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马丁路德和德国改革运动

一、引言

1500-1700年期间,有两个主要的宗教改革运动。一是德国的改革运动,由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发起;二是瑞士的改革运动,由慈运理(Zwingli, 1484-1531)发起,却由加尔文(Calvin, 1509-1564)来完成。

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1.  马丁路德出生于德国,有着刚毅和果断的性格。在他心中,主耶稣是严厉的法官,而不是怜悯人的救主,所以他每天忧虑担心死后的去向,对得救也没有把握。直到他成了神学院的教授,被圣灵感动才苏醒,也明白了因信称义的宝贵真理。

2.  同一段时期,他目睹教廷的流弊和离开圣经真理,于是改革思想开始在他心中萌芽。路德看见信徒盲目听从教廷,疯狂地买卖赎罪券,他不忍心看到信徒如此偏离正道,决定采取抗议行动。

3.  1517年,他写下《九十五条》,贴在大教堂门口,抨击当时种种错误的宗教行为。在《九十五条》中,路德主要提出有关赎罪券的不同主张:

a.  赎罪券只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所加的惩罚,却不能免除神的惩罚。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因为教皇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神。

b.  赎罪券对炼狱里的亡灵并无效力,教会所加的惩罚只对在生者有效,死后无效。教皇能施于炼狱里的亡灵的,只是祈祷,而不是使用裁决权或钥匙权。

c.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无需赎罪券,就得到神的赦免。基督要求每个人都作出真正的悔改。真正的赎罪功德,在于神的荣耀和恩典的福音。

4.  《九十五条》的论点,马上被印成传单,传遍德国,带来很大的回响。纵然教皇要追杀马丁路德,他却得到贵族的保护和人民的支持,得以平安度过余生。到了1555年,马丁路德的信仰主张才得到正式的承认。从此,除罗马天主教外,欧洲有了路德派(信义会)的新教团体。 

三、马丁路德的贡献和影响

1.  教义─强调圣经的权威、因信称义、信徒皆祭司等真理。

2.  推动宗教教育─他的着作也留给教会许多帮助,让信徒更明白真理。

3.  翻译圣经─他把圣经翻译成德文,方便平民百姓读圣经。

4.  重建教会制度和崇拜仪式─以本土语文(德文)代替拉丁文来举行崇拜,着重讲道和赞美诗歌等。

5.  鼓励圣职人员结婚─他自己也放弃了修道士生涯,与一位女修道士结婚。

四、马丁路德的缺失

1.  将国家的政权放在教会之上。日后,这也成为教会灵性软弱的一个主要原因。

2.  单方面强调信心,忽略信徒行为的重要。

3.  不能容纳他人的神学思想,拒绝和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