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彼得后书(二)彼后1:16-21


一、使徒彼得证实真道(彼后116-18

1. 彼得表明,从前他把耶稣基督的大能和降临的事告诉收信人,并不是随从乖巧捏造的虚言,而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彼后116)。

2. 彼得亲眼的见证登山变像的荣耀

a. 变像山上的经历(可92-13)让彼得印象深刻。

b. 耶稣道成肉身,就是为了我们而离开美好的境地。

c. 苦难的后面有荣耀摩西奉神旨意领百姓出埃及,却被埋怨;以利亚为执行神的旨意,而被耶洗别追杀迫害(王上191-18)。

d. 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 1834-1892)说:在天堂里没有一位戴冠冕的人,在世间不曾背过十字架。

 

先知所讲的也证实真(彼后119-21

A. 彼后119

1. 有些死海古卷把民2417视为指弥赛亚。玛42也以日出来描述主来的日子。

2. 此处似乎是指晨星(金星)出现于黎明之前。新的时代即将如曙光初现(参彼后111),耶稣必会在“主的日子再来。

3. 在基督信仰中,盼望的元素十分重要(来11章)。

 

B. 彼后120-21

1. 查经需要了解基本释经原则,不可“随私意解说(彼后120),甚至强解圣经,自取沉沦(彼后316)。

2. 自取沉沦的例子─4世纪的大异端是亚流(Arius, 256-336)和他的神学。亚流本是亚历山太城的长老,是异端中的大异端,真正摇动当时的教会。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272-337)不得不在公元325年于尼西亚(今土耳其)召开第一次大公会议。会议有300多位主教出席,是罗马帝国的头条新闻,轰动当代。亚流对箴822-23的解释,表达在他写的一封信中:当耶稣还未成为独生子以前,没有存在。他的意思是,父与子没有在永恒里共存,父是单独存在,先造子,后藉子造世界。基督不是神,而是被造的!

3. 基本的释经原则:

a. 前后一致。

b. 历史上、文法上的意义是经文的主要意义。

c. 不可用排除超自然部份的方法来诠释圣经经文。

d. 新约圣经是旧约圣经意义的规范指南。

e. 以写给教会全体的经文,来诠释比较针对个人的特例性经文。

f.. 描述性的经文段落应该以教导性经文段落的提示来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