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思考法

目录

第一部 神学学习总论

第一课 神学思考法导论

第二课 如何学习和阅读?

第三课 神学思考的特质

第四课 诠释学与神学思考

第二部 圣经研究

第五课 释经学:圣经语言、文化背景、基本原则

第六课 旧约研究(一):摩西五经及旧约历史书的释经法

第七课 旧约研究(二):近期的研究方法

第八课 新约研究(一):历史-文法释经

第九课 新约研究(二):叙事文体释经

第三部 历史研究

第十课 什么是基督教历史研究?

第十一课 如何进行基督教历史研究?

第十二课 历史神学

第十三课 基督教教义史

第十四课 教父学

第四部 系统神学研究

第十五课 系统神学的神学资源

第十六课 传统系统神学模式

第十七课 现代系统神学方法

第十八课 后现代对系统神学的影响

第十九课 叙事神学

第二十课 基督教伦理学研究方法

第廿一课 宗教哲学

第五部 实践科目

第廿二课 什么是实践神学?

第廿三课 实践神学的研究方法

第廿四课 如何写神学文章?

参考书目


第一课 “神学思考法”导论

一、“神学思考法”是什么?

A. “思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思考,“思考”是生活中必须做的事。不思考或是不能思考才是问题。

B. “法”

1. “就是方法,在神学思考法中,就是有关神学的思考方法。方法对于思考是很重要的,如果用错了思考方法,得出来的结论必然错误,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2. 任何事物的知识内容,与寻求它的方法是分不开的。在信仰的范畴里,有很多人用了错误的方法来探讨信仰而不自知。例:

a.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Xenophanes)因为用了错误的思考方法,就认为神是没有特定形象的,能够被不同的人想像成不同的样子。

b.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Feuerbach)的名言:宗教是人性向外投射的结果。他的结论当然是:没有神,没有宗教,人就是自己的主宰,或者更极端说人自己就是神。他用了错误的方法来思考及探讨宗教,因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3. 今天的后现代世界高举个人主义,人就是自己的神,宗教信仰已不是一个重要的思考问题。我们传福音给不信的人时需要对神和信仰有正确的思考,否则我们传给人的福音或有关神的事可能是错误的。因此,对神和信仰有正确的思考是必须的。我们要就着信仰本身独有的内容,谦卑地委身于信仰本身独有的方法。

4. 小结:任何事物的知识内容与寻求它的方法是分不开的。有关神和信仰的思考,必须按着神和信仰的知识内容所特定的方法来进行。如果用错了思考方法,便会得到关于神的错误知识,甚至成为异端。如果有正确的方法,我们便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可能不是最终极的,而是我们在此时此刻所得出的结论而已。日后当有新的资料和新的现象出现时,我们会继续学习和认识,以致得出新的结论。学习、思考、得出结论,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

C. “神学”

1. 定义:神学theology)这词在希腊文可以分为theos)和话语logos)两词,因此神学是有关神的论述。在基督信仰的群体中,神只有一位,因此神学的本质和范围很容易界定:神学就是对基督徒所敬拜的神的反思。

2. 历史发展

a. “神学一词并非来自圣经,然而早在教父时期,教父们(1-5世纪教会领袖)已经用神学来泛指基督徒对神的认识。

b. 12世纪欧洲的大学兴起,神学开始学术化。有关基督信仰的学术研究,渐渐由教堂和修道院转移到大学这些公共场所。在12世纪前,能参与神学研究的都只是神职人员和修士;而神学通常指实用的事务,例如祷告、聚会礼仪和灵性等问题,而不是理论的科目。

c. 13世纪巴黎大学(当时欧洲最出名的大学)以神学一词指对基督教信仰的系统研究,而不是单指对神的思考。在阿奎那(Aquinas)的主要作品《神学总论》中,就可以找到这些取向。神学越来越被看为理论学科,而不是实用学科。

d. 16世纪宗教改革时,神学家渐渐觉得把神学单独看为理论科目是不够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希望强化神学的实用层面,而加尔文(Calvin)则创立日内瓦学院,主要是为牧师提供神学教育,帮助他们牧会。自此,神学的重点便周旋于实用与理论之间。

e. 18世纪欧洲兴起启蒙运动,使神学在大学中的地位摇摇欲坠。启蒙运动高举人的理性,主张一切权威不应该影响学术探讨。由于神学的权威建基于圣经和基督教教义,因此他们便认为神学应该在大学教育中退下来,不应影响学术研究。

f. 19世纪末德国神学家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为神学应该留在大学教育中提出一个充分的理由:教牧人员接受良好的教育,对教会和国家都很重要。他提出神学应该由3部份组成:哲学神学(研究基督教的本质)、历史神学(研究教会历史,为的是借古鉴今)及实用神学(注重实践和技巧)。他的主张在当时的德国能够为人所接受,但是在其他以世俗研究为主流的国家中,例如法国和美国,神学教育却被摒弃在大学教育以外。

g. 20世纪世俗主义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主义。在大学教育里,容许多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宗教共同存在。因此基督教神学也可以继续在大学里面作为一门学科,但它只是宗教研究的项目之一。如果要以委身的态度来学习神学,则只有在大学以外的基督教神学院才可以做到。因此现今在美国和亚洲很多地方,研究基督教神学和教育的中心,都是神学院。良友圣经学院属于基督教神学院,目标是训练委身学习神学的同学,以及在教会中有事奉的同工或义工。

h. 20世纪以来,神学在基督教神学院的发展已由很简单的对神的知识,发展到不同的理论和技巧的学习,当中包含不少学科。神学院的学科逐渐形成了一个架构。神学教育虽然能划分为不同的学科,但是在仍然以神为核心的态度下,并在以神为认识和反思的对象的前提下,神学在整体上是合一的。

二、神学学习的架构

A. 四大范围

1. 圣经科:旧约、新约、圣经神学、诠释学等。

2. 系统神学科:教义学(神论、基督论、创造论、圣灵论、教会论、人论、末世论等)、伦理学、宗教哲学等。

3. 历史科:教会历史、历史神学、教义史、基督教历代思想史等。

4. 实践科:讲道学、基督教教育、宣教学、崇拜学、教会行政等。

以上的神学架构只是一般安排,不同的神学院可能会有一些调节。

B. 解释

1. 圣经科:基督教神学中最基本的资料是圣经。圣经记载的是以色列人的历史,以及耶稣的生、死和复活。对圣经所记述的有怎么样的了解,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基督信仰的认识。因此圣经科和圣经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2. 系统神学科:对基督教信仰作有系统的反省、理解与陈述。系统神学的一切命题都不能脱离圣经,唯圣经是最高权威,所以很倚重圣经研究。

3. 历史科:研究社会、文化、政治和体制如何塑造教会的发展。从古到今,基督教是在历史不断的变化中发展,而教会历史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基督信仰的观念,以及如何影响个人和教会体制的地位。然而,影响是双向的:基督教影响文化,文化也反过来影响基督教。

4. 实践科:基督教有很大的一群信仰群体,在牧养基督徒方面,理论的神学科是不足够的,必须同时有实践科目。实践科把神学的理论性、学术性与实际的牧养元素结合起来,用在牧养的事情上,使信徒有更好的成长。

神学学科的“内容”和神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就是“神学思考法”这课程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