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五旬节与圣灵(二)

相关问题

斯托得(John Stott, 1921-2011)说:“假如没有圣灵的话,作基督的门徒便变成一件不可思议,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没有赐生命者,便没有生命;没有真理的灵,便不能明白真理;没有圣灵所赐的合一,便没有团契;除去圣灵所结的果子外,便没有像基督的品格;没有圣灵的能力,便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见证。”他接着讲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喻:“正如一个没有呼吸的身体就像是一具尸体,没有圣灵的教会也是死的。”[1] 

一、经文的叙述

1. 报导圣灵降临的事实(徒21-4)─[2]3个现象。

2. 在场犹太人的反应(徒25-13)─有正反两种反应:惊讶和醉酒(徒21213)。

3. 事件的解释(徒214-21)─应验了约珥先知的预言(珥228-32;徒216-21)。此预言的中心意义是显出神迹奇事,也就是外邦人得救。李思敬说:“所以五旬节的重点不在神迹奇事,重点在来耶路撒冷的海归犹太人,他们听见使徒用各人的乡谈讲福音,这是一个应许的实现,这是初熟的果子。福音要传到地极有可能吗?”[3]

4. 证明耶稣是基督(徒222-36)。

5. 结果─3,000人受洗归主(徒237-42)。 

二、五旬节是否能重现?

21-4记录的事件,是耶稣第二次再来之前,救赎事工中最后的一个行动。耶稣按应许道成肉身而降生、受试探、事奉、受死、复活并升天,然后差遣他所应许的圣灵,也应验了旧约的预言。在这个层面上,五旬节的事件是不可重复的。[4]斯托得说的简单易明:“圣诞日、受难日、复活日、升天日及圣灵降临日是每年皆庆祝的节日;但这些节日所纪念的,即是主的出生、死亡、复活、升天及圣灵的赐下,只发生过一次,而不会再发生了。” 

三、“圣灵的洗”与五旬节的两面

1. 20世纪的五旬节运动和灵恩运动,视五旬节圣灵降临为当日信徒的第二次经历,并且是今天也可以重现的属灵经验。他们认为使徒和门徒已是重生的基督徒,因此,五旬节的经历是“圣灵的洗”,是他们第二次的经历,今天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也可经历。

2. 这个观念的问题,在于把救恩历史和个人的属灵经历混淆了。救赎工作的完成和救赎工作的实施,两者是有分别的。一方面这是历史事件,不再重复;另一方面,门徒经历了圣灵充满、能力的彰显等,这些经验却可以重复。[5]换言之,五旬节是灵洗与充满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但两者有分别。我们在信主时便受了灵洗,归入基督。[6]

3. “圣灵的洗”这名词和它所强调的,是五旬节派的特色。灵恩派是衍生于五旬节派(但并非灵恩派都有问题)。[7]传统五旬节派(或五旬宗)声称,重生得救的信徒还要经历“圣灵的洗”(徒15),才有能力传福音做见证。其表征之一是讲方言,如使徒行传的记载。门徒跟随主,是重生的基督徒,但五旬节经历所应许的“圣灵的洗”后大有改变,这叫“第二次的经历”。[8] 

四、柯理培的《山东大复兴》一书

柯理培听了孟宣教士的问题之后,认真反省追求。第二天早上,约20人在家一同祷告,有几小时的特殊经历。他说:“我们感到好似电流贯通全身,我感到神正预备我们以认识从未知道的事。再祷告了数小时,我们全体的灵里好像与主在晚餐桌上一般亲密。”“当我们祷告之际,在烟台的两位宣教士家的男厨工走进房内。他们原本有嫌隙,但因着神的圣灵的工作,他们就彼此认罪,承认他们的嫌隙、请求赦免,并接纳基督作他们个人的救主。”与此同时,柯师母的眼病也奇妙地得到医治。“我们从未有这样属灵的喜乐!在烟台的那些日子,喜乐一直环绕着我们。”在1927-1930年局势特殊的年代里,华北宣教士协助的事工和70处的教会处在冷淡的状态之下。“美南浸信会华北差会于1930年在烟台开会时,传道人很沮丧地报告‘死气沉沉’的教会。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他们的信息中渗入了失望和属灵的饥渴。”[9]


[1]  斯托得着,黄元林译:《使徒行传》(上海:基督教两会,2008),页77

[2]  韦拿(C. P. Wagner)推测,1世纪的耶路撒冷有人口2.5-3万人。五旬节是犹太人三大节期中最适宜旅行的,因逾越节在初春,其后50天是好气候。所以此时耶路撒冷会有10-20万人(C. P. Wagner, ACTS 1-8: Spreading the Fire [Ventura CA: Regal Books, 1994], 88)。

[3]  李思敬:〈等候圣灵─教会历史第一课〉《培灵讲道集第六十五集》(香港:培灵研经会,2014),页15-16。他引用赛496:“现在他说:‘你作我的仆人,使雅各众支派复兴,使以色列中得保全的归回尚为小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指出圣灵降临,教会复兴“尚为小事”,“直到地极”指外邦,也就是外邦人归主。神的仆人要将在人看来没有可能改变的、凡有血气的,都使之改变。李思敬指出赛496是徒18的典故,这我们要注意。

[4]  斯托得:《使徒行传》,页78

[5]  陈若愚:《基督、圣灵与救赎》,页337-338

[6]  圣灵的洗具有入门性质,在信徒身上只发生一次。斯托得说:“使徒的讲道或书信中,从未要人受圣灵的洗。事实上,新约提到圣灵之洗的七段经文,都是叙述性,不论是过去式、现在式、或未来式;没有一次是以命令语来敦促。”(斯托得:《使徒行传》,页62。)

[7]  有一本香港建道神学院及神召神学院学术交流的文集,值得参阅:廖炳堂、黄汉辉编:《圣灵与教会─福音信仰和五旬宗的对话》(香港:建道神学院、神召神学院,2014)。共178页。如本讲义第一课介绍过,灵恩运动在一个世纪里,由几十人发展到现时的5.8亿信众,增长率是每年1,900万和每天的54,000人。这是我们应该留意并反省,找出他们优点的时候。我本人不是灵恩派,反对公开讲方言和不顾公众礼貌的情绪失控等极端聚会。

[8]  古德恩着,张麟至译:《系统神学》(美国:更新传道会,2012),页770-771。值得留意的,是本书把基督论与圣灵论合在一起,以4章介绍。然后,又在“救赎之应用论”里,共13章中另设一章“圣灵的洗与圣灵充满”。教会论中又有两章“属灵恩赐”。使圣灵论的真理融入基督论、救赎论和教会论,正是圣灵的工作,也包括汇进圣经论的默示工作。因此,圣灵的工作是低调乃为高举耶稣作最终目标。

[9]  柯理培:《山东大复兴》,页258260。柯理培的《诸圣之末─柯理培传》有1,314页,是全面讲教义,太厚。有关圣灵充满和灵洗的教导,最好参考两本:一是斯托得的《当代圣灵工作》,另一本是林道亮的《从灵洗到满有圣灵》(这书可免费在网上读或下载,参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