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课 教会论(二)教会的圣礼:洗礼和圣餐

一、洗礼

洗礼是外表的表记和礼仪,代表一个见不到的内涵。耶稣基督也接受洗礼。路德认为,圣礼包含两方面,一是神话语的应许,二是圣礼的媒介,如饼和酒(葡萄汁)。加尔文认为圣礼是神给人的表记,以证实神的应许是可靠的。

A. 洗礼的意义

1. 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罗6:3-5)。

2. 重生的洗(多3:5)。

3. 洗净良心(来9:14,22)。

4. 悔改(约3:5;徒2:38)。

5. 割礼(西2:11-13)。

6. 过红海(林前10:1-5)。

7. 洒礼(来9:19-21)。

B. 受洗者的条件

1. 相信基督的救恩(可16:16;徒8:12)。

2. 悔改(徒2:38)。

3. 接待耶稣(约1:12)。

4. 认耶稣为主(罗10:9-10)。

C. 施洗的方式

1. 洒水礼。

2. 浸水礼。

二、圣餐

A. 圣餐礼拜

1. 预备材料:饼与杯(葡萄酒/汁)(林前11:23-26;路22:17-20)。

2. 预备心,自己省察(林前11:29)。

3. 是仪式形式,不能当一般饮食。

B. 圣餐意义的多重记念

1. 记念主恩:圣餐是为记念罪人悔改而蒙恩的记号。“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可14:24)

2. 重温信约:是属于信徒的,将过去与现在相连(路22:20;林前11:24-25)。

3. 与主相会:圣餐聚会有非信徒时,他们可以观礼或安静思想耶稣的救恩,以致将来也接受耶稣基督为他们个人的救主。古代神在混乱圣餐的教会中亲临惩治,也是反面见证主同在的威严(林前11:27-33,10:20-21)。基督徒若犯罪而没悔改,应该停止领圣餐,直到悔改以后才恢复。

4. 实践团契生活:初期教会的圣餐由爱筵相随,是信徒相交的团契。

5. 见证合一:一齐用饭是最亲密的交往,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起用饭的隔离文化在信主后改变(徒11:3;加2:12)。“我们所祝福的杯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血么?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同领基督的身体么?我们虽多,仍是一个饼、一个身体,因为我们都是分受这一个饼。”(林前10:16-17)

6. 宣扬主的死:也是见证主恩(林前11:26)。

7. 等候主再来。4个向度,以基督为中心:

a. 往后看:看到基督的代赎;

b. 往上看:看到基督的同在与应许;

c. 往周围看:看到基督的身体和信徒的团契;

d. 往前看:看到基督的再来(林前11:26;太26:29)和见证主恩的逼切。

若有主张不施行洗礼,因此也无圣餐礼的教会,不算教会,只是查经班。

C. 领受圣餐的人

三、礼仪与实质

1. 每一种形式有所代表的意义,否则形式失去存在的价值。

2. 形式的意义是人付与的,透过教导,实践而明白其中的意义。

3. 形式是死的,意义是活的。

4. 形式是外在的,意义是内在的。

5. 虽然形式是外在的,也不应该轻视它的实行,否则其意义就更难传达。

6. 同理,圣餐的礼仪是外在的,但其意义却写在圣经里,因此每次领圣餐时应读林前11:23-29或其他相关经文,来解释圣餐的意义。

7. 透过圣餐的礼拜,信徒得着提醒,信心得到坚固,便是神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