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旧约研究(一):摩西五经及旧约历史书的释经法

旧约39卷书的体裁约可分为散文体和诗歌体。以散文体栽写成的,包括摩西五经及历史书卷(如列王纪及以斯拉记);以诗歌体写成的,主要包括诗歌智慧书和17卷先知书。这是很概括的分类,因为在散文体的书卷中也有诗歌,例如出15章的摩西之歌,士5章的底波拉之歌;而诗歌智慧书及先知书中也有散文体,例如约伯记的开头与结尾。

一、摩西五经与旧约历史书的性质

旧约圣经是神学作品,为要建立人对神的信仰。犹太人和基督徒,都把旧约圣经看作重要的经典。

A. 摩西五经

摩西五经最重要的两种文体是故事与律法。

1. 犹太教注重律法,尤其申命记。律法具有强烈劝勉性质,激动人内心与意志,以神的命令作为信仰生活的准则。

2. 基督教注重故事,认为是救恩历史的重要部份,预备人心接受救恩,且是神又真又活的话语,至今仍对信徒发出亮光、滋润、警戒和喂养。

B. 旧约历史书

1. 约书亚记至以斯帖记的12卷书。主要以散文体写成,但也有诗歌(士5章;撒上2章)、分地表(书12-19章)、家谱(代上1-9章)、被掳归回者名单(尼7章)、认罪悔改者名单(拉10章)、与神立约的首领名单(尼10章)和祭司利未人名单(尼12章)等。

2. 旧约圣经中最为人熟悉的故事,都带神学性质,被后世信徒引为本身的属灵经历,建立对神的信仰。旧约历史书记载重要的信仰故事,例: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迦南地;之后有着名的士师基甸、耶弗他、参孙,然后撒母耳也作了士师;后来有联合王国中的扫罗、大卫和所罗门;王国分裂后,北国有着名的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南国则有一些复兴的君王约沙法、希西家和约西亚;被掳回归后有重要的领袖,如重建圣殿的所罗巴伯,重建圣民的以斯拉和重建圣城的尼希米。这些故事帮助人建立信仰。旧约圣经主要的作用,就像保罗所说: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二、摩西五经和旧约历史书的作者

A. 摩西五经

1. 基督教和犹太教都认为摩西是五经的作者。在圣经无误的前提下,摩西五经中有很多摩西的言论,因此他便是作者。

2. 耶稣的见证,他在路2444提到旧约中的律法书是摩西的律法。

3. 在罗105,保罗也提到律法书是摩西写的。

4. 犹太拉比的着作也认为摩西五经是摩西写的,如《巴比伦他勒目》(Babylonian Talmud)。

5. 摩西五经是摩西所写的大前提下,不能否认,有些经文是后人加上去的,例如申34章有关摩西离世的记载。

B. 旧约历史书

旧约历史书全部都没有明确表明作者是谁,所以一切有关旧约历史书的“作者是谁?”的言论,都是推断的。

三、评鉴法

“评鉴”翻译自“criticism”一字,意思是研究与评论一部着作的方法和策略,例如以历史背景入手研究一部着作的方法叫做历史评鉴法,以文学技巧入手的叫做文学评鉴法。中文对“criticism”这字有多种翻译:批判法、批评法、鉴别学。由于批判批评意思较负面,而鉴别则偏重鉴识区别之意,无法中肯地表达原词所要传达对着作优劣的评论。因此选取评鉴法来翻译,以表达评论和研究的意思。

四、底本假说

1. 1819世纪摩西五经的评鉴,主要是用底本假说,这是对研究摩西五经影响深远的理论。底本假说在19世纪末差不多完成主要的论述,到了20世纪就成为研究摩西五经的主流思想。

2. “底本指构成一本书的基本文件,而一本书可能由不同的基本文件组成。在底本假说中,摩西五经是由这些称为底本的基本文件组成的。

3. 底本假说理论早在17世纪开始,到了19世纪末德国圣经学者威尔浩生(Julius Wellhausen)才把这个理论发展至最高峰。威尔浩生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应用在以色列的宗教历史上,他在《以色列历史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History of Ancient Israel)一书指,摩西五经的各个底本展示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且用这些阶段决定各底本的年代,例如思想较原始的底本属于较早期,思想较复杂细致的底本属于较后期。

4. 威尔浩生认为摩西五经有4个底本,由4个底本组成,并用4个英文字母JEDP代表。

a. J底本:又称为耶底本就是耶和华(Jehova)的简称,主前850年写成,是较为原始的底本,有用拟人法的描述,例如说耶和华闻了馨香的火祭。

b. E底本:E就是神(Elohim)的意思,中文称为伊底本,大约主前750年写成,思想较细致,例如表达神是会同情人的,神是会忧伤的。

c. D底本:D是申命记(Deuteronomistic)的意思,中文叫申底本申命记底本,主前620年左右写成,经文较注重灵性及伦理观念,就像主前8世纪的先知。

d. P底本:P是祭司(Priest)的意思,P底本又叫祭司底本P底本大约是主前450年成书,经文较注重礼仪,就是祭司和献祭的描述,也用较属灵和精细的方式来描写崇高的神。

5. 两个有关底本假说与摩西五经的问题

a. 圣经既是神的话,为何学者把摩西五经搞得支离破碎,分割成不同的组成文件?

这些圣经学者出于善意,想正确理解经文和经文的背景,把摩西五经分成不同的组件,认为这些组件来自不同的年份和不同的作者。

b. 摩西五经不是摩西写的吗?

摩西五经的内容当然大部份是来自摩西的,但可能不是他亲手写。神让摩西有灵感说出一些话,这些话很可能不是立即写成文字,是后人在一段时间之后才写下来,并且最后才有编辑,把不同的组成文件编辑为摩西五经。因此总的来说,摩西五经的作者当然是神,但是神藉摩西的口说出来,再经过后人笔录成书,然后编辑为摩西五经。

五、底本假说的发展

1. 1819世纪摩西五经的评鉴,主要集中寻找及确认各个底本的来源;到了20世纪,研究焦点开始集中在追寻底本和口头传统,以及追寻这些传统的流传方式。有关口头传统的研究,通常称为形式评鉴。

2. 形式评鉴最初是由德国圣经学者衮克尔(Hermann Gunkel)开始的。他起初是研究创世记,认为创世记中有很多神话,是受到古代近东各民族流传的故事所影响。后来他又注意到在创世记中不同形式的叙事文章题材,在早期社会中是各有特别功能的,例如家谱、洪水故事等。衮克尔继续追溯创世记的故事成为文字之前的原始生活情景,例如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那时的人生活的情境是怎样的。

3. 在衮克尔之后,其他学者把这些形式评鉴的研究应用在约书亚记到列王纪这些历史书上。之后也有一些着名的德国旧约学者,例如诺特(Martin Noth)、冯拉德(Gerhard von Rad)及魏斯特万(Claus Westermann)等,大力推广形式评鉴,因此形式评鉴成为20世纪上半叶旧约的研究主流。

4. 冯拉德根据形式评鉴的成果,进一步提出传统-历史评鉴法。他认为不同的古代传统在不同的地区流传,也反映在不同的经文或书本中。这些书卷包括摩西五经和历史书。

5. 小结:底本假说抑或形式评鉴,都是把经文仔细的切割,研究这些经文的来源(组成的文件),就是底本,以及研究产生这些经文时的口头传统和生活情景。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少注意现成的经文形式和神学意义。

六、底本假说的困难

能够研究底本假说的,必须是圣经学者,具有坚实的语言基础,如希伯来文和近东古代语文。研究虽然各有理据,但往往是众说纷纭,人言人殊。

A. 经文的划分

学者对于某段经文应当划归去哪个底本,意见分歧。以出1314章过红海事件为例,两章经文中,很多经节是用耶和华来称呼神的,因此被划归为耶底本J);有些经文是用来称呼神的,因此被划归为伊底本E);但有学者认为,这两章经文又包含了申底本D)的材料,并认为这两章经文是与申命记学派有关。

B. 年代的问题

威尔浩生对每个底本的成书年份的推论,为后来的学者所反对,例如有人认为“耶底本”(J)不是最早成书的,而是在较后期成书,并且估计是在以色列人被掳的时候。也有人认为申底本D)是在祭司底本P)之前成书的。

七、正典评鉴

1. 底本假说和形式评鉴面对难有最终答案的困局,20世纪70年代,美国圣经学者蔡尔兹(Brevard Childs)提出另一个圣经研究方法,就是正典评鉴。

2. 蔡尔兹接受所有旧约评鉴法,但是认为在旧约正典形成的时候,所有评鉴的问题,已经由当时决定正典的信仰群体解决了。读圣经,只要注意现有的正典(现在我们手头上的圣经经文)经文,并探讨其中的神学意义便可以了。

3. 正典评鉴的好处是,只须注重旧约经文现有的形式,并探讨各书卷的神学意义,而不必像以往的评鉴法,把圣经经文弄得支离破碎。

4. 正典评鉴法带来的后果,就是注重神学,从旧约经文重建旧约的神学,而并不注重经文背后的历史和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