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身 事 工

目录

第 一 课 单身事工的迫切性 

第 二 课 单身人士牧养之需要

第 三 课 单身人士的压力(一) 

第 四 课 单身人士的压力(二) 

第 五 课 教会传统看单身(一) 

第 六 课 教会传统看单身(二) 

第 七 课 圣经看单身 

第 八 课 单身人士的迷思 

第 九 课 明白神旨意 

第 十 课 单身人士之挑战(一) 

第十一课 单身人士之挑战(二) 

第十二课 单身人士的自我价值观(一) 

第十三课 单身人士的自我价值观(二) 

第十四课 教会为单身人士的牧养关顾(一) 

第十五课 教会为单身人士的牧养关顾(二) 

第十六课 教会为单身人士的牧养关顾(三) 

第十七课 教会单身事工:单身小组 

第十八课 教会单身事工:单身小组范例(一) 

第十九课 教会单身事工:单身小组范例(二) 

第二十课 教会单身事工:单身主日学课程范例(一) 

第廿一课 教会单身事工:单身主日学课程范例(二) 

第廿二课 教会单身事工:个案实例(一) 

第廿三课 教会单身事工:个案实例(二) 

第廿四课 乐在单身:守贞运动 

附录一 未婚成人生命周期表

附录二 为教会适婚未婚者把脉

附录三 “乐在单身”活动大纲




第一课 单身事工的迫切性

一、单身的定义

1. 2006年,剩女这个新词汇出现在教育部及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里。这本是一个网络用词,经渲染、转用后进入普罗大众生活中,2007年被教育部正式定为汉语新词。

2. 剩女原指三高单身女性,就是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单身女性。其后演变为指大龄未婚女性,而大龄未婚男性即为剩男。由于剩女群体逐年增加,剩男也大为增加,目前中国男女比例为117100,单身课题已不容忽视。

二、中国单身者人口的统计

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和某网站合作,发布《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的非婚人口达2.49亿,这数字相当于2个日本,4个英国,8个加拿大或11个澳洲的人口数目。

A. 第四次单身潮

中国内地出现过几次单身潮:第一次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受首部《婚姻法》结束一夫多妻制所影响;第二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下乡的知青为回城市纷纷离婚;第三次乃受到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传统家庭观念的改变而出现,现在第四次的单身潮正式来袭。

B. 单身的定义

凡是不在婚姻制度状态中的成年男女,皆为单身人士:

1. 从未结婚者

2. 离婚单身者

3. 丧偶单身者

C. 单身者平均年龄

2010年,全国妇联婚姻家庭研究会划定剩男剩女的标准为女性27岁,男性30岁。而根据2013年一项网上为期一个月回收41,322份问卷,涵盖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地区,十几种行业的单身男女调查,单身男性认为女性超过27岁为剩女,男性则是35岁;而单身女性则认为无论男女超过30岁才是剩男剩女。

D. 单身男女比例单身男性比例超过单身女性

1. 老婆将成奢侈品有一则这样的新闻:我国光棍危机将于2014年全面爆发。男性人口将大幅超过女性,到2016年超出女性人口30%以上。总光棍人数将由2014年的1,000万上升到2017年的3,000多万,2022年近4,000万。娶上老婆今后将作为成功男人的标志!所以各位男士们珍惜你们的身边人吧!以后老婆是奢侈品!

2.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抽样调查显示,200919岁以下全国人口的男女比例为118100,城市人口的性别比为115100,全国人口非婚男女比例在27岁是19910033岁时为293100,城市同龄人口情况略好,在27-34岁间平均为162100

3. 2020年中国单身男性数量将达3,000万。

a. 中国的单身男性比例高于单身女性,出生性别比偏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全国出生1001个女孩,就会出生117.7个男孩,在人口统计学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范围在102-107之间。

b. 性别比是人口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出生人口性别比也称婴儿性别比,每出生100个女孩,相应出生102-107个男孩,因男孩死亡率高于女孩,如因男孩的调皮好动,成长期相对女孩较易发生意外,故到了适婚年龄时,男女数量就趋于均等。

c. 中国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最严重的国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出现大约3,000万光棍,这将引发一连串社会问题。

d. 性别比例偏高之因中国人民社会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杨菊华指出,中国传宗接代的男孩偏好的本源要素、一胎化政策的生育挤压的催化要素、可测知胎儿性别之便捷技术的可行要素为三大主因。

4. 2.49亿单身群体不容忽视,而男女比例达117100,单身男性的课题更是将来社会须注意的。

三、单身的因素

单身不再是嫁不出、娶不到的代名词,下列各种因素均造成单身人口增加。

A. 不婚主义

1. 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变化闪婚闪离或试婚同居流行,令传统组建家庭不再是唯一且必须的选择。

2. 女性经济能力提高,经济独立能享受较高生活品质,择偶宁缺勿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陈亚亚研究论文《都市单身女性的生存状态考察》中提出,主动选择的单女近年明显增多,带动了所谓的单身经济,据调查30.35%的单女在攒钱买房比例超过了买衣服和美容

3. 个人选择的生活模式─80后大多为家中独生子女,独立且自我,宁愿一人自由自在,不愿进入围城受困。

B. 被迫单身型

1. 市场经济冲击下,物质因素严重影响婚姻的选择性。聘金、礼金、房车等都是婚嫁中必需品,举债结婚比比皆是。小王,北漂一族,大学毕业在外企工作相亲失败8次,总结一点就是没有房子

2. 婚姻挤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提出:适婚单身男性找下一个年龄组单身女性,一年一年往下压,5年以后同一年龄组的女性都被上一个年龄组的男性娶走了,城市里的往乡下找,乡下的往山区找,山区到更远的贫困区找。城市的剩女和乡镇、山村剩男由此而多起来。

C. 无奈单身型

1. 择偶梯度男性择偶时会往找较年轻、学历比他低等的女性,以致可掌握家庭权力;而女性反之,会往找,比她年纪大、学历高、赚钱比她多的男性为偶,才能有所依靠和安全感。结果,越优秀择偶越难,这在高学历、高能力、高职位的单身人士中尤为明显,特别是单身女性。

2. 社会环境的变迁工作压力、生活的重担,让单身男女的精力、时间大都投注于工作中,而人际关系的疏离,也让单身人士缺少人际网络,不利结交异性,特别是个性内向的宅男宅女。

3. 爱无能是心理学探讨范围,独生子女缺乏追求爱及被爱的能力,到了适婚年龄时,就产生不易恋爱、惧怕婚姻等问题。单身生活已成社会主流生活其中一种型态,不容忽视。

四、中国教会男女的信徒比例

中国教会的男女信徒单身者情况或比例,并未有较具体或确切的调查统计,但从男女信徒的比例或可略推单身弟兄姐妹的情况。

1. 中国社科院世界课题组于2008-2009年间,就全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和信仰状况等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国国内现有基督教徒约为2,305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其中女性占69.9%,男性占30.1%,男女比例为37。香港教会曾有粗略统计,单身弟兄和姐妹比例为17

2. 陆昆《中国城市教会中性别失衡的问题》,中国教会男女比例为21男,甚至是3-51男。

3. 基督徒单身姐妹多的原因

a. 信仰原则,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

b. 属灵条件不匹配,姐妹热心事奉,追求成长,成了领袖,弟兄信主人数相对少,且家庭生活责任较重,故在信仰追求上较姐妹弱。

c. 信主弟兄与非信徒结婚,使信主姐妹选择更少。

d. 教会生活圈子较单一,信徒普遍年龄偏高,年轻适婚的信徒,往往难于在教会有更多机会扩展交友范围。

不论是社会又或教会,单身人士已不可忽略,单身事工也必须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