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课  我有一个梦:教会圣乐事工的未来

圣乐事工要着眼未来,并为未来作好准备。本课分享未来我们需要什么,学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处境作补充,以成为所属教会或信仰群体的提醒。

一、 我们需要信仰根基稳固的圣乐

近年实在太多无根的圣乐,但是追求神学稳固,又好像变成忽视圣灵引导。圣灵是真理的灵,我们要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也就是藉着真理和圣灵来敬拜神。要信仰和神学基础稳固,不是额外的要求。

二、 我们需要有传承的圣乐

今天的作品很多时候来自忽然的感动,属全新创作,本是无可厚非,但希望未来我们的“感动”建基于圣经、传统、理性和经验,让我们所唱的每个字不是凭空想像出来,而是经过历世历代信徒精炼而成的作品。认识圣乐历史,就知道不同年代的挣扎也能使用当时的精华作品,在今天唱出新歌。 

三、 我们的圣乐发展能够中国化

中国教会当唱出属于中国的声音。可能各自的城乡背景或教育程度不同,但神会垂听不同背景之人的声音。在不违背信仰的大原则下,应尽量使用本国本族本地创作荣耀神的音乐作品。因为神不仅是西方人的主宰,也是我们的主宰。不是单单只有敬拜赞美的西洋流行音乐,或是管风琴音乐,才可以让我们看见神。中国教会曾经出现本色化音乐的高峰,希望未来可以再次重寻属于我们的优美音乐。 

四、 让崇拜礼仪能被圣乐提升

在现今的崇拜中,音乐好像只是配搭的角色。如果我们相信音乐能够盛载圣道,也是神话语的载体,它的角色应该像讲道一样重要。设计崇拜时要仔细考虑每首音乐带来的信息。编排崇拜诗歌时,可以当成是准备讲章一样。只要怀着这样的心态,就能以最高规格看待崇拜中的艺术。 

五、 崇拜圣乐成为艺术

我们往往功能性地看待教会圣乐,好像对音乐有兴趣的人才加入这团队唱歌。但当我们想到自己在从事艺术工作时,就会更加谨慎,因为我们都认为“艺术品”须具备一定水准。我们要献上最好的,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对美的追求到了一个极点(我们当然有自己的限制),这已算是艺术了。艺术家有自己的坚持和信念,对崇拜圣乐的追求也如是。

六、 我们都能成为带有牧养职分的圣乐人

我们要成为带有牧养职分的音乐人,以牧养为先导,以圣乐提升弟兄姐妹的信仰水平为使命。希望大家不会各自为政,而是一同为福音使命努力;不仅追求音乐的提升,更要承担牧养的责任。 

七、 不同音乐背景的领袖能融和合一

教会的圣乐事工属是非之地,不同团队之间的是非更多,例: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负责人总是看彼此不顺眼。如果你们在教会中的关系良好,这十分值得感恩。希望我们能开始探讨圣乐的融合,而不是你奏你的圣诗,我唱我的敬拜赞美。这是融合的年代,我们要找到既有新意,又能扎根于传统的作品。同时,我们的编排可以更丰富。因此,不同团队要一起合作,才能成就更大的事。 

八、 我们能编纂新的圣诗集,存留万世

诗歌如果都是一迭歌纸,就难以整理作品的资料和故事,流传后世。好像500年前的作品,今天可能只留下不足10首。如果不整理今天的作品成为圣诗集,相信不到50年,剩下来的作品就会寥寥无几。圣诗集的好处是方便保存,可以传给后世,因此今天仍然发现很多500年前的诗集。诗集同时是整理所有诗歌神学、文学和音乐的机会。要编纂一本诗集,工程浩大,并非短时间能够处理。 

九、 诗歌作者能接受神学训练

如果诗歌的作曲人和填词人皆受过神学训练,考量的东西必定不同。例:诗歌的神学是否正确?是否具有牧养功能?音乐元素能否表达信仰?希望诗歌不是随意编写而成,而是按照圣灵引导,加上扎实的信仰训练,成为传世的作品。 

十、 采用诗歌都经过考虑

希望我们不再凭自己的喜好选择诗歌。热情很重要,同时要以道理教导人使用诗歌,让我们的作品能保持优质,将最好的献给神,在崇拜中唱颂。

十一、   圣乐事工团队不再成为角力之地

圣乐事工团队常成为教会的是非之地,尤其是诗班。诗班员往往是资深会友,牧者有话也不好说。此外,也因为他们作为艺术家,对自己有要求,而且队员也是教会中最紧密合作的团队,容易产生摩擦。要谨记耶稣教导我们彼此相爱。可以的话,诗班的姐妹多制作美食跟大家分享,也是好事。

十二、   牧者和圣乐事工人员彼此体谅

希望教牧和圣乐人员的关系能保持良好。牧者要尊重圣乐人员,不应在崇拜中以讲道为核心,而要整体平均配搭,也体谅圣乐人员练习的辛劳,多慰劳和关心。虽然圣乐事奉人员不断争取某些东西和资源,但是他们很渴望得到牧者的牧养和关怀。圣乐人员也当体谅牧者,明白牧者多方面都需要关顾,更不要欺负教会牧者不谙音乐。 

十三、   教会的音响和投影事工能受到尊重

音响和投影都是背后的支持者,也是声音工程师和视觉艺术家。千万别轻看这些职分,反而要让他们成为圣乐事工的核心团队。不要安排五音不全的人负责音响,而要让音乐最好的人成为音响负责人。这样才是团队合作,使教会的声音成为圣乐的一部份,跟台前演出的人一样受到尊重。 

十四、   所有会众唱诗都充满热情

美国教会面对的严峻问题是会众不唱诗。会众站在那儿不愿意唱,听到的只是诗班的声音。中国教会的情况相对较好,但会众没有接受圣乐训练。我们要鼓励他们热情地歌唱。热情的群体和每周应付一下的群体绝不一样。如果没有热情,圣乐事工也难以发展。

十五、   教会充满音乐的氛围

有教会每年举行几次音乐会,鼓励弟兄姐妹参与献技。那些歌曲不一定是崇拜所唱的诗歌,也不一定是基督教诗歌,但是弟兄姐妹能够藉此机会演出和操练,让他们爱上音乐,也发掘弟兄姐妹的恩赐。我每年也为教会举办43夜的青少年音乐营会,期间不断练习、游戏、培训和团契,彼此成为一体,甚至三更半夜传来歌声。这样建立音乐的氛围,有助培养整个教会成为爱音乐的教会。

十六、   圣乐训练该从年轻人开始

从一篇1909年全中国圣乐会议的论文得知,为教会会众提供圣乐训练,对30岁以上的人已不奏效,对20岁的人还有一些机会。因此,唯有培养十来岁的孩子学习音乐才最重要。这种想法非常正确,因为年轻人就像一张白纸,当他们沉浸在圣乐之中,年长之后会更多参与圣乐事工。

十七、   圣乐事工是艺术训练,也是生命训练

教会的音乐训练不仅是音乐或艺术训练。圣乐事奉人员不能只懂音乐,而是必须同时在圣经、教会传统、信仰教条、社会关怀和生命敬虔上接受足够的训练,才能全面提升圣乐的水平。另一方面,这也提升整体的信仰素质,而不仅是提升圣乐事工。圣乐事工的首要任务不是做好圣乐,做好基督徒的本分才是第一。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也算不得什么(林前131)。 

十八、   不能让初信者带领教会音乐

教会音乐传递信仰。我们看见年轻人加入,就觉得他们年轻、有活力和懂音乐,让他们带领整个聚会,负责教会音乐。出现崇拜战争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信仰年资太浅的信徒带领崇拜,资深者被初信者带领。除了懂音乐以外,这些带领崇拜的初信者可能连信仰基础都没有。带领崇拜流露着教会的神学;让初信者带领崇拜,徒有音乐技巧,崇拜自然也变得软弱无力。

十九、   我们能“唱我所信,行我所唱”

我们唱出来的是声音,行出来的却是信仰。求主帮助我们所唱的和所行的一致。我们所唱的诗歌都是我们所信的信念。如果我们不能实践所唱的,就该羞愧。没有行为的信仰是死的。

二十、   结语我有一个梦

本课程以梦作总结,也是一个很特别的想法,毕竟圣乐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学科。拥有梦想者的责任,是推动别人发展恩赐和长处,为圣乐事工的宏愿作规划和思考。怀着梦想的人要时常和别人分享,动员他们成为梦想的一部份。愿圣乐事工未来在中国发热发光,由我们一起开始,同心荣耀神,使弟兄姐妹一同踏上成圣之路。

参考书目 

1. 王神荫编。《赞美诗(新编)史话》。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1992

2. 伍兹、沃尔拉斯编。《崇拜与乐声载道─当代敬拜赞美歌词评析》。香港:浸信会,2013

Walrath, Brian D., and Robert H. Woods, Jr. The Message in the Music: Studying Contemporary Praise & Worship

3. 何守诚。《圣诗学的启导本》。香港:文艺,1999

4. 林列。《圣诗合参》。香港:文艺,1991

5. 陈康。《崇拜与圣乐─理论与实践全方位透视》。香港:基道,2005

6. 泰瑞‧约克、大卫‧柏廉着。谢林芳兰译。《会众敬拜之声─唱出属于你自己的诗歌》。台北:天恩,2010

7. 舒尔。《敬拜Guidebook─现代敬拜带领指南》。香港:浸信会,2013

Scheer, Greg. The Art of Worship: A Musician's Guide to Leading Modern Worship

8. 谢林芳兰。《华夏颂扬─华文赞美诗之研究》。香港:浸信会,2011

9. 詹姆斯‧怀特着。礼亦师译。《基督教崇拜导论》。香港:文艺,2011

10. 赫士德着。谢林芳兰译。《当代圣乐与崇拜》。台北:校园,1998。

11. 谭静芝编。《圣乐文萃2─圣乐教育与敬拜更新》。香港:建道,2005。

12. 黎本正。《脱俗寻真─圣乐与崇拜评论集》。香港:建道,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