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课 中国内地教会的发展前景

中国教会的增长,在教会历史中可以算得上是奇迹,这是神赐给中国教会极大的恩典。现在中国教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基础,中国教会下一步应如何走,才能保持健康持续的增长,成为合神心意的教会?本课作出一些建议供同学同工参考。

一、教会正规化

在中国教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为着教会有快速的增长而感恩。另一方面,我们对教会中的问题也感到担心。我们常常听到一些问题,比如,一言堂、教会根基浅、犯罪的问题、经济问题,异端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会中没有一定的规范,各人任意而行。特别是教会领袖,如果他们走偏了,整个教会也会走偏。因此教会应有一定的机制,防止这些问题发生。从正面来看,这些机制也可以帮助教会有稳定的成长。

A. 全职传道人

1. 在近期中国教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很多教会还没有传道人,或是只有兼职传道人。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会的发展。我们建议,教会应建立一套聘用的制度,来聘请全职的传道人,专心牧养教会,由教会供应他们生活上的需要。

a. 将兼职传道人转为全职传道人;

b. 在自己教会中培养神学生传道人;

c. 从其它地方聘请传道人。

2. 教会最好成立一个聘牧小组,专门负责这项工作。聘牧小组要从生命、品格、神学装备、恩赐、人际关系等方面作多方面的衡量。如果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双方都要经过慎重的祷告,一定要清楚神的带领,因为传道人对教会的影响很大。

3. 教会也要订出传道人的工作范围,应以牧养和教导为主。教会也要订出对传道人的待遇,一般来说,应在当地的平均水平以上。这当然也要因每间教会的情况而定。

4. 对于神学训练,希望乡镇教会的传道人能够完成“良友圣经学院”的本科证书课程,而大城市的传道人,能够完成进深文凭的课程。

B. 传道人与执事会

1. 教会应有执事会配合传道人的工作。执事会在不同的教会有不同的名称,是由一班教会的平信徒领袖组成的,他们和传道人一起带领教会。

2. 大家一起开会作决定,有人会觉得浪费时间。但是,这样可以增加互相沟通的机会。重要的是大家都敬畏神,也互相尊重。这样圣灵就可以在众人的心中动工,带领大家作出正确的决定。

3. 执事会主要是决定教会的大方向,具体的事情可交给各小组负责去执行。一般的事情不用花太多时间,但有关教会的牧养,发展等问题,就应多一点祷告,多一点讨论。

C. 整体教会的架构

1. 教会需要有一个健全的架构,才会有健康持续的发展。一般来说,教会分行政架构和牧养架构两个方面。行政架构,保证教会的正常运作。而牧养架构却是帮助信徒属灵生命的成长。

2. 有关行政架构,不同的宗派有不同的作法。比如:圣公会是以牧师为主的管理,长老会是以长老执事为主,而浸信会,一切的决定均由会友作主。中国各地教会可按自己的需要,制定自己教会的行政架构。重要的是,大家要有一致的共识,就不会造成混乱了。

3. 教会的牧养架构更加重要,因为关乎整体教会的属灵生命的成长。一般来说,教会需要照顾慕道友、初信的信徒、以及各年龄和各阶层信徒的需要。建立牧养架构的目的,是要栽培信徒从慕道,一直成为信徒领袖。

二、教会多元化

1. 一般来说,中国教会的事奉层面比较单一。比较传统的教会,或是基要派的教会,会偏重信徒属灵生命的成长。有些教会认为,关心社会就变成社会福音派。然而,这是比较片面的想法。

2. 主耶稣在地上的事奉,一方面关心人灵魂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医治人的疾病,他常常向人显出一颗怜悯的心,成为我们事奉的榜样。

3. 社会的关怀可以拉近教会与社会的距离,信徒不再是被围在四面墙里,而是走到人群当中,以基督的爱关心人的需要。因此,教会一方面要传扬纯正的福音,另一方面,也要努力作好社会关怀的工作。社会关怀为传福音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纯正的福音藉着这个平台,才能真正满足人的需要。

4. 教会的社会关怀可以有多方面的发展,各地区教会可按自己的情况来计划适合本地的事工。下面仅举几个例子作为参考:

a. 关心有病痛的人:从上一课的统计数字来看,中国的信徒超过一半是因为自己有病或亲属有病而信主的。人在有病的时候,非常需要得到安慰,而在这时候,世界上的东西对他来讲,已经失去了意义。如果,基督徒此时向他们表达基督的爱,并给予他们实际的帮助,对他们会有极大的影响力。教会可以组织专门的探访队,去探访有病痛和有需要的人,包括信徒、信徒的家属、以及社会上有需要的人。教会还可以在容许的情况下,开始医院探访事工。有些地区的教会作的很成功,带领了很多人信主。

b. 老人事工:中国社会的老年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老人家无人照顾,生活和精神都有很大压力,教会如果可以关心他们,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安慰,也会减少很多社会问题。教会可以组织老年活动中心,吸引附近的老人家来参加,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有益身心灵的活动,各种健康讲座,另一方面,向他们传讲纯正的福音,使他们的生命充满盼望。

c. 社会关怀还可以有孤儿院、关心残疾人、办学校等等。教会可根据自己地区的需要,以及教会信徒的恩赐来开展社会关怀的工作。

三、教会本土化

教会本土化的意思是在当地扎根。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地区的人认为,基督教是洋教,所以他们不愿意相信。因此,中国教会一定要走本土化的路,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归信主。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上,很多前辈在这方面已经作了不少努力。然而,在现今的中国社会里,我们遇到了更大的挑战,中国教会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A. 用中国本土的方式表达纯正的福音

纯正的福音,就是主耶稣救赎人类的福音,是不能改变的福音。但是,福音却可以用中国人熟悉的方式来表达,把人带到耶稣面前。例如,比较基层的中国老百姓喜欢听故事,听戏剧。教会能不能将福音相关的内容,比如,神的创造,神的慈爱,神的公义,人的罪,主耶稣的救恩等,用传统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代代传下去呢?

B. 崇拜的形式

1. 现在教会的崇拜形式多数延续了西方教会的传统,这对一般老百姓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换句话说,教会形成了自己的固有文化,而社会人士进入教会,就需要有一段适应的时间,有些人不能适应就离开了教会,非常可惜。

2. 以本土的方式崇拜,在海外,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非洲教会,在聚会中,用很多本土音乐,唱歌跳舞,非常活泼。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本土人士加入教会。

3. 现在有些中国教会,原封不动,照搬海外的传统,结果,走了很多弯路。我们应当思想的是,这些成功教会背后的原则,可以怎样应用在中国本土的教会当中,创造出一套适合本土教会崇拜的方式和风格。

四、教会深入化

有人说,中国教会一里阔、一寸深,意思是说中国教会发展很快,但缺少属灵的深度,这确实是中国现代教会的现状。一些教会的信徒从前门进来,很快就从后门离开了,教会带领了很多人信主,但却没有实际的增长。因此,如何深化中国教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艰巨的任务。

A. 加强真理的教导

1. 中国有很多大城市的教会,人数高达数千人,很多信徒只来主日崇拜,属灵生命一直停滞不前。因此,我们建议大型教会应当开办不同层面的查经班、团契、小组,使弟兄姊妹得到比较细致的喂养。

2. 当然,这也取决于基层领袖的素质。我们看到比较成功的例子,就是通过良友圣经学院栽培基层信徒领袖,再由他们来牧养教会的信徒。

3. 对于家庭教会来讲,真理教导就更加重要了。有些教会因为根基不好,就被异端掳走了。所以,我们希望教会的牧者和领袖都接受良院的栽培,打好真理的根基,这样,才能更好带领教导信徒。

B. 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1. 在中国信徒当中,有相当一部份还存有迷信的色彩。这是一个很不健康的现象,旧约的以色列信徒曾经又拜偶象、又拜耶和华神,今天在一些天主教的国家,如菲律宾、南美,混合宗教也相当普遍。

2. 中国教会一定要除去信徒当中迷信成分,帮助信徒真正明白神的救恩,才能为他们带来生命完全的更新。

3. 在香港,一些比较健康的教会都会推行价值观重整的课程,帮助信徒活出一个神所喜悦的生活。

五、教会普及化

1. 教会在中国还没有完全普及,而且分布不均,中国教会需要思想战略性的发展,使得福音可以进入到各个阶层、各个地区。这不单需要一间教会的努力,也需要一个地区的教会一起努力。当中牵涉到教会事工的拓展,有策略性的植堂,以及宣教等努力。

2. 教会可以问以下几个问题:

a. 我们这个地区最大的福音需要是甚么?

b. 我们这个地区有那个阶层是被忽略的群体?

c. 在我们附近,还有那些地区没有听过福音?

d. 我们教会对哪个少数民族有传福音的负担?

3. 当教会对这些问题有了共识以后,就需好好的祷告,寻求圣灵的带领,将福音传到更远、更广的地方。

六、教会圣洁化

1. 中国教会面对的另一个挑战,就是罪和世俗化的问题,不少教会不敢传讲圣洁的信息,也不敢责备罪恶,害怕得罪弟兄姊妹,更害怕得罪有权有势的人。然而,我们的神是圣洁的,他要求他的教会也要圣洁,不然的话,教会没办法在世代中为主作见证。

2. 初期教会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教会对于欺骗、邪术、淫乱、异端等等罪恶,不遗余力地加以谴责,使得教会充满生命力,可以在短短几十年将福音传遍罗马帝国。几百年间,横扫欧洲。

3. 然而,基督教成为国教以后,反而对罪恶姑息纵容,使教会失去了生命力,很多原本福音兴旺的地方,后来却变成了荒场,真是值得我们今天教会借鉴。

4. 事实证明,教会圣洁就会快速发展。教会腐败,就会快速衰败。我们一定要保持教会的圣洁啊。

七、教会公开化

1.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有一部份的家庭教会是以比较低调的方式聚会。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是惟一的生存之道。

2. 现在,中国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政府对教会的态度也有了明显好转。因此,在比较开放的地区,教会不应再躲躲闪闪,而是应该光明正大地存在于社会中。

3. 当然,在某些地区,这与实际的情况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相信,这是中国教会发展的必然方向。教会应以社会关怀、圣洁的生命,向社会证明基督徒和教会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当教会被社会接纳以后,就可以公开为主作见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