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教会节期音乐与礼仪乐章

一、 教会年与圣乐

教会年的两个主要循环,是圣诞循环和复活循环,围绕耶稣基督的救赎计划。圣诞期的预备节期是将临期,后续节期是显现期。复活期的预备节期是大斋期或预苦期,后续节期是圣灵降临期。和节期配合得最紧密的是经课,就是一系列的指定经文。近年世界主流的大宗派教会主要使用《修订通用经课》(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现附上香港圣公会的中文版本网页供参考:<http://www.hkskh.org/uploads/2/Lectionary/RCL(Chinese).pdf>。《赞美诗(新编)》66-121首围绕耶稣基督的生平,也是为教会年而写的(另参诗集目录页的“教会节期参考用诗”),以下作简单介绍。 

A. 将临期

在预备圣诞期的将临期,很少选择圣诞歌,因为不是庆祝圣诞,而是警醒预备基督的来临和再临。第三个礼拜开始,就强调以马内利来临的喜乐和平安。《以马内利来临歌》(66首)正是12世纪传统,在1217-24日每天诵读的启应祷文。 

B. 圣诞期

圣诞期共12天,属教会重大节期。大家都认识圣诞歌,但未必熟悉其背景。例:《普世欢腾歌》(75首)来自诗98篇,《新生王歌》(74首)是《尼西亚信经》(参王神荫:《赞美诗(新编)史话》)。 

C. 显现期

显现期谈到耶稣奉行神的召命。以东方博士的故事为开端,表达耶稣向世界显示自己的身分,涵盖迦拿婚筵、耶稣受洗、呼召门徒和治病赶鬼,最后以登山变像为结束。由于礼仪更新运动主要始于1970年代,《赞美诗(新编)》未及更新,所以只有《晨星歌》(67首)和《三博士歌》(81首)属于显现期。 

D. 大斋期

大斋期记念耶稣受试探,为耶路撒冷而哭,以及面对死亡时的反应。可惜《赞美诗(新编)》完全没有收录这类诗歌,就算目录中归类为大斋期诗歌的也不算。这段时间可多唱关于十字架的诗歌,直到圣周为止。圣周由骑驴进城开始(8788首),然后是耶稣设立最后晚餐、钉十字架和受死埋葬。 

E. 复活期

复活期特别使用充满哈利路亚的诗歌,因为耶稣复活是基督教最重大的事件,信徒充满狂喜,奔走相告耶稣基督复活的大喜讯。复活节最有名的诗歌是14世纪的拉丁圣诗《基督复生歌》(106首),当中充满哈利路亚,是复活诗歌的特色。 

F. 五旬节/圣灵降临

耶稣基督复活、显现和升天50天以后,就是五旬节,也是圣灵降临的日子。有不少诗歌记念圣灵降临,表达三位一体信仰,但《赞美诗(新编)》把这些诗歌分布在诗本其他地方。圣灵降临期历时20多周,11月会着重谈到诸圣节,意即圣徒相通,也会谈到耶稣基督的再临及掌权作王等。 

教会年跟农历、洋历年一样,是记年的方式。如果教会没有使用教会年,可慢慢引入,帮助弟兄姐妹按照基督的一生走过他们的每一年。配合《修订通用经课》,以3年为一循环,就可以在主日崇拜中完成约七成而且是最关键的圣经部份。诗歌方面也可非常具体地赞美神,让会众的信仰越来越扎实。

二、 崇拜结构与礼仪乐章

A. 崇拜的3个重要组成元素

1. 风格─风格不重要,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2. 结构─每个崇拜的推演和节奏,也就是为什么先做这个,后做那个。

3. 内容─崇拜三位一体真神对人的启示,以及人如何回应他的恩典。这内容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B. 崇拜的4个主要部份

近年礼仪运动的更新造就了一群有心人,希望把教会的崇拜设计得更丰富扎实。他们研究历史上的崇拜,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早期教会的崇拜主要建基于以下4个主要部份。

1. 聚集

a. 聚集主要指所有基督徒聚集在主面前。首个传统行动就是敲钟(这该算是圣乐),然后唱开始聚会的诗歌。这部份的焦点通常在于会众要走在一起敬拜和赞美神、认罪,并接受神的赦免。这部份可使用诗歌,包括序乐、进堂诗、始礼诗等。

b. 有经验的司琴选择的序乐常切合当天崇拜的气氛。这些音乐不一定是诗歌,但也可以是诗歌。不过,如果那首纯音乐太为人熟悉,会众跟着唱便失去“留白”的味道,未能帮助他们安静。近年香港比较流行的是网购一些西方作曲家编写的曲谱,特别是诗歌的改编,再套进序乐之中。这样,诗歌既是全新的,又暗暗地带着主旋律,引导会众思考。

c. 始礼诗是教会崇拜中的点题诗歌。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是《主在圣殿中》,引用哈220。今天的始礼诗非常多元,主要是说明人来到主前敬拜的目的。近年我开始撰写始礼诗,目标是为整个节期点题,让会众在持续的一个节期中唱相同的歌。

d. 信徒聚集时会认罪。在教会传统中,有一句历史悠久的认罪祷文叫“Kyrie Elesion”,共3句:求主垂怜,求基督垂怜,求主垂怜。面对全能的神,我们要知道自己只是人,知道自己的不配。

2. 圣道:

a. 圣道包括读经和讲道。在圣乐方面,读经前有一套叫《求主赐下亮光》的诗歌或祷告。读经则包括旧约、诗篇、书信和福音。礼仪教会的诗篇是唱出来的,在福音前也会唱《哈利路亚颂》或《光荣颂》,讲道后唱《荣耀颂》。

b. 《求主赐下亮光》的诗歌和祷告,源于我们知道读经是崇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这跟今天很多教会只重视讲道的看法不同。我们会说读圣经比读解经书重要,其实崇拜中的读经不比讲道来得简单。《求主赐下亮光》的诗歌和祷告,是求主帮助我们听到他的声音,并开启我们的心接受他的话语,包括读经和讲道。

c. 在教会历史中,诗篇一向占重要地位,也是信徒心灵的窗口。圣经有很多理性的教义,但诗篇帮助信徒集体唱出对主的心声。因着近年音乐的转化,越来越多人撰写跟诗篇有关的启应诗歌。这些诗歌可以很短,应句大致一样。例:诗23:1的“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变成重复句子,让弟兄姐妹深化信仰。近年也有外国信徒写一些以流行音乐为基础的诗篇启应,非常值得引用,让崇拜真正以道为核心。

d. 《哈利路亚颂》通常安排在诵读福音之前,因为传统礼仪教会视诵读福音为教会礼仪的高峰。会众诵读福音时要站立,除了与苦难有关的节期之外,读福音前都会唱《哈利路亚颂》,为基督的福音被宣讲而感恩。

e. 讲道以后,信徒会唱《荣耀颂》,祈愿信息归荣耀予圣父、圣子、圣灵,起初如何,现今如何,将来也如何。这同样是信仰的宣告。也有教会使用信经宣认信仰,作为讲道的直接回应。

3. 圣餐/回应:

a. 圣餐/回应常牵涉奉献之时的纯音乐或诗歌。祈祷时的祷告回应、主祷文等,全部可以唱出来。圣餐诗歌就更多,例:《圣哉颂》、《信仰奥秘》、《羔羊颂》等。

b. 奉献时,很多教会会弹奏音乐,帮助会众默想。会众以金钱奉献,乐手就以音乐奉献。要选会众不太熟悉的作品,让他们不致对歌词有太强烈的联想,就可以为他们制造默想和反省的空间。

c. 近代礼仪运动后,很多人把祈祷放在这里。祷告后会有主祷文,而祷告的回应是“为此,我们同心祈祷”,或者主祷文伴以诗歌,以加强气氛。

d. 圣餐的诗歌很多,因为圣餐几乎是崇拜的最高峰。道不仅以话语呈现于讲道,更成为肉身,有血有肉地来到我们中间。

4. 差遣─差遣主要牵涉《阿们颂》或《三一颂》等内容,目的是表达我们的祷告是实实在在的,而整个崇拜归荣耀予三位一体的神。差遣部份的重点多在会众诗。 

三、 结语

1. 基督教是音乐的宗教,崇拜不仅有会众诗歌和敬拜赞美诗歌,还可以让整个崇拜都充满有意义的音乐。圣道和音乐的配合相辅相成,可以构成更有深度体验的信仰经历,帮助弟兄姐妹敬拜神。

2. 以上说的是最复杂的崇拜内容,今天的敬拜赞美是从这复杂的内容简化而来。这些礼仪乐章的核心是透过重复(不是重复一次,而是多年的重复),使我们的生命经历改变和洗涤。

3. 会众诗的位置反而具弹性,最重要的是帮助会众成长和更新。这些礼仪乐章的位置主要是传统礼仪的不同步骤,希望一步步带进崇拜的高峰。

4. 敬拜模式需要融合不同的风格,取长补短。传统模式可能过于丰富,需要较长时间学习;当代模式较有活力,但背后不够扎实。两者须融和。

5. 圣乐事工如果只谈音乐和实践,缺乏理论,便停留在最低层次。这些理论要开阔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