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小组与教导工作

一、为何需要小组?

1. 在社会急促发展的e世代,人际关系越见疏离。

2. 小组可使彼此有相属的感觉,增加沟通,避免羊离群走失。

3. 小组较灵活和弹性,可在不同地方进行,彼此较易熟悉,自然能坦然诚恳交谈,互相a接纳。

4. 提供彼此服侍、互相学习的机会。让更多人可以参与事奉及操练,发掘各人的恩赐。

5. 在小组中可以交换意见,更多深入探讨,使信徒的属灵生命更踏实,兼顾个人成长,也较易作系统化教导。小组是实践信仰的好场景。

6. 小组灵活性较大,较易接触未信者,也让信徒在小组内有机会传福音、谈道及分享见证。当小组人数增加了,就可以分裂细胞,小组的数量可以不断增加。

7. 信徒在小组里可以分享难处、代祷、互助、学习圣经、实践圣经的价值观,经历生命改变,所以小组是一个进行基督教教育的合适场所。

二、小组活动的目标

A. 增进成员关系

小组为信徒提供很好的途径,建立承载生命的深交。 

B. 栽培组员灵命

可用不同的教导方式帮助组员明白圣经真理、操练灵命、分享灵命成长经历。 

C. 领袖栽培

组长可以全面了解每位组员的恩赐、个性、发展潜力和灵命状况,帮助灵命稳步成长的组员成为核心同工,储备人才,当细胞分裂时,他们就自然地成为新组的组长。 

D. 激发增长

小组可以成为一个充满爱、活泼、有生命力的地方,自然就会吸引更多人愿意加入,小组很快增长起来,形成更多新的小组。 

E.  达成教会异象

利用全教会统一的追求目标和主题,进行查经和主日学式的系统性教导,装备组员成为福音使者,让他们明白教会的异象和使命,为教会的异象同心努力,完成神的使命。

三、建立健康活泼的小组

A. 小组生活的三角关系

B. 小组的4个阶段

1. 探索期─彼此认识、适应,组长要促进组员间的信任,让他们有归属感。

2. 过渡期─组员间会有冲突,也开绐经历真正的委身,开始调校个人对小组的期望。

3. 行动期─组员间开放、自由地交往和表达自己。副组长带领新一组,有组员退出。

4. 成熟期─组员互相牧养,彼此信任,灵命与人数都增长,一起事奉。 

C. 小组的3种关系

1. 与神─灵命成长、见证、事奉、关心小组成长。

2. 与信徒─关心其他组员的需要、彼此分担分享、深入交往与祈祷、同心事奉、关系延续到组外。

3. 与非信徒─邀请、接纳、帮助未信者投入及信主。 

D. 小组的活动设计

1. 欢迎或化冰─令组员集中注意力和放松,并增加对组员的了解、帮助组员坦诚分享和投入。

2. 敬拜─赞美的方式有唱诗、朗读经文等。

3. 话语─目标是在心志及灵命长成主的样式。这部份应该包括生活经历和感受、神的话,以及生活应用。形式很多,可以是主日学式、小组查经、阅读书籍、专题讨论等。

4. 事奉─鼓励组员以不同形式参与关怀、服侍、传福音、代祷等,一同实践信仰。 

E.  健康小组检讨表

组员彼此的关系

组员的关系亲密或疏离

组内的属灵气氛

组员的灵修生活、对神的态度、属灵追求等

小组聚会素质

组员是否互动,聚会是否有启发性

小组以外的联系

如吃饭、关心、主动联系

组内培训

有否安排组员彼此守望及栽培、推动组员一起参加培训等

传福音(外展)

推动组员参与布道活动、服侍计划,组员外展的心志等

祈祷链情况

运作情况、如何加强及使用

组内活动的推动

组内活动人手的安排、跟进情况、活动后的检讨等

组员与教会

组员是否稳定出席教会崇拜、对教会活动和异象的反应等

特别组员的问题

分析个别组员的问题、商讨帮助的途径,或寻求牧者协助

F.  小组可达成的效果

1. 建立关系─增加投入感和参与感。

2. 彼此牧养─多分享内心世界、挣扎、成长、生活压力和抉择等,彼此看守,一起追求改变。

3. 彼此代求─透过彼此代祷,顺服于圣灵的带领,一起经历祷告的奇妙。 

四、小组教师或组长领组的态度与技巧

1. 要有装备

2. 要有技巧

a. 教师应清楚自己的角色

① 不是讲道者、专制者、任凭者

② 是引导者、激发者、控制者、咨询者

b. 认识组员的名字

c. 引发组员的参与

① 问问题─先问简单问题,不让组员有太大挫折。

② 交错发问─顺时针、逆时针或抽问作答。

③ 真诚赞赏,让组员受到鼓励而积极参与。

④ 身体语言。

⑤ 澄清问题─如组员没有反应,可用例子来解释。

d. 增加组内的互动─让组员之间互相有沟通。

① 刻意不望着作答的组员,使他望向其他人。

② 用适当手势请他向着其他组员分享。

③ 邀请其他组员回应刚分享组员的答案。

e. 总结组员的分享

f. 回应特殊的组员─不能忽略或逃避很沉默消极或反应太积极的组员。

五、小组查经或讨论时应注意的事项

1. 态度诚恳、亲切,尊重他人意见。

2. 讨论的目的是集思广益,欢迎不同意见。

3. 充分了解讨论题目和目的,适当分配时间。

4. 组员发言内容若离题,应适时介入或引导。

5. 如属脑力激荡式讨论,应维持热烈讨论气氛。

6. 用心聆听,如组员意见表达不清,可加协助。

7. 讨论初期要容许百花齐放。

8. 应先聆听组员意见,暂缓表达自己的观点。

9. 维持发言秩序,调节发言冗长组员的言论。

10. 邀请不同意见组员发言,以平衡各方观点。

11. 组员应自我反省、多与人沟通,避免自我陶醉。

12. 如遇激烈争辩或组员有题外话要讨论,可先安抚,会后再与相关组员倾谈,疏解情况及了解需要。

13. 如果组员分享时有激烈情绪表达,应先安抚,表达了解,甚至立即邀请为对方祷告,然后返回正题,不要让气氛与聚会主题就此拉开。

小组的成功在乎组长的栽培、组员的委身、小组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的带领。小组必须与教会的异象配合,定期作出检讨和评估。小组还要有分裂增长的能力及规划,使小组保持旺盛和生命力。 

课后反思

小组模式运作与一般传统的教导系统有何不同?有什么优胜或不足之处?你教会现有的小组可以如何作出改善,以优化教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