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课 福音派信仰

一、福音派缘起[22] 

1. 根据斯托得牧师所言,我们坚信福音派的信仰是承接了众使徒所宣扬的新约圣经真理,到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领袖,如马丁·路德和他的同工,自称为福音派,是福音的传扬者。

2. 之后的各个宗教改革运动中,如18世纪在德国的敬虔主义(Pietism)、英国的循道主义(Methodism)和在美国的大觉醒运动(The Great Awakening)都一再引起福音大觉醒(Evangelical Awakening)。其中大觉醒运动的领导人,如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布道家查理斯·芬尼(Charles Finney)和德怀特·莱曼·穆迪(Dwight Lyman Moody)等人都被视为福音派的重要人物。

3. 19世纪自由主义神学兴起,使正兴起的福音派一度被挑战。从1940年开始,福音主义在基督教基要主义中脱颖而出。基要主义慢慢分化出正式的基要派和福音派。到1940-50年代,主要透过不同的传播媒体、布道大会、神学院及着作,使此势力再度掀起新浪潮,其影响一直持续。

4. 到20世纪的后期,福音派稳定增长。20世纪的福音派领袖首推葛培理(Billy Graham),葛培理布道团更积极倡办国际福音会议。于1966年在西柏林举行的国际福音会议中,发表了福音派宣言,划定福音派立场。

5. 在1974年,在洛桑举行的国际福音会议中,有来自150国家的2,300名代表出席,会中将福音使命作了划时代的诠释,福音派融合基要派,成了美国的主流教派也带动普世福音派在基督教中再跨一步。洛桑国际福音会议又在1989年于马尼拉举行第二届国际大会,第三届则于2010年在南非开普顿举行,有来自全球198国的4,200所教会代表出席。

二、福音派信仰

A. 雅各·巴刻(James Innell Packer)

加拿大维真学院的教授,圣公会着名神学家巴刻曾指出福音派的基本信念。

1. 圣经的至高地位(因它独有的默示);

2. 耶稣基督的荣美(完美的神人二性者为我们赎罪);

3. 圣灵的主权(在事奉中多元并大能的运作);

4. 得救归主的必要性(直接来自神也唯独出自神的工作);

5. 布道的优先(由敬拜而表达的见证);

6. 团契的重要(教会是众信徒活泼的群体)。

B. 约翰·斯托得(John Stott)

英国圣公会的斯托得牧师,也是洛桑信约的主要起草人,在他的着作《认识福音派信仰》一书里表达福音派的基本信仰。基要主义与福音派主义的差别:

1. 基要派不重视学术研究,有反智倾向;福音派认定一切的真理都是神的真理,重视理性思考。

2. 基要派持机械式字句默示论,而福音派则相信圣经是真确无误但因修辞和文体的原故,圣经字句必须经过解释才是真确。如,我们不认为神有羽毛,虽然有圣经字句如此说(诗91:4)。[23]

3. 基要主义持机械式字句默示论,圣经作者是被动的写下圣经,而福音派相信圣经是神和人共同参与而完成的。

4. 有关圣经的解释:基要派不重视圣经处境和文化的差距,福音派则持定圣经必须经过恰当的释经诠释过程,我们才能明白信息的意义。

5. 关于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基要派持分别和分离的消极立场;福音派则带着分辨的态度,积极的寻求合一可能。

6. 关于教会:前者不参与信仰与他们不同的基督教团体;后者则持开放的态度,虽然保持平衡是一件不易的工作。

7. 基要派在种族问题上,尤其在北美和南非教会,有白人信徒优越观念,虽已开始有改正的倾向;而福音派持各族各阶层平等的观点。

8. 布道与宣教:基要派将传福音和宣教视为同义词,对社会上的问题和需要不直接参与。福音派在专注传福音的同时,也重视社会责任。

9. 基督徒盼望:对末世事件基要派以时代论的观点对主再来作历史配合的详细的解释,而福音派一方面预备等候主的再来,但对圣经将来不能确知的部份和因此而有不同理论的看法,持开放的态度。

C. 《认识福音派信仰》纲要

1. 神的启示:讲启示、默示、圣经的权威3个词:圣经的明了性、完全充足和无误;也就是经文要经解释才明了,救恩的充足性因圣经的完全启示已经足够。另有两点要澄清,一是指原本的圣经无误,二是圣经要经过准确的解释。

2. 基督的十架:讲到神接纳我们,每日的门徒训练和使命与信息。

3. 圣灵的工作:包括基督徒的源起、保证确据、圣洁、群体、使命和差传,以及盼望。

D. 结论

福音派的挑战,5方面的呼召。

1. 诚信:神呼召我们活出与蒙召的恩相称的生活。

2. 稳固:神呼召我们要在福音上站立得稳。

3. 真理:神呼召我们要为福音信仰奋斗。

4. 合一:神呼召我们同心合意的传福音。

5. 坚忍:神呼召我们为福音受苦。

三、教义的标准

在圣经正典制定以后,神学渐渐巩固,第5世纪有人提出判别正统信仰与异端的准则,当然是根据圣经。在圣经的解释是否正统的判别上提出了3个基本原则,值得我们参考:

1. 教义的普遍性:承认一项信仰时,应该是全体教会在世界各地所宣告的。

2. 教义的古旧性:久远的教义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此标新立异的异端在历代出现少时便消失。

3. 教义的公认性:越多人支持的教义,越是正统。

4. 教义的公益性:对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与益处的才能承传下来。我们认为可以针对中国教会加入这一点。

四、《使徒信经》

早在第3、4世纪的时候,教会便立定了信经来帮助信徒建立信仰,也给领洗的初信信徒作信仰告白之用。流传至今被称为《使徒信经》,值得作为信仰纲要来参考。但对我国教会应该加入一句圣经论的告白,如下: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宇宙万物的主。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神独生的子,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于十字架,受死,埋葬,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我信圣灵。

(我信圣经都是神的默示,不能加添和删改。)

我信圣而公之教会。

我信圣徒相通。

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体复活。

我信永生。

阿们。


参考书目

1. 杨庆球。《基础系统神学》。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10。

2. 雷历着。杨长慧译。《基础神学》。香港:活石,2007。

3. 斯托得着。白陈毓华译。《认识福音派信仰》。台北:校园,2001。

4. 约翰·加尔文着。钱曜诚等译。《基督教要义》上册、中册、下册。北京:三联,2009。

5. 根顿编。石彩燕译。《剑桥基督教教义手册》。香港:天道,2006。

6. 奥尔森着。吴瑞诚、徐成德译。《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北京:北京大学,2003。

7. 麦格拉思着。蔡锦图、陈佐人译。《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9。

8. 麦格拉思着。董江阳译。《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北京:中央编译,2004。

9. 郭文池。《系统神学─圣经论》。香港:播道会,2010。

10. 汤姆.华森着。罗伟伦、钱曜诚译。《系统神学》。台北:加尔文,1998。

推介书籍


注解:

[22] 参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福音派>

[23] 914“他必用自己的翎毛遮蔽你;你要投靠在他的翅膀底下;他的诚实是大小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