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音乐在崇拜之中的角色

一、音乐在崇拜中的功能和服侍

A. 增强言语

1. 相对于说话,音乐让人感受到声音的力量,通过速度、音乐、音量、旋律、和声及节奏变化,传递一些说不出来的情感。每个人总有一首歌,让他可以与神连结。人唱歌时会拍掌和打拍子,其实音乐的确能引出我们的注意力和兴奋情绪。

2. 唱歌比诵读更容易表达情感。在教会常会集体唱圣诗和读圣经,集体唱圣诗比较能表达情感,而读圣经总好像只有一个语调,没有变化。圣乐带来已加强的信仰情感。 

B. 美感

1. 音乐带来美感,可以寻见神的美。不好听的音乐也能善用为崇拜的工具。我们以为好音乐才有好牧养,但音乐好坏与否是因人而异的。能传递信仰、适切文化,并具备一定音乐水平的,就是好音乐了。要小心曲高和寡。让众弟兄姐妹经历信仰的音乐,才是合适的会众音乐。

2. 教会音乐是艺术。艺术能传递神学,圣乐也是实用的艺术,并具功能性,可以服务教会和弟兄姐妹,帮助他们成长。如果圣乐对教会没有意义,就无须使用。如果圣乐失去清楚的目标,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 追求美没有错,但美之余要自然。如果音乐到达高峰,但失去生命和见证,这种美就是迷失。我们不能因着热心而学琴3小时,便在众人面前表演,甚至在主面前献祭。所有艺术都需要重复练习和长时间训练。有天分的人不能自满,因为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成圣需用工夫,艺术也要花工夫,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C. 增强记忆

1. 有研究指出,重复唱颂能将音乐记在心中,有需要时便成为我们的帮助。肉体的自由可能遭剥夺,但没有人能剥夺我们脑海中的自由思想。我们不仅藉着重复来牢记音调,更记住歌词的信息。

2. 背诗歌让我们的信仰更扎实。如果我们创作具素质的基督教诗歌,不断颂唱,这些作品便成为我们在患难时的鼓励和帮助。 

D. 众人都能参与

1. 崇拜中最重要的是会众音乐,因为众人都可以参与。我们不需要其他人代为赞美神。无论我们唱得多动听,或者五音不全,都可由心而发赞美神。今天的福音派教会继承启蒙运动时期的神学思想,整个崇拜都非常理性。音乐能为我们的崇拜加添感情元素,帮助弟兄姐妹表达自己所信。

2. 我们常将诗班当作会众看待,并认为他们唱的就是会众的“标准”或者要追求的声音。其实,我们要将会众当作诗班看待。诗班和敬拜队要承托会众的事奉,不要以声音盖过会众,而是要衬托他们。这就是“服侍”,而非领导。此外,诗班和敬拜队独奏的音乐绝对不能代替会众音乐。

3. 我们不用问会众:“你唱歌是否动听?”而是要问:“有没有一首歌可以代表你?”当我们主动地投入音乐,而非被动地冷眼旁观时,便能透过参与经历神,并看见音乐背后更伟大的神。 

E. 静默也是音乐

我们常觉得“发声”才是音乐,但静默也是音乐!我们如果只懂表达,不懂聆听神的声音,就是很失败的信徒。从音乐来说,如果只有音符而没有休止符,也不容易成为伟大的篇章。传统圣诗可能没有休止符,但呼吸位置自动成为休止符。肃静时便能专注在悔罪和默想之中,成为我们的集体行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安静下来时却发现,原来教会充满空调的声音、外面汽车的声音,或是门外司事聊天的声音。所以,适当的隔音可以帮助会众更专注。 

F. 吸纳各处、各代信徒敬拜的精华

1. 以往我们唱颂的圣诗大多是宣教士将家乡的诗歌本照搬过来。由于基督教世界发展非常兴旺,近年的诗歌本吸纳了不同国家的作品,通过唱颂早期教会到现代的诗歌,以至由中国到世界各地的作品,我们能够更宏观地理解整个信仰,看见神的更多面向,避免瞎子摸象。

2. 反过来说,如果每天只唱颂内地和台湾的作品,以至英美的传统圣诗,我们就是自我限制。有些教会自己创作诗歌而不唱其他歌曲,会众无疑会感到亲切,但视野也会变得太狭窄。我们该好好检视所唱的诗歌是否来源单一和风格单一。 

G. 崇拜音乐与世俗音乐

1. 教会音乐与世俗音乐的关系永远是争论的问题。教会应否唱世俗的歌?这好像不应该,但每次在音乐会听见《弥赛亚》神曲,我们就会非常雀跃。为何别人不能进来,我们就可以在这些文化场合中颂唱呢?

2. 有些人不唱俗乐的原因,主要是不愿意崇拜模式和世俗环境太相似,失去“分别为圣”的角色。但其实风琴是世俗的乐器,到10世纪才吸纳进教会使用;爵士乐原是黑人灵歌,我们又可否在教会颂唱?每次出现新的音乐形式,教会就面对这些问题。宏观地看,这与1960年代香港教会经常讨论的“基督徒应否看电影和电视”,或者1970年代称“摇滚是撒但”的道理一样。过了一段日子,教会自动把这些音乐吸纳,作“属灵的洗礼”,让它们渐渐成为教会的一部份。

3. 去年春节,有信徒把一首流行音乐的拜年歌重新填上基督教歌词。我的教会是个草根阶层教会,会众唱得很开心,因为他们认识这些音乐,也容易投入其中。原来一首非基督教的流行歌填上基督教歌词,可以带来这么大的威力。 

H. 音乐是奉献

1. 音乐并非辅助崇拜和制造崇拜氛围的工具,而是我们的奉献和牧养。使用音乐不是主要目标,奉献一己所能才是我们对神的终极回应。

2. 旧约的以色列人献的祭物都是头生的。如果我们将圣乐作品奉献给神,就会专注于献上一份好的祭物。正如我们不是把剩余的钱奉献给神,所以献上的音乐也该是最美好的;不仅是个人,也是整个团队,以至整个教会对神的奉献。我们虽然只是受托者,但必须做到最好。 

I. 音乐是与神对话

1. 崇拜是神的启示与人的回应,也是对话,而音乐就是对话之中的话语。

2. 有些诗歌是人赞美神,有些是神对人说话,有些则是人对人说话。诗歌也有不同的唱颂方向,我们需要掌握。单单向神歌唱,在“技术”上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有些诗歌是鼓励弟兄姐妹对唱,所以同唱每一节是不对的,对唱才正确。

3. 崇拜的圣乐就是与神对话,有别于即兴祷告,所以需要预先写好。其特色是精炼,经过仔细规划,有别于互动的即兴音乐,大部份诗歌早已写好歌词。另外,该用预先写好的祷文精炼地向神祈祷。 

J. 圣乐事工与传福音

1. 崇拜音乐带有呼召的向度。每年圣诞节,我们都有机会向未信主的朋友唱颂基督教音乐,鼓励他们接受福音。多数人都认为,向未信者应使用较浅白的音乐或流行曲曲风的作品,因为更容易吸引他们。不过,用耳熟能详的作品虽然重要,但未信者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接触福音的机会,所以该使用最优质的作品去解明福音的奥秘。

2. 有时候,诗歌需要解释;但更多时候,就算歌词不易明白,音乐仍会自己说话。就像电视播放的歌曲,观众不一定知道歌词的意思,但往往被演出者的真诚所触动和感染。音乐能打动人心,只要真诚地演绎音乐,神就能藉着音乐倾流他的恩典。 

K. 圣乐事工与儿童培育

1. 培育儿童属崇拜圣乐中的重要一环。所有人都该从孩童时期开始学习音乐,因为这个阶段学习最快,孩子也最容易被塑造。诗歌进入孩子的心,信仰的元素已改写了孩子的生命。

2. 圣乐事工应看得更宏观。教会可鼓励儿童诗班的孩子担当歌唱、指挥,甚至演出,让他们惯于练习和演出,建立归属感,并透过操练学习纪律,同时学会对美的追求。孩子的声音也是教会重要的声音。孩子接受过优质的音乐教育,长大后也懂得欣赏音乐的美丽,并藉此经历神。

3. 多年来,我在教会培训青少年诗班,见证他们的成长。大家一起在圣乐上追求,最终成为教会内同行一生的同路人。儿童及青少年的圣乐培育,是教会维系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结语

圣乐在崇拜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身为提升崇拜素质的圣乐事工领袖,我们必须拥有宏观的视野。希望这多方面的功能,能够渐渐在我们的教会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