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教父学

一、什么是教父学?

A. 教父学的内容

1. 教父学与教父有关,教父是指初期教会在教导上有特别贡献的人,他们多数是牧者与学者集于一身的教会领袖,或是初期教会的神学家。

2. 教父学广义地探讨他们的思想、教导、神学、文学等,也探讨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因为他们处于基督教的初期,故此教父时期常被视为历史神学的重要阶段。

B. 历史年份

1. 西方教父时期(用拉丁文写作的教父作教会领袖)始于使徒去世后的2世纪(公元100年),结束于5世纪的迦克顿大公会议(451年)。

2. 东方希腊教会的教父时期同样始于2世纪,结束于第二次尼西亚大公会议(787年)。

3. 主后325年举行的第一次尼西亚会议是分水岭,把教父学分为前尼西亚和后尼西亚时期。

4. 尼西亚会议是首次大公会议,出席者是东西方教会教父,主要讨论亚流主义对基督的神性的挑战,最终定下了基督信仰的正统范围。会议以基督的神性为重点,也牵涉三位一体的内容。

C. 基督信仰群体对教父学的看法

1. 基督教

从文献数量看,基督教对于教父学的重视,不及对宗教改革家(如马丁路德、加尔文等)的重视。因为基督教认为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修正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错误,所以基督教有意跨越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直接回归初期教会的纯正信仰和对圣经的认识。基督教通常只留意改教家关注的教父,例如奥古斯丁,因为马丁路德常引用他的言论,因此在基督教中只有奥古斯丁占重要地位。

2. 天主教和东方正统教会(东正教)

天主教对历史传承有着强烈的意识,因此把教父学的研究大大发扬。而在东正教方面,因为他们对东方教父(如亚他拿修)的教导有强烈的承担,希望把这些教导流传下去,所以竭力保守东方教父学的传统。

D. 近年教父学的研究热潮

1. 最近几十年,基督教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教父学的研究。原因大概是学者重视历史神学,或者是从系统神学的角度去研究教父学。研究的对象除了西方教父奥古斯丁外,也包括东方教父的贡献,例如亚他拿修和加帕多家教父。

2. 学者认为除了圣经以外,教父学是神学建构的基础元素,因为基督信仰的重要课题,例如三位一体、基督的神人二性、圣灵的位格、罪与恩典、人类灵魂的来源等问题,在教父时代已有讨论,并且奠定了以后的发展基础。

3. 虽然教父并未在所有重要的议题上提供完整答案,但他们有深入的探讨,值得重视。而且教父距离新约年代较近,也身处教会的发展阶段,面对极具挑战的处境,要让基督信仰植根于社会文化中。在与当时的文化和社会处境的争辩中,教父的发言包含着属灵的智慧和判断。在这些争辩中,正统的基督信仰得以确立。后世的人可以在教父的言行中汲取教训,以回应时代的挑战。

二、教父学的书籍

A. 教父学原文作品

1. 米湼神父(J. P. Migne)在1844-1855年出版的《拉丁教父作品集》(Patrologia Latina,简称PL),共221卷。

2. 1857-1866年出版的《希腊教父作品集》(Patrologia Graeca,简称PG),共161卷。

3. 1866年开始出版的《拉丁教会文献集》(Corpus Scriptorum Ecclesiasticorum Latinorum,简称CSEL),到2013年出版了95卷,估计还有170卷要出版,速度缓慢。

4. 另一套较近期开始出版的新系列是《基督教文献集》(Corpus Christianorum,简称CC),1953年开始出版,包含了希腊教父与拉丁教父的着作。直至2010年,希腊教父系列出版了69卷,拉丁教父系列出版了194卷。

B. 教父学英文翻译作品

1. 最常用的是薛甫(Philip Schaff)团队编辑的《前尼西亚教父文献集》(The Ante-Nicene Fathers)和《尼西亚和后尼西亚教父文献集》(The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共38册,涵盖了教父学的主要书籍。这个翻译是19世纪末出版的,英语较古老,读来较生硬,但作为一般阅读,还是不错。

2. 另一个较普及的系列是《基督教经典丛书》(The Library of Christian Classics),首8卷是教父着作。

3. 另一套较好的英语翻译,是薛珀(L. Schopp)团队在1947年开始出版的《教会教父集》(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直至2011年已出版了122卷教父书籍。除了教父的名着外,在这系列中也翻译了一些不容易找到的作品,例如奥古斯丁最早期的对话录。

C. 教父学中文翻译作品

1. 华人世界出版的教父书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在过去几十年,香港曾出版《基督教历代名着集成》系列,是教父作品的中文选辑和翻译。当中包括以下书籍:《奥古斯丁选集》、《亚历山大学派选集》、《尼西亚前期教父选集》、《拉丁教会文集》、《东方教父选集》、《教父及中世纪证道集》、《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历代基督教信条》。

2. 内地最近10年也开始了教父书籍的中文翻译工程,出版了《基督教经典译丛》系列。2013年出版了9册教父书籍,包括:奥古斯丁的《道德论集》、《论信望爱》、《论四福音的和谐》,安波罗修(Ambrose)的《论基督教信仰》,亚他拿修的《论道成肉身》,凯撒利亚的巴西流(Basil of Caesarea)的《创世六日》,尼撒的贵格利(Gregory of Nyssa)的《摩西的生平》,拿先素斯的贵格利(Gregory of Nazianzus)的《神学演讲录》和优西比乌(Eusebius)的《教会史》。在教父学的领域中,中国学者对奥古斯丁特别有兴趣,因此在过去数十年,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已有几个中文译本,而且两本较少人注意的奥古斯丁作品《论三位一体》和《驳朱利安》,也有中文翻译。

三、教父学的研究方法

A. 掌握外国语文

教父学研究受着种种限制,首先是语文的问题。能阅读英文是必须的。要第一手研究,或直接从原文把教父的书籍翻译为中文,则需要认识拉丁文和希腊文。教父的希腊文比新约圣经的希腊文更加困难,因为教父希腊文有更广泛的词汇。

B. 读教父学的益处

1. 从不同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开阔思想领域。

2. 在神学发展中,看到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想如何与圣经融合,再形成主流的神学思潮。

3. 从东西方教父的神学中,可以看到处理相同题目时的两个不同角度。例:处理三位一体时,西方神学较注重由一体讲到三个位格;东方教会却是由三个位格讲到一体。经过这两方面不同的学习,可以整合而获得更丰富和有深度的神学建构。

C. 研究方法

1. 教父学研究离不开教父着作的文本,在处理古老文本时,常用的方法是历史文法评鉴法掌握教父着作的意思,要从文本研究的角度考虑,就好像圣经研究的释经工作。

2. 了解写作背景:

a. 包括写作年份、写作环境及动机,然后确定文本内容的意思,并要与该作者的其他着作关连上。

b. 写作年份与写作背景有密切关系,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面对着不同问题,问题决定了写作动机。

3. 了解文本:探讨文本意义,要掌握原文的文法和词汇。

a. 虽然有文本的英文翻译,也要有基本的语言知识,去判断翻译在意思上是否正确。

b. 把意思放回作者写作年代的同期思想里,作有意义的比对,探讨作者写作的一致性。

c. 把思想与作者前后期的着作比较,找出作者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就可以对文本有整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