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留守老人与高龄农民工

一、引言

农村的青壮年人口到城市打工,留守在家园的老人称为“留守老人”。长期在外的青壮年子女即便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但老年的父母约三成已丧偶,欠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还要负起日常生活的重责。

二、留守老人

A. 留守老人的基本状况

1. 生活特别简朴艰难,居住环境差

调查发现,大多数老人饮食非常简单,尤其是留守老人,在农忙季节经常饱一餐、饿一顿,他们又因年纪大而无法修缮房屋。

2. 留守老人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

有些留守家庭有一些田地,青壮年子女出城打工了,留下来的老人舍不得把田地荒废,为了帮补家计,多会继续耕耘。他们还得做饭、打理家务、照顾孙辈,甚至饲养家畜,非常劳累!

3. 担负抚养教育孙辈的重任

大部份外出务工的人将子女留在农村的父母身边,由父母照顾小孩,大大地增加了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精神负担。由于农村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只管供孩子吃和穿,忽略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教育。有些老人连照顾自己也成问题。

B. 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 经济收入低,生活品质差

目前,除部份低保户得到扶助外,绝大部份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的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生活艰难。

2. 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灯泡等都成为难题。此外,老年人往往突然发病,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构成日常生活安全的隐忧。

3. 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

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会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而教育小孩则增加老人的心理负担。主要原因是农村老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其次,目前农村的交通和通讯发展迅速,孩子在外的时间长,老人会担心孩子发生意外。

4. 精神缺少慰藉

老人最怕孤独,有些人会感到自己无用,活着没有意义和价值。农村老人吃惯苦,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要求,最需要的反而是子女给予精神慰藉。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感到孤单寂寞,可能出现抑郁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念头。

C. 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建议

1. 教会的贡献

向留守老人传福音,使他们知道只有相信耶稣基督才有真正的盼望,福音能满足他们心灵上的需要。教会的老人事工要切合他们的需要,鼓励弟兄姊妹多关爱老人,让老人投入教会的大家庭。

2. 建立老年人慈善福利机构

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和聊天,没有条件进行体育锻炼,而村内也没有老人活动场所。建议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管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和休闲活动中心等,以及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

3. 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常患小病,门诊开支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可以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建议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医疗费用。

4. 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老人提供生活保障

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其中,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准。其次是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扶助有需要的老人。

D. 小结

要真正解决留守老人面对的问题,需要政府、教会、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援。政府可以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寻找出路,增加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文化、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青壮年人可以在农村谋生及照应老人。

三、高龄农民工

第一代农民工出城打拼多年,已经步入老年,成为高龄农民工。

A. 高龄农民工现况

一名从事建筑的包工头说,他手下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90%以上。[4]  这些高龄农民工从事繁重的体力工作。建筑活儿苦,年轻人不愿意干;高龄农民工能吃苦,但动作缓慢,反应迟钝。

1. 勉力而为干活糊口

2012年全国农民工超过2.6亿,50岁以上的占15%,达3,900万。2014年全国农民工超过2.7亿,50岁以上的占17%,达4,600万。[5]  他们没有职工养老金。 随着多地开始禁止60岁以上农民工上一线作业,有些农民工将白发染黑以应付检查,以求能够继续在城市干活。

2. 包工头承担医疗费

对包工头而言,最大的苦恼就是高龄农民工的健康问题。他们采取了应对措施,比如和建筑商签订合约时,订定5,000元以下的医疗费由包工头承担,超过这个数额的由建筑公司买单,可是建筑行业的包工头通常不替农民工买个人保险。

B. 第一代农民工面临养老困境

1. 没有积蓄

农民工的收入51%用于原乡村住房的改造,20%用于儿孙的招媳嫁女,22%用于子女教育,因此他们所剩无几。[6] 

a. 为了生活还得再干苦工。某位农民工5年来打工所得占总收入的比例一直上升,若停止打工,就只剩下每年960元的养老金,每年1,000元的低保和每年500元的土地收益。如果加上妻子每年1,000元的低保,两人一年的收入只有3,500元,根本难以维持生活。为此,年近六旬的他还是想咬紧牙关再赚几年每天100元的苦力工资。

b. 因为经济压力大,农民工才选择外出打工。他们或没有职工养老保险,或没有儿女,或儿女日子过得紧,而且他们已经与现代农业化生产脱节,无法学习新的技术。故此,他们即便已经过了60岁,仍要像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

2. 退保原因

资料显示,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只有16%,而平均退保率达到40%,主要原因是:

a. 农民工对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任;

b.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过高,难以逾越累计缴费15年的门槛;

c. 养老保险跨地区转移接续困难;

d. 地方政府不愿意增加支出;

e. 企业不愿意为农民工缴费。

3. 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执行不力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较低,因为这个群体的特征是高流动性。近年国家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建立了一些规则,但是执行的比例不高。而且,现时全国未有一个统一的养老制度平台和网路。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陆续到达退休年龄,农民工养老问题十分迫切。

C. 改革的办法

正在步入老年的中老年农民工所遇到的养老困境,部份是由历史原因造成。专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办法去改善。

1.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财产性收入

有学者认为必须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等。[7] 

2. 切实保障第一代农民工的土地权益

有关当局要着力探讨土地流转的新机制。

3. 培训第一代农民工,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

对有心回乡发展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创业技能和管理培训,也培训有经验的农民工成为新型农民。

4. 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注释:

[4] 丘萧芜、徐其勇:〈高龄农民工:靠吃肉补充体力〉《澎湃新闻》,2015320日;下载自<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2687>

[5] 〈第一代农民工面临养老困境〉《东方网》,2013226日;下载自<http://xw.qq.com/cmsid/NEW201302260000930M>

[6] 胡彬彬:〈倦鸟归巢: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宿命与未来之思考深度〉《每日头条》,20161023日;下载自<https://kknews.cc/zh-hk/agriculture/polp2p.html>

[7] 同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