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中世纪教会(三)修道主义

一、引言

本课探讨中世纪的修道主义如何成为敬虔生活的守护防线,并介绍当中较有代表性的本笃规条、克吕尼修道运动和方济修道会。

二、中世纪修道院的形成

45世纪,当基督教得到合法地位,发展成为国家宗教时,修道主义就成为抗衡这种宗教世俗化的运动。修士的守贫、敬虔、顺服、祈祷,静悄悄地影响着整个基督教圈子。除了个别修道人士选择隐居荒漠之外,这时期出现了聚居一起的修士群体,甚至有些团体是由教会所组织和管理的。因此,需要在组织和制度上作出更好的安排,让修士对内和对外的生活都有所规划,发挥积极的影响。 

三、具代表性的修道规条与团体

A.  本笃规条(Rule of Saint Benedict

1.  6世纪起,本笃的修道规条慢慢成为西方修道院的主流。发展到10世纪,这些修道规条成为公认的参照,散布在欧洲的每个角落。

2.  本笃规条强调顺服的操练,以院长为基督的代表,达致自我的舍弃。修院生活多数先有一段考验期,大约一年,并要誓愿在道德上贞洁,在物质上守贫,在意志上顺服。 

B.  克吕尼修道会(Cluniac Order

与过去修道院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们只顺服教皇,受教皇保护,向教皇效忠,而不受任何主教或是政府的管辖。克吕尼修道院的改革运动,既重振修道精神,也重新成为修道主义的楷模,改善了教会的属灵光景,也唤起觉醒。

C.  方济会士(Franciscans

1.  起初是方济各(或译法兰西斯Francis of Assisi, 1181/1182-1226)个人在神面前的领受,要活像基督,四处传道,扶助困苦无依的人。太107-10是影响他一生事奉的重要经文。他立志效法基督,作个谦卑顺服的神仆,像基督一样彻底爱人。后来,有些志同道合的人与他一起,愿意同守这样的原则,过简朴的生活。人数渐增之后,他们就正式向教皇申请,成立修道团体,取名方济修道会,以后又改称小弟兄会

2.  方济修道会以重演基督的精神与工作为原则和主旨;以模仿基督为职志,以爱结合;并在极度贫乏中,共同生活。他们认为若要做荣神益人的工作,就必须放下世界,所以他们反对财富,甚至沿途乞讨以作为谋生途径。他们也非常注重对外的宣教。由于修士的委身服侍,带来历史上享负盛名的贡献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