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导论(四)


系统神学中的末世论,其圣经根据主要源自启示录。有关末世论的不同观点,除了显示学者对启示录某些经文不同的理解之外,也反映不同的释经进路。

 

一、千禧年观点

“千禧年”的观念来自启20,提到在1,000年期间,撒但将被捆绑,而复活的信徒将与基督一同作王。根据这段经文,发展出以下的末世论

 

A. 千禧年后派(后千)

19世纪美国的更正教会及大部份自由派的学者,都采纳后千的观点。这派相信千禧年是指教会时期而言,其后基督就会降临,引进新天新地,以应验旧约的预言(诗2:8;赛2:2-411:6-9;弥4:2-5;亚9:9-1014:9-21)。后千对世界的前景存乐观的看法,相信在福音广传之下,罪恶将日渐式微,世界越来越美好,而基督徒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大多数。

 

B. 无千禧年派(无千)

在改教运动之前,无千一直是末世论的主流观点。这派和后千一样,相信千禧年是指教会时期;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启示录中的“千禧年”不是一个实质的地上国度,而是象征:

1.. 撒但被捆绑,象征他被基督击败;

2. 信徒与基督同作王,象征基督在信徒生命中掌权。

 

C. 千禧年前派(前千)

前千派包括“历史前千”和“时代前千”两种主张:

1.. 历史前千─盛行于最初的3个世纪,认为主再来之前会出现一连串的征兆,主再来之后有一段和平时期。他们也相信“主再来”和“被提”是同时发生的。

2. 时代前千─这是中国教会的主流看法,认定千禧年是字面意义的1,000年。与历史前千不同,他们相信主再来分为两个阶段:基督第一次再来是提走教会;7年大灾难后,基督将会跟教会一起再临。这派也认为以色列和教会是两个不相干的群体,神对两者有不同的计划。

 

D. 小结[2]

 

后千

无千

历史前千

时代前千

主再来

被提和主再来没分别

被提和主再来没分别

被提和主再来同时发生

主再来分两次

复活

信徒与非信徒同时复活

信徒与非信徒同时复活

千禧年开始时信徒复活

千禧年结束非信徒复活

被提时教会复活

主再来时旧约/大灾难的信徒复活

千禧年结束非信徒复活

审判

对所有人的一般性审判

对所有人的一般性审判

主再来时的审判

大灾难结束时的审判

被提时审判信徒的工作

大灾难结束犹太人/外邦人审判

千禧年结束非信徒

大灾难

今生的经历

今生的经历

灾后被提

灾前被提

千禧年

现今已进

入千禧年

没有所谓主再来后地上的千禧年

包括现今

与将来

主再来时开

展地上1,000年国度

以色列

与教会

教会即

新以色列

教会即

新以色列

教会是属灵的以色列

以色列和教会完全不同

 

二、释经进路

A. 历史派

1.. 认为启示录完全按历史次序来记录,所记的是1世纪开始直到主再来之间的(欧洲)历史。他们相信启236章的内容是早期教会时代,启13章是改教运动,启18和19章则是末世时期。

2. 缺点:

a. 把启示录的对象局限于1世纪的读者和欧洲的读者

b. 忽略启示文学的特征

 

B. 灵意派

1.. 认为启示录的内容全是象征,并不指涉历史上任何一段特定时期。例:“兽”(启13:1-8)象征逼迫信徒的人间政权,新耶路撒冷象征忠贞的信徒与神同在,千禧年象征福音带来的大同世界。

2. 缺点:

a. 忽略了历史事件的真实

b. 一切诉诸灵意

 

C. 当时派(已过派)

1.. 这派认为启示录所记载的,都是1世纪的历史事件。例:“兽”(启13:1-8)代表罗马帝国,假先知代表罗马皇帝所拜的异教。他们认为启示录不含先知预言的成分,对象也仅限于约翰时代的信徒。

2. 这派的缺点是无视启示录的先知性特征,忽略当中的信息跟历代信徒都有关连

 

D. 未来派

1.. 时代主义的末世观属未来派。这派根据字面意义解经,把“七教会”(启2-3章)理解为整个教会历史时代,而启4:1之后的经文是被提后的事件,并且仅跟以色列人有关。这派采取的是灾前被提观,他们也相信在末世耶稣会两次再临。

2. 缺点:

a. 坚持字面解经,忽略启示文学的象征特性

b. 以时事套入经文,违反经文本意,也忽略其中的信息。

 

三、总结与评估

1.. 在教会历史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流,这跟时代背景有关。要明白4种释经进路都各有千秋,同时也有自身的限制。因此,最好能够因应启示录不同的文体,采纳对应的解经法,以尽量掌握经文的原意。

2. 研读启示录时要谨记以下原则:

a. 注意约翰写作启示录的时代背景

b. 启示录的高峰是主再来时预言的应验

c. 启示录的预言适用于任何时代



[2]  参韦恩.郝思着,华神出版社译:《基督教神学与教义图表》(台北:华神,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