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课 帖撒罗尼迦前书导论


一、引言

1. 基督的第一次降世是世界历史上关键的事件,而的再临将会带来高潮。第一次降临,为要受死、复活再来时,会招聚那些因的死而得拯救的人。保罗这个招聚所带来的喜乐与荣耀简单地总结起来:“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l7)对使徒来说,撰写帖撒罗尼迦书信和分享如此的信息是令人战兢而喜乐的。

2. 在保罗的作品里,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的焦点特别集中在基督再来主题上。使徒不仅作出详尽的预言,也指示基督徒应如何在主再来的亮光中每一天的生活。

 

、认识帖撒罗尼迦

A. 帖撒罗尼迦城

1. 位置─位于希腊东北的帖撒罗尼迦,是个商业繁荣的港口,也是陆上交通的枢纽,具战略性位置。保罗时代帖撒罗尼迦马其顿省的首都,是享有内政自治的“自由城市”。

2. 人口─当时居民约有20万,多为希腊人,也有不少犹太人。

3. 宗教─除了希腊的多神崇拜,犹太人的会堂深具影响力。

 

B. 帖撒罗尼迦教会

1. 第一次的接触:

a. 在保罗的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徒171-10),帖撒罗尼迦是他探访的第二个主要城市(腓立比是第一个)。

b. 保罗抵达后,先会堂的犹太人分享福音。他根据圣经“与他们辩论”(徒172),建立3基本真理:

  基督(应许中的弥赛亚、救赎者)必须受害、死亡;

  基督必从死里复活;

  保罗所传的耶稣就是这位基督。

c. 传道事工的直接效果─有些犹太人、许多敬虔的希腊人、不少尊贵的妇女悔改归信;不信的犹太人煽动暴乱,保罗被迫离开这城。

2. 其后的接触:

a. 保罗在第一次探访后不久欲再探访,但曾两度受阻(帖前2l7-l8)。

b. 他打发提摩太前去代替他进行牧养的工作(帖前31-2

3. 他写了帖撒罗尼迦前、后书两卷书信。

4. 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时,再度探访这个地区(徒201-4;林后212-13)。

 

、背景

A. 作者与受书人

作者是保罗、两位同工西拉提摩太;受书人帖撒罗尼迦教会,是刚由偶像崇拜背景归向神的初信基督徒群体。

 

B. 写作地点与日期

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离开帖撒罗尼迦后,随即在哥林多逗留了18个月(徒18111),在此写成帖撒罗尼迦前书,当时约公元52年。这是保罗书信成书最早的一卷书。

 

C. 写作动机与目的

1. 称赞信徒的信心(帖前36

2. 指出罪恶(例淫行〔帖前43懒散〔帖前411〕)和纠正误解(有关基督再来的见解〔帖前413-l7〕)

3. 在崭新的属灵经历上,对初信者作出劝勉(例:帖前41-12

4. 反驳针对保罗的错误指控。

 

D.    特色

1. 亲切坦率。

2. 语调温和,充满慈爱,是“基督徒友谊的经典”。

3. 简单而基要的。

4. 书中充满盼望,特别是有关基督的再来。

5. 勾勒出新约教会初期的面貌。

6. 信内并无引用旧约(帖撒罗尼迦多为外邦人)。

7. 教义不多(只有帖前413-18论及教会被提)。

8. 写作风格不拘礼节,直接而个人。

9. 表露保罗个人机智、爱与谦卑素质。

 

E. 在新约的地位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是保罗书信中最早成书,在基督教教义上阐明了末世论中主再来的真理。

 

、要旨

A. 主的再来─被提的真理

1. 被提的真理所带来的安慰

2. 被提的真理根据

3. 被提时所发生的事件

 

B. 保罗的事奉

1. 保罗亲在帖撒罗尼迦人中间事奉(帖前12-216)─圣灵的话与能力,显出信心。

2. 离别后的事奉(帖前217-313)─建立及安慰,显出爱心。

3. 藉书信事奉(帖前41-528显出盼望。

 

五、温习题

1. 说出帖撒罗尼迦前书写作地点日期

2. 帖撒罗尼迦前书写作动机目的是什么

 

图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