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旧约研究(二):近期的研究方法

20世纪下半叶,在人本主义较强烈的地方,在圣经研究方面开展了注重个人主观意向的研究方法。

一、新文学评鉴

A. 新文学评鉴着重点

“评鉴”的定义和上一课相同,指研究与评论着作、文本的方法和策略,是对着作优缺的评论,有评论和研究的意思。所谓新文学评鉴,是因应过去评鉴方法的不足继续发展而得出来的新方法。底本假说和形式评鉴着重分析组成旧约书卷的古老文本,但新文学评鉴着重的是文本或书卷的艺术手法和审美价值。

B. 重要着作

1. 两本打开旧约圣经新文学评鉴的大门,起着重要作用的着作,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

a. 奥尔特(Robert Alter)着的《圣经叙事的艺术》(The Art of Biblical Narrative)。

b. 斯腾伯格(Meir Sternberg)着的《圣经的叙事诗学》(The Poetics of Biblical Narrative)。

2. 传统的评鉴学把旧约经文切割为不同的组成文本或体裁,并以分解的方式来研究。正典评鉴从神学角度看,强调要从圣经现有的经文来分析含意,把所得传递给信仰群体应用。新文学评鉴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强调旧约经文文学单元内在的特点,并在这个单元中的语言处境的整体性。

3. 正典评鉴的基础是信仰传统,着眼于提炼经文的神学意义;新文学评鉴却着眼于旧约文本,分析修辞要点,探讨旧约文本中的伦理价值。

C. 新文学评鉴如何运作?

1. 新文学评鉴强调细读。读者要细心观察,然后一层层剖析旧约文本中的文学信息重点,深入全面地理解旧约文本的含义。

2. 引用奥尔特对创38章的分析。以前的传统评鉴法视创38章为独立故事,是关于约瑟的哥哥犹大的,故事突兀地插在长长的约瑟故事中间,暴露了编辑者拙劣的手法。但是到了奥尔特用新文学评鉴法,指出创38章中的重复主题词和含义丰富的叙事细节,论证创38章在主题上是和创37章和创39章互相呼应的,表现出高超的文学艺术构思。

二、新文学评鉴的运作原则

A. 运作原则

1. 确定叙事文章中,故事单元的边界。

2. 通过场景转变、人物交替、时间流逝和主题总结等来综合判断。比较故事单元与上下文,找出彼此的关系。

3. 分析故事单元的内在结构。

4. 确立故事单元的矛盾或危机:故事单元在开始时,会提出危机或问题作故事发展的动力。例如创38章的危机是犹大无子,他的两子都死了。

5. 寻找故事单元的主题词:主题词经常重复,能说明主题。例如创3738章的主题词是辨认。创373233雅各要辨认染血彩衣是否他送给约瑟的那件;创3825他玛要求犹大辨认担保证物。两个主题词联系了雅各被骗和犹大被骗,以及后来约瑟欺骗和隐瞒兄弟的情节。犹大在创37章卖约瑟,而创38章就记载犹大受骗。这两章合起来,就是经典的出卖人者被骗的故事。

6. 辨别主要人物,分析他们在叙事中的功能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观察他们有没有名字、有没有说话、是施予者还是受惠者。例如创3811他玛名字前有他儿媳的字眼,就是以间接手法来谴责犹大没有按应尽的责任去照顾他玛,却把她赶回娘家守寡。

7. 分析经文中叙事的特点和意义:例如叙事所用的时间和事件发生所用的时间的对比,或是不同的人物与叙事者在观点和角度上的分别。

B. 优缺点 

1. 优点:为唯独圣经的信念提供了具体方法。新文学评鉴以旧约圣经的文本为平台,印证不同读者的解读结果。着重经文字词、字句的内容和关系,而不像形式评鉴法或底本假说般要考虑圣经以外的历史背景或文件流传历史。按唯独圣经的信念,注重经文的意义与关系,以此理解圣经。

2. 缺点

a. 研究圣经者需有文学修养和训练,具文学审美       眼光。奠基者奥尔特是比较文学学者,但很多研究旧约的圣经学者都缺少文学训练,未必能发挥新文学评鉴的优点,甚至会过度使用修辞技巧或过度解读经文,例如硬说某个字词是主题词,或是硬将交叉结构或平衡结构等文学技巧加诸某段经文,把经文的文学内涵夸大。

b. 从诠释学(参阅第四课)的角度,新文学评鉴没有考虑到读者背景差异对理解经文的影响,因此影响力下降。

三、读者反应法

1. 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辅助性质旧约研究法,认为文本离开作者后,就有独立生命力。同样,旧约圣经文本不再是单向信息,而是允许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应用,他们被同一个文本的细节和痕迹吸引,然后重组和分析,最后理解。

2. 读者阅读时,无可避免将自己的历史、文化、心理状态等,带入文本的理解中。特别是在旧约叙事和诗歌,读者往往会加上补充。旧约圣经的经文简洁精炼,常留下引人遐想的地方。例:路得在打谷场上睡在波阿斯旁边的一幕。

3. 优点:强调读者和文本认真交流,允许读者从自身的处境出发与文本对话,容纳各种圣经研究的结果。

4. 缺点:着重读者自身处境,有无节制的自由化倾向。读者按自己的处境来解读经文是危险的。传统的旧约学者对读者反应法抱怀疑态度,我们对读者反应法是有保留的。

四、意识形态评鉴法

1. “意识形态指思想体系,以及固有的观念或概念。意识形态评鉴法与读者反应法关系密切。

2. 来源:旧约历史中的人物或群体,多是被边缘化的少数群体,例如游牧民族、妇女、奴隶、被宗主国管治的人,他们都有自己一套意识形态、做事思想,但不是主流。因此,意识形态评鉴倡议现代读者解经时,也可以通过少数群体和被边缘化群体的意识形态,明白旧约圣经的原意。

3. 研究方法:根据读者群体的种族、性别、阶层、地域等差异,整理出这些群体对圣经的理解。群体包括:女性、同性恋者、后殖民地的人、残疾人士,以及美国的非洲人、拉丁美洲人、亚洲人和印第安人等。例:以一个外国女性佣人的角度,看创16章有关夏甲被撒莱欺负的经文,理解可能与传统的旧约圣经学者不同。

4. 优点:将圣经读者恢复为有血有肉、有情绪、有意识的人,以开放的态度,尊重其他人或其他少数群体的圣经解读,从而丰富对圣经的理解。

5. 缺点:在圣经诠释上难有客观准则,以判断各意识形态诠释的高下。

五、叙事伦理

1. “叙事伦理也来自文学研究。读到好的小说或故事,读者会代入故事角色,代入危机、矛盾、挣扎和思考中,并调整自己对类似问题的看法。

2. 倡议:旧约叙事文(例如撒母耳记中哈拿、扫罗、大卫、撒母耳的故事等)的主旨不是为了表现原则,也不是要读者归纳主题,而是让人通过细读、感受和咀嚼故事,得到伦理见解。

3. 优点:让读者按自己的背景,透过阅读经文建立伦理观点。

4. 缺点:读者各自建立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经文的诠释缺乏客观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