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课 如何化解危机

一、 冲突的必然

1. 9月11日,也是“九一一”恐布攻击10周年,10年前,因为“九一一事件”,而造成今天许多美国人伤痛、恐惧、死亡、愤怒、报复等等复杂的情绪。而今天,类似“九一一”的事情,在世界角落不断发生,甚至进入家庭里面、工作职场里面。

2. 联合国存在,乃是要解决各国问题,联合国里面有一支部队,叫做“维持和平部队”,简称“维和部队”,虽然维和部队是以维护和平为目的,但是少数维和部队成员在驻地犯罪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其中以性侵害案件最多,也让维和部队的纪律受到质疑与批评。

3. 在末后的日子,耶稣预言,那时民攻打民、国攻打国,这就是冲突。(太24:7;可13:8;路21:10)

二、 圣经中记述的一次冲突事件

在徒15:1-31,记述早期教会也出现严重的冲突,当时安提阿教会有许多外邦信徒,刚巧有几位来自犹太省耶路撒冷的信徒,他们认为外邦的信徒必须像犹太人一样接受割礼才能得救。此事引起很大的争议(参加2:11-14),于是安提阿教会差派保罗、巴拿巴和几个人到耶路撒冷去咨询使徒和长老意见。

这时有几个法利赛人坚持外邦信徒要受割礼和遵守摩西一切律法,包括一切宗教条文(徒15:1-5);于是产生了历史上第一次教会大公会议。因此,我们要从这个历史的事件中,一同学习,如何在不同意见中避免冲突,甚至是解决问题。圣经是充满智慧的,也非常实用,在这个时代,我们遇到许多冲突,如何面对?我们可以从圣经来学一些如何化解死结的原则。

三、 从徒15:1-31看如何化解危机冲突

1. 确立合理的底线(徒15:7-11)

a 彼得是使徒领袖,当各人议论纷纷,他难免要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彼得坚信因信称义的道理是最基本的原则,人不需靠割礼和其他宗教条文而获得救恩,彼得忆述10年前神拣选他将福音带给外邦人哥尼流一家,圣灵降临在外邦人身上,他为外邦人施洗的事情,在施洗之前,外邦人并没有接受割礼和遵守摩西律法中的宗教条文,之后神也没有要求他们要如此行,所以犹太人也不可如此要求外邦人。

b 法利赛人和一些文士往往在律法的文字上推敲,加上了许多繁文缛节,这些繁文缛节连许多犹太人都不能遵守,彼得说明得救是本乎耶稣的恩典,并不是因为律法条文,所以没有理由要外邦人去肩负这些重担。

c 面对冲突,我们不能够事事坚持,因为许多时冲突是由很少的事情引起,再加上不合理的坚持。例如逢年过节,一家人一同吃饭,本是很开心,但有时为了吃什么,在什么地方吃,也会弄致不欢而散。

2. 寻求妥协的方案(徒15:12-21)

a 在整个会议中,出现了保罗、西拉一行人,也看见教会领袖彼得,还有法利赛人,但最为关键的人物,就是雅各。这位雅各何许人也?他不是使徒雅各,因为使徒雅各很早就为主殉道了。这位雅位正是耶稣的弟弟,他曾亲眼看见耶稣的复活,保罗曾说:“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林前15:7);同时,他也被尊称为使徒,“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加1:19)所以,显然雅各在早期教会的地位相当高。

b 这时他眼见双方争持不下,故此站出来作调停,教导大家互相妥协。雅各引用阿摩司书9:11-12来支持彼得。“那重新修造”是指到神亲自建立的教会,包括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既然神的恩典是白白的赐给外邦信徒,所以犹太信徒便不应把割礼和其他宗教条文加在外邦人身上。

c 今天,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本位主义太强,以我为中心,别人都要听我的,这样又如何沟通?

如果开会只是要听主管的建议,那不是开会,那叫“宣布命令”。

有句话说:真理自在人心,这句话是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是这把尺可能也是有问题的尺;这种感觉,就是今天我要大家比出30公分的长度,而每个人比出来的长度一定会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回到真理,真理是什么?不是人的心,而是在圣经中,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耶稣就是真理,我们要回归圣经怎么看。

d 大概雅各考虑到犹太信徒仍很注重摩西律法,因此他特别提出以下4条规条,叫外邦信徒遵守:

i. 禁戒偶像

ii. 禁戒奸淫

iii. 禁戒吃勒死的牲畜

iv. 禁戒吃血

雅各的提议,是按当时的情况定出一些规则,好叫大家能够妥协,虽然最后的两条规定只是犹太人的习俗,要解决任何问题,必须要作出妥协;妥协的意思是找出双赢的方案。

3. 消除双方的误解(徒15:22-29)

欣赏别人的特质是非常重要的,教会接纳了雅各的意见,便特别选派两位杰出的弟兄犹大和西拉,带同信件,陪同保罗和巴拿巴去到安提阿教会,消除耶路撒冷与安提阿教会之间的误解。

当时的教会作了两件事:澄清误会与澄清立场。

a 澄清误会:信中首先澄清耶路撒冷教会并没有坚持要安提阿教会守割礼和遵守一切摩西律法,先前有几位弟兄由耶路撒冷教会到安提阿教会所说的一番话,并不代表耶路撒冷教会。

b 澄清立场:其次,表明两间教会之间的友好关系,夸奖巴拿巴和保罗。跟着用客气的说话要求外邦信徒合作,遵守耶路撒冷会议的立场。表明不要求外邦信徒遵守一切律法条文,只是要他们仍遵守会议所订下的4条诫命。

许多时候冲突是由误会而引起,有必要澄清,如同在家庭里,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是自出爱心,但可能代沟问题,又可能是沟通问题,许多时被青少年的儿女误解为不信任。耶路撒冷会议在排难解纷时,确立了合理的底线,积极寻求妥协,和设法消除误解,终于大团圆结局,皆大欢喜(徒15:30-31)。在初期教会一开始的时候,也曾发生过一次族群的危机,就是讲使徒很忙,忙到把忽略了讲希腊话的希伯来妇女的需要,当时使徒就选出7位执事来管理饭食。任何冲突发生时,需要面对,它不可能放着放着之后,就会过去。我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也当学习用以上的原则,去解决冲突,这样,才能在家庭,公司和教会内,在危机中化解冲突。


参考:

〈从危机中化解冲突(徒15:1-31)〉。《基督教在线》,2012年9月28日。下载自< http://www.god520.net/rsys/

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