十四、十五两日,交换礼物,互庆普珥节。

五、以斯帖记信息特点

以斯帖记全书并没有提到神的名字,但圣经研究者指出,以斯帖记虽然没有神的名,但神却在这一卷小书里,整卷书却清楚表明神的管治。

以斯帖记写成于波斯与希腊政治权力交替的时期,犹太人备受压迫,灰心失望,活在困境之中。本书可以激励读者,知道民族的命运并不操控在敌人手中,而是在慈爱公义全能的神手中,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六、以斯帖记大纲

1.以斯帖入宫   斯1-2章

2.犹太人的危机 斯3-7章

3.奇妙的保守   斯8-10章

七、以斯帖入宫(斯1-2章)

以斯帖的故事,看似很多巧合,背后却一直有神的引领。开始的场景(斯1:1-4)是王后瓦实提的失宠,臣仆建议选美立后。恰巧有一位名叫末底改的犹太人,与堂妹以斯帖(他已收为义女)住在书珊。以斯帖令君王喜悦,就此进入了王宫的生活圈子里,开始在波斯产生影响力。

另一巧合的情况发生,末底改因关心以斯帖,经常在王宫左右徘徊(斯2:11)。末底改听到不利于王的消息,透过以斯帖,救王一命。在斯2章结尾,哈曼尚未出现以前,已经隐藏了两个主要的因素,至终有利于犹太人:以斯帖封后;末底改有恩于国王。

八、 灭族阴谋(斯3-4章)

故事的坏人出现了(斯3:1-15),哈曼出场,位居宰相之位,权力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哈曼的性格骄横张狂,却深得君王的宠信,王下令“在朝门的一切臣仆都要跪拜哈曼”。惟独末底改,没有向这位重臣屈膝,不向哈曼下拜。哈曼大怒,认为自己的尊严尽失,他要显示威风,灭绝通国的犹太人,就是末底改的本族。哈曼以荒谬无凭的推论,歪曲事实,引起王怀疑犹太人的忠心,竟能说服君王,灭绝哈曼口中这个不忠于王的民族。哈曼的计谋正顺利地进行,但他犯了致命的错误,他所倚靠的是“君王”,他又相信命运的主宰,因此他掣签作出决定(斯3:7)。但他的真正对手,其实不是末底改,不是犹太人,而是他所不认识不知道的耶和华神,刻意与神为敌,以假乱真,滥杀无辜的阴谋,一定被神所厌恶。

斯4章,听到了灭族的谕旨后,各地犹太人一起披上了哀痛的服装,禁食哭泣。末底改与同胞认同,一起表达哀痛。面对灾难的时刻,他在朝门口驻足,哀伤之余,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行动,有所承担。以斯帖差人探望末底改,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末底改就把握机会,恳请以斯帖在王面前代求。以斯帖开始时有所迟疑,因为她有自己的难处,所以最初拒绝了末底改的要求。按波斯的权力架构,任何人都难以接近王,除非被指名召唤,违反成规,擅自入见王面,相当于叛国的死罪。这时,末底改提醒以斯帖,不管保持沉默或是进见君王求情,她都处于险境之中。至于犹太人,不论她是否答应此刻的呼召,末底改相信同胞必得拯救。以斯帖接受了提醒,决定采取行动,也要求书珊城的所有犹太人和她一同禁食,她要冒死违例见王。此后,以斯帖成为这历史事件的主要人物,末底改照她的吩咐行事(斯4:17),显出以斯帖是个美貌与智慧兼备的人。以斯帖的勇敢抉择,回应了斯帖记的关键经文(斯4:14下)—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犹太女子以斯帖被选为波斯王后,原是为了挽救同胞的厄运。世界上众多事情的发生,看似自然或巧合,背后却有神的美旨和奇妙的安排。以斯帖的考验时刻来到了,她有特别的机会和影响力,但也要冒性命危险的代价,人生路上,我们可能也会遇见类似的关键,有些事情应该做必须做,但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却会令人却步迟疑,以斯帖最终回应了神早已安排给她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