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圣乐与神学

今天谈到音乐,通常都以是否动听和是否实用为前题;但圣乐和俗乐的最大分别,是圣乐的神圣向度。过分重视音乐之美,可能盖过神的荣耀;过分重视实用,音乐就变成工具,成为娱乐、营造氛围,甚至是“暖场”。圣诗如果有歌词,当中的神学通常较为明显,但我们不一定知道它属于哪种神学观念。如果只有音乐,没有歌词,信仰怎样流露呢?无言的音乐能盛载神学意义吗?圣经中的音乐从属于信仰和真理,本课将探讨崇拜音乐的神学意义。

一、圣乐作为启示

1. 首先要相信,圣乐可以是神启示的方式。靠着圣灵的引领,我们有时听音乐会听得鸡皮疙瘩,我觉得那是与神连结的经验。代下512-14记载以色列人用乐器及歌声赞美神,圣殿就充满云彩,祭司更因此不能站立供职。这是神透过圣乐传递启示的方式。

2. 音乐能彰显神,也是神恩典倾流的重要媒介。从美之中看见至美的神,从音乐的秩序和盛载的意义领略到那眼不可见、手不可触的神。神好像是人无法直接接触的,但透过音乐,却可以跟完美的神来到一个交汇点。

3. 无论人多么理性,也能被音乐触动情感。音乐能刺激情感,让感受和情绪进入与生命协调的地步。有人认为非基督教音乐也有这种功能。这是因为音乐是神创造给普世的礼物,好像彩虹作为神的启示一样,是神对普世所立的记号。从追求艺术中,我们可以看见音乐呈现神的奥秘。 

二、圣乐与创造

1. 演绎和创作音乐,就像参与在创造的奥秘之中。我们按照神的形象被造,也继承神创造的特质,在音乐、艺术、文学和科技上都有创造。音乐也有创造的部份,每次演奏音乐,虽然是同一份曲谱,但每次演绎都有分别。

2. 人的特色就是能够创造,对创作生出自发的喜悦。如果具备艺术、音乐或文学技巧,我们的作品就会为自己和别人带来满足感。然而,我们也是学习神的创造,把神给我们的材料调动、陈述和运用在音乐上。音符一直都在,但是要经过我们的重造,才能成为有意义的乐章。

3. 人的创造力来自创造的神;若没有神,人就不能创造什么。神创造的人都受托一个责任,就是参与创造。我们要凭着信心,使用神的恩赐去创造。

三、圣乐与生命塑造

1. 人透过不同感官经历神,这些属灵操练增强人看得见或看不见、听得见或听不见的张力。我们要学习从听得见的音乐,听到听不见的神的声音。音乐训练人建立与神的关系。我们要训练聆听,帮助我们在有歌词或没有歌词的音乐中感受神。

2. 声音可以是密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有些人听见某一首歌就会想起最美好的日子。基督教音乐有时可以超过表层意义,带来更深层次的联想。我的祖母在临终前曾昏睡不醒接近一年,每次问她“我是谁”,她总不回应;但每次念诗23篇和主祷文,她都会喃喃地跟着念。这就是生命密码,音乐和诗词已植根在她内心深处,即使在认知能力慢慢减退时仍深藏心底。这是把诗歌内化。如果诗歌能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份,神就能藉着诗歌成为我们心底最核心的部份。

3. 崇拜应该是由3岁到80岁都能同时参与的聚会。我们一起唱颂时,就能带来超越表面文字的深度。所有声音都合而为一,老少、富贫、男女都唱出,组成诗班,拥有完全平等的表达权利和自由,这是音乐为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信仰表达。 

四、圣乐与圣灵工作

1. 圣经提到要用悟性和灵歌唱。敬拜神是灵性活动,所以要祈求圣灵赐下能力,让我们更好地敬拜神。我们以心灵和诚实敬拜神,就是藉着“圣灵与真理”来敬拜。早期教会有“灵歌”,信徒完全顺服圣灵的引领来赞美神。教会传统也有求赐亮光的祈祷(多以唱颂来表达),藉此祈求圣灵的启迪临格在信徒身上。

2. 无论是藉着黑人灵歌或是今天的敬拜赞美,很多信徒非常重视圣灵,按着圣灵感动举手与和应,便构成今天的敬拜模式。很多信徒表示,圣灵引导他们以音乐和不同的艺术来回应神。但是,究竟我们是被音乐的氛围感染,还是圣灵的引导?圣灵透过音乐工作,还是我们以为那是圣灵?这要我们花心思来辨别。

五、圣乐与圣道

1. 神在太初以声音创造。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天主教的《思高版》圣经称他为“圣言”。神的话语不能与神分割,因为道就是神。崇拜从来都是基于神的道而运作。唱诗是唱出圣道;读经是宣讲神的道;讲道更不用说了;圣餐是道成肉身,吃喝主的圣体和宝血。

2. 以音乐表达这道,其概念和意义仍然存在。音乐丰富了圣道的意义,加上感情,让人更有活力地理解这些信仰真理。如果我们认为有圣经就有释经,那么也该有“释诗”。当音乐和歌词经过分析和解读后,诗歌不仅能唱颂,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帮助人由平凡地唱颂提升到美学的境界。 

六、圣乐与教会观

1. 圣乐事工是集体音乐,只有个人参与的音乐不算“事工”。圣乐的一个重要向度是会众的参与,就是众人一起在教会献上赞美。可以称之为“集体”,神学上则称为“教会”。

2. 圣乐与教会的关系非常有趣,因为圣乐超越了时间。例:马丁‧路德在500年前写的一首诗歌,现在仍然唱颂。我们不仅和身边的弟兄姐妹连结,这连结更超越时间,并超出宗派和国家的限制。这就是圣乐与教会的关系。这首诗歌并非一时一地在唱,而是与500年来的人共享。这是有形的教会连系无形的教会,是“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和“我信圣徒相通”的具体呈现,也是教会踏进超越古今未来的崇拜的第一步。

3. 你唱什么,你就是怎样的人。我们的生命受诗歌塑造,教会同样受经常选唱的诗歌塑造。以传统的基督教信念来说,即“祈祷律就是信仰律,就是生命律”(Lex Orandi, Lex Credendi, Lex Vivendi)。你的祷告或唱诗,该是你信的东西;你所信的,该是你生命中行出来的。所以是“唱我所信,行我所唱”。整个教会都怀着这个观念时,教会、社区、城市,甚至国家都会得到更新。 

七、圣乐与末世观

1. 诗歌要立足于圣经和传统,回应现今社会的处境,更为我们指向永恒。有人说,我们在永恒之中都是敬拜神。而今天的敬拜就是预尝永恒,也是让我们理解今世和来世之间的关系。正如主祷文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6:10)这种天国与世界、既济与未济(already but not yet)的关系,同样要在敬拜中流露出来。

2. 《天父世界歌》(《赞美诗(新编)》27首)让我对末世留下深刻印象。诗歌说:“罪恶虽然好像得胜,天父却仍掌管”。这就是我们对终局的盼望。黑人灵歌也常用以色列人出埃及、渴望迦南和过约旦河的景象,表达他们对永福和天堂的期盼,也是他们表达末世观的方法。

3. 圣乐如果只有此时此刻,就代表我们贫乏。圣乐需要写实,要说明生命深处对末世的理解。我们知道自己必会死亡,但会在基督的恩典之中与众圣徒一同复活。圣乐必须指向将来和天国临在世界,不仅要唱,更要化成行动,就能够完整地表达出基督教信仰。 

八、结语

1. 圣乐流露出来的不仅是上述的神学元素,还有三一论、救赎论、基督论等,但因篇幅所限未能尽录。圣乐不仅是高雅音乐,神也不仅存在于高雅音乐之中。庄子谈的“道”,是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庄子‧知北游》)。你能否从这些人看不起的东西中看见神?音乐也是一样。我们最不欣赏的音乐种类,可能在见证信徒流露着基督的生命,神的荣耀也藉着它来彰显。

2. 要体验音乐的神学,不仅要唱出带有文字的诗歌,更要懂得聆听。你在郊外听见神创造的声音吗?在闹市听见的车声、人声,也是神创造的人所制造的。所有俗乐和声音都可转化为圣,所有声音都可让人看见神的创造和真理,体会什么是教会和末世。让我们留心和积极接收,观看那“眼睛未能看见”,聆听“那耳朵未曾听见”的神。

3. 教会传统的圣言诵读(Lectio Divina)和默观也是如此。祷告要由“口祷”进入“心祷”;圣乐也不再是具体唱出来的“字面意思”,而是转化了的世界,也就是基督在我里面,我也在基督里面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