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 抗日战争时期的教会(19371945 

一、 唯爱与抗战

20世纪20年代,鉴于对基督教在殖民大潮中扩张的反思和一战所带来的震撼,中国部份基督徒鼓吹唯爱主义,192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国唯爱社,同年在上海召开全国会议,宣告我们信耶稣基督的爱是胜过世界-罪恶,建设我们理想社会唯一无二的能力所以我们绝对不参加何种战争,无论是侵掠的,或防御的。两位着名的唯爱主义者:吴耀宗、徐宝谦。其中徐宝谦由始至终遵行唯爱路线。

 

二、 沦陷区的教会

1. 罗马教廷的战时中立政策-1939314日宗座驻华全权代表蔡宁在北京向全国主教发函,要求全体主教在日军占领期间郑重告诫属下司铎,常以明智和忍耐,埋头于神圣职务,不偏右,不偏左,即表面上的行动也当避免……不要因个别人的不明智而贻害整个团体

2. 1942年日本使节觐见教宗递交国书,国民政府表示对德意天主教士有别于敌侨,并保护天主教会财产。且派使节于次年年初到梵蒂冈觐见。

3. 19448月,经蔡宁与日本占领当局谈判,被关押在潍县的天主教外籍教士除少数人外,均获释迁往北平各修会会院。

 

三、 中国东正教会的亲日策略

日本军部南进战略占上风,积极谋求北方安全,19414月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北京总会维克托尔大主教与日军控制下的俄侨防共委员会关系密切,在该委员会为日军举行的集会上祈祷、演讲,每次前往天津、青岛、上海等地视察教务,都去拜会当地俄侨防共委员会负责人。

 

四、 日军对占领区新教的控制

1. 日本对华北占领区基督教的政策,是因应战争需要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而逐步确立起来的对支传教秘密文件。

2. 中日战争爆发初期,日军亟需确立治安,安定人心,以保障军队后方安全,看重各宗教的社会服务工作,鼓励日本宗教来华传教。其后提出华北思想战指导纲要

3. 随着战争持久化,推出《北支那宗教团体指导要领(案)》,旨在逐步推动联合,以便控制和利用。又提出北支那第三国系宗教团体指导要领北支敌国系教会整理经营要领。太平洋战争爆发,出台《北支敌国系教会整理经营要领》,与西方差会有关的教会被定为敌性机关,迫使华北基督教迅速脱离西差会,整合为超宗派的统一教团。

 

五、 中国教会的态度

1. 19423月华北基督教联合会成立。宗旨:促进自立自养自传,凡一切经济事工不能再仰仗欧美来维持;促进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早日实现;促进完成中国化的基督教;9月内务总署召集教会领袖举行第三次基督教讲习会,目的即筹备教团之成立,以中国本位之精神,建立中国化基督教,把一向以自立自养自传组成之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进而构成统一总会与统一途径之教团,担当发扬中国之责任

2. 194210月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成立。宗旨:勿赖英美图存,走向自立途径,联合各宗各派,促进布道事工,自立自养自传。教团主理:北京卫理公会会督江长川;教团副主理:北京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周冠卿。这些国人信徒与日本人合作的理由是:挽救时艰、保全教会,争取发展空间。

3. 但也有些教会领袖拒绝参加,例如王明道。按他的意见:我们的教会既没有西国差会,又未曾受日方的干涉和封闭他们一向日方求援助,便给了日方利用的机会政治的背景,有日方的操纵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林后614),因信仰不同决不参加

 

六、 中国教会的沦陷经验

1. 抗日时期,教会众肢体是共赴国难。基督教的战时救援工作,是成立各类援助和推动抗战的机构或团体。各宗派在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成立非常时期服务委员会国难救济会战时服务部

2. 协进会成立中国基督徒公民委员会,以唤醒信徒的公民力量为目标,扩大抗日的阵营。

3. 青年会成立全国青年军人服务委员会,并在各前线设立支部,吸收有志报国的青年到前线劳军服务及动员。

4. 基督徒积极从事照顾伤兵、救济沦陷区逃来的大量难民和战争孤儿、收集捐款。

5. 在海外,不少教会人士大力呼吁各国以道义的立场支持中国抗日,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

如果说20年代的民族主义及爱国主义的高涨,激发了反帝浪潮,把基督教陷于难以招架与回应的困境的话;那么因抗战所激发的民族主义情绪,便给予基督教一个新的机会。因为,抗战的矛头针对的是日本人,而不是西方的威胁,国民对西方帝国主义的敌对情绪,被转化成抗日救亡。于是,基督教所受到的指控,也因着环境的变化而得到舒缓。更重要的是,在全民抗日方面,中国基督徒通过种种具体的行动,见证了基督教对中国的贡献,从而在国人心目中树立了正面形象。

 

七、 抗战后期学生福音事工的发展

1. 抗战后期学生福音事工兴旺,王明道、赵君影都起了很大的作用。19457月,重庆南山中学礼堂举行第一届全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夏令会,来自全国60间大学的40个团契,共169人参加。

2. 夏令会第四天,成立中国各大学基督徒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会(China Inter Varsity Evangelical Christian Students Fellowship),由赵君影出任总干事。大后方各院校分会的主日聚会有的多达200人,信主人数日增。学联会当时的联络网涵盖200间大学。

3. 19478月,国际基督徒学生福音团契(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简称IFES)在波士顿正式成立,赵君影代表学联会出席,中国加入为正式会员。稍后,赵君影兼任IFES远东区干事,包括指导菲律宾及日本的校园团契事工。同时加入IFES为正式会员的国家尚有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新西兰、瑞士、澳大利亚、荷兰、挪威等共十个国家。至2003年止,共有115个国家会员。

4. 1948年,华中区举办冬令会(2月,武昌,400人)及夏令会(7月,长沙,800人)。11月,赵君影从上海往香港,自此离开大陆。1949年,战事猛烈,仍有150学生参加冬令会。7月,于力工离开大陆。19508月,艾得理离开大陆。此后,全国学联事工无以为继。

5. 总的来说,抗日战争带来中国巨大影响,教堂毁于战火,牧者殉道或逃难,国人上下在日战中本着基督爱的精神服务人群,荣耀了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