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基督教教育的发展历史(一)

耶稣升天前郑重嘱托门徒,要用教育的方法将基督信仰和真理传给万邦(太2819-20)。基督教宣教工作的开始,就是基督教教育事工的开始。

一、旧约或犹太时期

A.  场地

1.  家庭─主要的教育中心。教导儿女是家长的主要职责(申64-9)。

2.  圣殿─教导与崇拜几乎是同一件事,所学习的就是爱神的途径和做人的道理。

3.  会堂─在安息日最重要的是念妥拉,即律法书及先知书。担任教导的可能是会堂负责人,或是任何与会的有资格人士。

4.  学校─分小学、中学、大学或学院。小学课程主要是经文或妥拉;中学是《米示拿》或口传妥拉;学院就像后来的神学院,是学者从事高深研究的地方,也是拉比接受职业训练之处,一切研究、训练和解释均以妥拉为中心。

B.  教师

1.  父母─负有推行家庭宗教教育的责任,特别是父亲,他也必须在行为上作儿女的榜样。

2.  祭司─祭司也要教导,公开宣讲律法。

3.  先知─传达神的旨意(宣告未来要发生的事),并教导人如何过神所要求的生活。

4.  文士─主要职责有三,就是保护经文文字的完整、解释律法的意义,及教导人明白圣经。

5.  拉比─是犹太人对宗教教师的尊称,耶稣就常被人称为拉比(太2310;约1313)。

6.  专任教师─具崇高地位,甚至比父亲更超然。

C.  学生

1.  会堂和圣殿─成人。

2.  家庭和学校─儿童和青少年。学校只收男生,女性可在家中和会堂学习。

D.  内容

1.  妥拉─包括成文的经文如律法、先知及成百的规条律例。

2.  数不清的口传传统─主要是行为操守及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种种问题。

3.  参加祭祀及遵守节期。

E.  方式

1.  讲授─成文妥拉或口传妥拉。

2.  背诵─强记成文妥拉的613条律例。

3.  实习─参加祭礼及宗教性活动。

二、古教会时期

为时约600年,由初期教会至公元590年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任教皇(590-604年)。

A.  场地

家庭、学校,还有最重要的教会。

B.  教师

使徒、先知、教父、特别的教师、监督、长老、执事等;家庭里的教师就是父母。

C.  学生

成人学道友,就是那些愿意接受洗礼加入教会的犹太人和外邦人。

D.  内容

旧约经文、基督教传统、信经、道德生活等,圣洗与圣餐也是传统的一部份。

E.  方式

1.  大致分为慕道、听道和学道3个阶段。

2.  慕道与听道的教导是非正式的,在崇拜中进行。崇拜分两部份,他们只能参加前部份。已受洗者可接受崇拜第二部份的正式教导及领圣餐。

3.  慕道及学道友必须参加学道班。第12世纪分别设有犹太人和外邦人两种学道班,第3世纪有专门的学道教材,教导预备受洗的人。

三、中世纪教会时期

古教会时期后的900年,即从大贵格利到改教运动(1517年)前夕。这个时期的教育工作乏善足陈。

A.  场地

1.  专门学校─宫廷、歌唱、文法、公众学校等。

2.  修道学校─在古教会时代已存在。

3.  大学─12世纪出现。

B.  教师

1.  修道学校─资深修道士和学者。

2.  座堂学校─主教或神学家。

3.  大学─专家学者。

C.  学生

1.  修道学校及座堂学校─设有内外两部,内部以训练神职人员为主,外部为非神职人员而设。

2.  公众学校─9世纪开始,只收男生。

3.  大学─神职人员及神学家。

D.  内容

偏重圣经、神学、教会史、教父等研究。普通课程包括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算术、音乐、几何、天文。另外:

1.  修道学校─重视修道及灵性生活。

2.  座堂学校─教会法规及教会礼仪。

3.  大学─分为法学、医学和神学三大类。

E.  方式

1.  各类学校─教学方式各有不同。

2.  对一般信徒─教会没提供正式教育,主要透过崇拜仪式、教堂建筑、流行音乐、艺术和戏剧等,才能得到一些与宗教有关的教导。

3.  神职人员文化水平极低,根本谈不上教导。

四、近代教会时期

中世纪后400年,从改教运动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A.  改教运动

1.  为基督教教育提供圣经、神学和教育的根基

a.  高举圣经─使教育从中世纪的情况得到解脱。

b.  因信称义─为教育带来新目标,就是引领人进到基督面前,自由地过因信称义的生活。

c.  人人皆祭司─每个人都有作教师的责任,也提高了普及教育的可能性。

2.  对基督教教育的其他影响

a.  重视圣经─翻译圣经,加上印刷术的发明,使圣经广泛流传,成为基督教教育的主要教本。

b.  重视讲道─使讲道在崇拜中取回中心位置。

c.  编印教材─马丁路德编写了《大问答》和《小问答》两书介绍基督教基本要道,其他改教家仿效。对日后编写有系统的教材有很大启示。

d.  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最有效推行宗教教育的场所,因此家庭崇拜、教养子女、和谐婚姻都成了基督教教育的重要内容。

e.  重视学校教育─改教家呼吁政府广设学校,推行普及教育,使每个儿童不论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学校是推行宗教教育的有效场所。

f.  重视全人教育─中世纪的教育偏重灵性及道德培养,强调神权;15世纪的文艺复兴则引进了全然不同的人本教育,强调人权。改教家把两种极端的教育理念协调,强调要兼顾灵德智体,成为今天基督教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B.  主日学运动

这运动是基督教教育的主力,发展急速、广泛流传,其贡献和影响,远超任何一种宗教教育活动。

1.  运动展开─瑞克斯(Robert Raikes)认为要改造社会必须从儿童开始,在1780年设立第一间主日学。除了教授圣经及教理问答,也注重训练阅读和写作。教会牧师、主教及宗教领袖群起支持,使主日学的发展踏出决定性的一步。

2.  运动迅速扩展─在欧洲各国教会迅速发展,1803年成立了伦敦主日学联会,1824年美国亦相继成立主日学联会。1803年印度开设第一间主日学。宣教士常以主日学为宣教的第一个通道,那里有宣教工作,那里就有主日学。

3.  发展主日学系统及教材─英、美主日学教育工作者动议编印统一教材,以圣经为中心,每7年简略研读圣经一次。1908年国际主日学协会开始出版分级教材。

4.  引领儿童及家庭归主─主日学也成了儿童的布道机构,福音藉着信主的孩子进入他们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