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现代新形式崇拜

嘉宾:吴博士

一、 崇拜与敬拜的分别

1. “崇拜”常指教会在主日为了纪念救主复活而举行的活动。“敬拜”则是以现代音乐作为崇拜的一部份,带出音乐崇拜的概念。

2. 圣经中的崇拜和敬拜没有太大分别。圣经常用“敬拜”;但现代使用“敬拜”时,常常将之套用到过去20年发展的敬拜赞美事工。其实敬拜和崇拜可以共通,英语都是“worship”,只是广义和狭义的分别。

二、 敬拜队的长处与短处

1. 敬拜队特别的地方在于其组成模式。敬拜队以现代音乐作为手段,长处是鼓励会众一同参与,短处在于它在素质、音乐运用和音乐掌握方面还是刚起步。这是漫长的道路,需要慢慢锻炼,尤其因为它并非中国音乐,我们要学习西洋音乐。

2. 教会有些资深的信徒认为,敬拜赞美一连唱5首歌,然后开始讲道,讲道后崇拜就完了,有点空虚。这也许是比较极端的看法。有些年轻的学生反而觉得敬拜时间不够,最好把讲道缩短一点。

3. 耶稣运动于1970年代在美国校园兴起,以校园民歌传递福音,成为敬拜赞美模式的雏形。其特点是歌词比较短,好唱好记,唱的时候经常重复。敬拜赞美从短诗发展到现在,基本上以重复为主,但已注意到内容的重要性,很多外国歌手会在自己的作品加上神学考虑。亚洲可能走得比较慢,但也开始注意到这方面,并且不断改善。 

三、 以诗歌传递信仰

1. 初学者创作一首诗歌后,把歌曲交给牧师判断当中的神学是否正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创作者具备一定的神学基础,就可以创作更具信仰素质的作品。诗歌优美,但信仰不扎实,会众必受影响。

2. 敬拜赞美基本上结合了歌词和音乐。我们常常注重歌词的发展,但音乐方面没有太大进步。从神学角度考虑,过去10年音乐被视为手段,以带出神学主张,但近年开始考虑音乐本身。神学家会考虑音乐背后怎样传递信息,不仅通过音乐为手段带出神学主张,也确认音乐是非文字性语言。以往我们主张内容主导,音乐作配合。现在也会问音乐本身有没有神学呢?以音乐显示神学却不比文字具体和清楚,这也是困难所在。 

四、 带领会众投入敬拜

1. 有些信徒觉得敬拜赞美很吵杂,缺乏庄严和神圣。其实,事奉者如果不考虑会众的感受,就不是事奉。从另一角度看,语言和音乐的主要分别在于语言靠文字呈现,属对立性的沟通方式;音乐则着重分享,期望众人一起进入音乐当中,所靠的是感官方面。

2. 圣经提醒我们要以灵和悟性来歌唱,两者平衡。要帮助会众更加投入敬拜,诗歌的选择非常重要。很多主领者选自己喜欢的诗歌,但这些诗歌不一定能够牧养会众。如果诗歌很好,但会众没有唱过,还可以带领他们学习;但如果连续两三首都是新歌,会众便难以投入。中世纪的教会曾经出现类似问题,当时的崇拜使用拉丁语,会众完全听不懂,难以投入。

3. 如果所唱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诗歌,即使音响出现问题也没太大关系。但这需要乐队的配合和应变,而且突然改动编排也会带来困扰。主领者常用手势临时改动下一节的安排,这样会影响原先编排好的层次感。我们当然要灵活变通,按情况作改动,但每首歌都这样处理便等于没有预备。

4. 从两个层面来看,一种是主领者没有预备,所以不会临时变通;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白敬拜赞美有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叫“即兴”,所以必须具备足够的演奏乐器技巧,可以随时变通和换歌。假设弟兄姐妹技巧不足,甚至没有音乐训练,我们便要努力栽培下一代,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 

五、 敬拜赞美如何聚焦在神身上?

1. 很多弟兄姐妹参加敬拜队只为当主音。如何让会众明白教会崇拜并非表演呢?如何让他们聚焦在神身上,而不是在表演者或主唱身上呢?聚焦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对主领者而言,因为他们很容易吸引灯光和掌声,变得骄傲。要避免此事发生,就要了解怎样才是优秀的主领。

2. 英国着名男子乐队Delirious的演出非常专业,音乐水平很高。当会众听得如痴如醉,情绪高涨时,主音歌手Martin Smith会突然停下来,走到台前坐下。大家不知道他是否在准备下一首歌,所以很期待。怎料他突然拿出圣经,向大家分享神的话语。他没有把目光引到自己身上,而是透过自己把会众带到神面前。这是所有主领者必须学会的态度。

3. 当众人看见主领者在台上的神圣时,他在台下也要活出同样的见证。这是做人的态度,而不仅是对敬拜者的要求。很多人觉得教会的敬拜赞美很吸引和生动活泼,但是我们要懂得怎样选材,让弟兄姐妹得到牧养。

4. 为什么教会开始敬拜赞美,不唱以前的诗歌呢?为什么要剔除旧诗歌才能唱新诗歌呢?两者不能共融吗?传统诗歌旋律优美,歌词华丽,神学丰富,是珍贵的宝藏,但与现代音乐稍有脱节,最大的分别在于节奏。很多外国歌手看中传统诗歌的优美和现代音乐贴近现代文化,便将两者结合。

5. 带领崇拜时,我们希望当中包含圣经根据、历史根基和神学基础,但怎样涵盖这些理性范畴,同时配上充满圣灵带领的敬拜赞美呢?要两者平衡,我们便要把神学或圣经真理与经历结合。设计崇拜时不仅从真理方面考虑,也要将之变成属灵旅程,让会众从步入教会的一刻开始到离开为止,能走进神圣的旅程,在头脑和理性方面得着经历,聆听神的话语,并经历到神的同在。 

六、 藉敬拜赞美寻求崇拜更新

1. 崇拜分为内容、结构和风格3部份,以内容最重要,需要扎实和永远不变。风格则可经常改变。无论现代还是传统,理论上只是风格不同。

2. 有时敬拜赞美充满丰富的音乐色彩,但也可以多创作跟社会有关联的歌词,回应社会话题,包括环保、公义、贫富悬殊等。教会在寻求崇拜更新的时候,常认为敬拜赞美的模式是出路。但崇拜必须回应社会问题,意即我们与神的关系必须作全人的投入和敬拜,不仅在音乐事奉之中,在教会的敬拜和日常生活各方面都需要全人敬拜。这也是保罗的神学思想。

3. 敬拜赞美是否需要取代传统圣乐,这不是考虑的方向。基督教的崇拜该考虑当下的文化。崇拜学者韦伯(R. E. Webber, 1933-2007)提倡“糅合崇拜”,把传统崇拜糅合当代崇拜,让崇拜方式和内容被当下文化接收,成为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崇拜该有新、旧风格,也必须加上神学的考虑,与当下的文化接轨。 

七、 结语

敬拜赞美模式是否适合中国人采用呢?我们要考虑中国本身的音乐文化,因为节奏是西方音乐至为重要的部份,这跟中国的音乐文化有差异。年轻人较容易适应,老人的适应力则较低。1909年的圣乐研讨会提出,培训音乐人要从10岁开始,因为20岁以上的人已没法改变。希望我们能够开展具中国特色和更适切中国环境的敬拜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