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如何读新约(四)启示文学

当我们谈到启示时,可能在心中总有些好奇惧怕,甚至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无法理解,反而失去了认识启示文学的优美之处。我们不要忘记启示文学也是神所默示的道,受圣灵启示而写成的。启示文学包含3种不同的文体─书信、启示、预言,3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一、启示录的主题

启示录一开始就已经把整本书的主题显明出来:耶稣基督的启示(启1:1)。特别留心约翰的宣告:“念这书上预言的和那些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启1:3)。在整本圣经的最后一卷书,神揭开了他对人类历史的计划,是一个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计划。

二、理解启示文学的内容信息

A. 历史背景

1. 当时教会面临的是苦难与极大的逼迫,教会和当时代的基督徒应如何自处?初代基督徒迫切期待主再来,可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差不多经过60年),什么事都没发生,可想而知教会和信徒都在信仰上软弱退后了,因此整卷书的目的是鼓励信徒坚持信仰(启1:9)。

2. 当时的背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事实,就是基督徒不愿意承认“凯撒是主”,其中的一个结果是他们被认为对国家不忠,进而遭受迫害。特别在给7个教会的书信中,对那些在信仰上想要放弃或是妥协的人,充满了警告。

a. 以弗所─失去起初的爱心;

b. 别迦摩和推雅推拉─有些人随从假师傅;

c. 撒狄─一个名不符实的教会;

d. 老底嘉─陶醉在自以为富足的盲点中。

e. 士每拿─忠心到底,因此得到主的称赞。

3. 启示录的历史背景是当外邦的政治介入时,基督徒的信仰纯度受到严厉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可以选择妥协,又或是可能付上生命代价。

B. 文学体裁

1. 书信─启示录是书信,因为它有即时的“应时性”。这一点可以从给小亚细亚7个教会的书信中看出。

2. 预言─预言包括了预测将来要发生的事,以及对当代的人宣告神的真理。启示录归为预言书,因为它告诫读者不但要听这预言,也要遵行。不过,启示录不单记载了预言,也包括当代神所允许发生的事。作为一般的预言,启示录具备旧约先知预言的特征,书中也充满许多比喻性的语言和丰富的想像力。

3. 启示─启示录同时也是一封预言兼启示性的书信,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启示的意义。启示是一种文学着作,它包含了神的启示,通常是藉着异象,指出将神介入人类的历史,最终建立他的荣耀国度。例:旧约的以西结书、但以理书、撒迦利亚书等。启示文学的主要特征是有丰富想像力,对一些人来说仿佛天方夜谭。启示录的异象,往往用想像出来的事物,而不是真实的事物。

三、研读建议

启示录主要的信息集中在“神将得胜”的主题上,有几个建议帮助我们读启示文学。

A. 用虚心的态度研读

研读启示录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要找出作者当初写作的原意,就是约翰原来要表达的意义,不可忽略1世纪基督徒面对的困境。切勿试图找出未来事件发生的顺序,也就是不要期待经文是按照年代顺序记载的。

B. 留意文意脉络

因为它是书信,我们必须学习整段地思想。每个段落都是构成整个议题的要素,每个异象都是构成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C. 小心解释异象

在解释异象的意义时,有些地方要留意。

1. 必须整体地看异象。

2. 要留意查证旧约及历史背景,切不可单以寓意法或是随喜好任意解释。

3. 不要强解细节。异象类似比喻,整个异象是要表达有意义的信息,有时一些细节并没有什么含意,只是使人加深印象又或是使整个描述更加清楚。例:太阳变黑像毛布,星辰坠落如同未熟的无花果。不一定按字面意义来直接解释,其实这些细节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4. 启示文学很少按照年代来记载。约翰关切的是神掌管历史与教会,纵使教会要经历苦难与死亡,但是教会终将在基督里得胜。

四、解释方法

传统上有4种方法解释启示录。

1. 当代历史派─主要注重历史背景。

2. 历史或教会史派─注重教会在各时代的历史发展。

3. 未来派─认为事件的发生是指向未来。

4. 象征派─认为启示录不是指任何一个时代,只是象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