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教会历史中的圣乐(二)

现在的教会音乐可以粗略分为传统音乐和敬拜赞美音乐两类。本课分享20世纪开始的教会音乐发展,但是历史变得越来越复杂,互联网兴起后,趋势越来越难预测,圣乐的方向也随着很多不同诗本的出现而不断调整。本课会集中分析以下几个大趋势。

一、 黑人音乐

《学像耶稣歌》(《赞美诗(新编)》312首)就是一首着名的黑人灵歌。数年前我曾到一间美国的黑人教会聚会,他们所唱的诗歌全属即兴,连诗班也是即兴歌唱的。这才叫“灵歌”。

A. 主题特色

黑人灵歌的特色是非常向往天堂,因为以往他们面对被奴役和歧视的苦难。有人说,以前白人向黑人传的福音并不完整,只是让他们知道苦难中有盼望,却没有说人人生而平等并为主所爱,所以黑人一方面渴求主的引导,另一方面则忍受着白人的逼迫。黑人灵歌其中一个恒常不变的主题是迦南和约旦河,因为这是出埃及的目的地。他们纵然受苦,但终有一天必能到达目的地。

B. 音乐特色

黑人灵歌有很多重复,把简单的语句重复多次来加强语气。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早期很少接受正式教育,而且不太看歌谱,所以用记忆来唱颂。

C. 影响

我们现在所唱的黑人灵歌圣诗作品,早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引入白人教会。自从解放黑奴后,黑人的地位提高了,他们的音乐也渐渐演变成蓝调音乐和爵士乐。 

二、 敬拜赞美音乐/当代基督教音乐

A. 源起

1. 1906年的阿苏撒街(Azusa Street)大复兴,灵恩运动的起点。灵恩运动有3波,今天所谓的“敬拜赞美”音乐,是在1960年代开始的。

2. 这种音乐源自当年一群年轻的乐手。他们在流行音乐中成长,然后将这些音乐风格配上个人得救见证,成为早期的当代基督教音乐。

3. 早期的敬拜赞美诗歌有两个核心模式:

a. 用简短的经文配上流行歌曲形式的经文诗歌;

b. 表达信仰历程、与神的关系的诗歌。

4. 这些音乐都引用当年流行的摇滚模式。部份从事传统圣乐的人批评他们“断章取义、言之无物”;但作为历史课,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他们。 

B. 发展

1. 1980年代,有些教会开始设计寻道者聚会,使用当代流行的音乐、媒体、影音、话剧元素等,吸引未信者上教会。他们减少诗歌中的信仰元素,变成正能量诗歌,让基督教变得适切文化,让教会不致于抽离社会。然而批评者说:“当教会为未信者隐藏自己的信仰,当教会变成正能量而非教导人跟随基督脚踪(哪怕受苦)的地方,当诗歌失去信仰教导的元素时,这还算是基督教吗?”

2. 随着一个年代的兴起,敬拜赞美音乐渐渐取代传统圣诗,也成为1990年代美国或2000年代世界各地“崇拜战争”的争议课题。究竟该用什么音乐?在争论过程中,当代基督教音乐已悄悄进入更多市场。

3. 21世纪后,当代圣诗的作者开始对敬拜赞美的歌词有所反思,特别是神学和文学的扎实程度需要提升。诗歌不仅诉说个人情感,更要肩负“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的责任。于是开始有书本分析歌词,也有作者撰写较为扎实的歌词。他们也寻求与传统圣诗连系,其中《奇异恩典》、《圣哉三一歌》、《你真伟大》等经典作品,经常成为现代敬拜赞美诗歌的一部份,为诗歌增添扎实的信仰属性。

4. 其中一首出色的作品是《我神真伟大》(How Great is Our God)。歌词描述三位一体的属性,强调神的永存性,也使用不同图像来描述神。不过近年美国基督教作品的特色是很重视节奏,有别于华人比较重视旋律。 

C. 评论

1. 如果我们重新以神学、音乐和文学3个方向来审视这些诗歌,就可以建立扎实的诗歌文化。

2. 要谨记以往的作品都是万中挑一,不好的已遭淘汰;而现代诗歌仍未经过淘汰过程,所以仍然需要多点时间。盼望经过一段时间后,优质的作品都能够留存下来。

3. 当代圣诗面对的劣势,是今天的诗歌太多,不可能出现所有人都认识的诗歌或共同分享的作品。 

三、 礼仪更新

A. 源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0多年后,人们开始反思和寻求合作,参战的年轻人也陆续成为教会领袖。在1960年代,除了流行音乐开始兴起,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也非常兴旺。 

B.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

1. 天主教会在1962-1965年举行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开始强调在地化,强调因为基督道成肉身,教会也要道成肉身。

2. 这次会议对教会音乐也有很大影响,天主教会在会议中发布了《礼仪宪章》,其中一章专门讨论圣乐,认为:“普世教会的音乐传统都是形成超越其他艺术表现的无价之宝,尤其是配合言语的圣歌,更变成隆重礼仪的必须或组成要素”。

3. 当圣乐和礼仪密切结合时,更有助祈祷,并增加崇拜的庄严性。圣乐的目的就是荣耀神,让信徒成圣。教会要积极保存和培养圣乐人才,并给予音乐家纯正的礼仪和信仰训练,使他们的作品充满基督精神,又能够促进诗班和信徒的参与。

4. 他们也提倡每个民族拥有属于自己音乐传统的诗歌,并以自己的方言唱诗,不应统一唱西方圣诗。每个民族的作品只要不是迷信,也尽量接纳。 

C. 影响

礼仪更新运动不仅影响天主教会,也是全球大趋势。世界一方面全球化,但又很重视个人化和本地化。教会当年提倡“适切环境”,我们的圣乐作品也不能离地,只谈教义,而不谈和生活有关的事。这也衍生了新种类的圣乐作品。

四、 当代圣诗作品

A. 丰富的现代题材

1. 2021世纪不但有新的敬拜赞美音乐,也有很多新的传统作品。中国的《新编赞美诗补充本》就有很多这类有意义的新圣诗。由于社会结构改变,不同年代也有不同特色的传统圣诗作品。英国扩张时期有圣诗的歌词是“从格陵兰冰雪山,到印度珊瑚岸”;工业革命年代有“赶快工作夜来临,趁着早晨清醒”;在这科技年代,开始出现一些特别的作品,如1968年的《全地属主歌》的其中一段:“公路纵横万里长,铁翼银鹰越海洋,邮电通讯投递快,火箭冲天无疆界,卫星传播遍寰宇,才能智慧属上主。”

2. 关于社会公义的作品,华人诗集《普天颂赞》(2006年版)有不少。例:《基督群体》提到:“属主基督群体,扩展视野、关怀难民、贫者忍饥受冷,苦困生涯;体恤失业群众,扶持受欺之民,效法我主谦卑洗脚、服侍友邻。”《为城市祈祷》提到:“看种族冲突常倾轧,岂是真神旨意?孤独、贪婪、充满憎恨,岂是城市标记?岂愿一人富甲全国,其余皆挨贫穷?陋巷色情犯罪频频,恳求医治伤痛。”

3. 关于种族歧视的有《上主形象》:“世人彼此仇恨、关系破裂,皆因肤色、种族有所差异,备受歧视,待遇不公、偏斜,遭受裁决责斥皆因名字,人类崇高尊严本属无价,上主形像竟遭羞辱、践踏。”

4. 谈环保的有《上主付托担承》:“砍落树林赤裸荒凉,人类污染水、土、气象,仍未认真面对后果,浪费虚耗不假思索。” 

B. 衍生问题

1. 有时候诗歌述说很多现今社会现象,并将之与信仰的某一向度连结;但有时候整节诗歌都偏向描述整个现象,而忽视信仰的传递。

2. 诗歌的音乐不易唱颂,因2021世纪的音乐,跟我们对“圣诗”传统理解的音乐与和弦有点不同,所以较难为人明白和享受。

C. 小结

这众多例子显示,圣诗和我们想像的已不再一样。它们都有很丰富的内容,只要愿意敞开自己,就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五、 礼仪音乐

1. 进入21世纪,礼仪音乐好像重新进入教会。其中最流行的是来自泰泽的音乐。泰泽团体是在法国的修院,彼此不分宗派和传统,一起唱颂简单、出自圣经的短歌。藉着不断重复的唱颂,渐渐进入深度的祈祷之中。这些诗歌就是祷告,也是礼仪,让很多人的心灵重新洗涤,是很好的学习。

2. 与此同时,礼仪音乐也开始复兴教会。在教会传统中,诗篇通常以启应来对答,中世纪教会很多的启应都是唱出来的。很多信徒撰写一些诗篇的应句音乐,也出版用来唱颂的诗篇,希望恢复教会念诗篇和唱诗篇的传统。

3. 教会崇拜的更新程序,也为这些圣乐作品提供兴起的空间。如果说崇拜是教会最重要的聚会,我们就应好好编排和设计,让每次崇拜都成为献给神的宝贵礼物。圣乐也是为配合崇拜而设,所以要把优质的作品带进崇拜之中,让弟兄姐妹能以诗歌表达切合时代的信仰。 

六、 结语

了解社会大趋势相当重要,可以让赞美现代化,使我们在尊重历史之余,也以今天的声音献上赞美。我们对圣乐作品应该兼收并蓄,无论是两千年前的,或者20日前的作品,只要是好的,就应该引入。最重要是达到圣乐事工的终极目标:荣耀神,让信徒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