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部:灵修的理论

第一课 导论:宗教是什么? 

第二课 灵修的定义与内涵 

第三课 灵修的中心 

第四课 灵修的动力 

第五课 灵命的周期 

第六课 灵修的误区与异端 

第二部:灵修的典范——灵修发展简介

第七课 拉丁三杰:安布罗修、耶柔米、奥古斯丁 

第八课 隐修三师:本笃、道明、方济各 

第九课 改革宗师:阿奎那、罗约拉、大德兰 

第十课 神秘信徒:劳伦斯弟兄、盖恩夫人 

第十一课 效法基督:金碧士、革鲁德 

第十二课 圣洁导师:约翰‧卫斯理、查理‧卫斯理 

第三部:灵修的实践

第十三课 四大支柱 

第十四课 12个S 

第十五课 读经释例 

第十六课 静观/默想 

第十七课 祷告 

第十八课 禁食 

第四部:灵修的操练

第十九课 圣秘 

第二十课 圣礼 

第廿一课 三修 

第廿二课 祷读/灵读 

第廿三课 C3灵修小组 

第廿四课 总结:介绍灵修小品 

参考书目 


第一课 导论:宗教是什么?

一、课程目的与重点

A. 目的

针对信徒对灵修认识不多,甚至有人误入了禁区,因此希望藉着本课程帮助基督徒对灵修生活有较完整的了解,且学以致用,建立个人在神面前的灵修生活,并能与其他信徒分享。 

B. 重点

偏重于灵修生活的实践,因此不会太强调理论或探讨圣经原文背景。 

二、宗教是什么?

1. 广义来说,宗教是一种尝试,想把人的生命和最高度的敬虔联系在一起;狭义来说,是人寻找神的一条途径。这种寻找沿着许多道路进行,有人以为修桥铺路可以达到宗教的真理,有人以为面壁9年可以发现宗教的意义,另外还有许多光怪陆离的主张。但是,这些道路到最后都变成死巷。这就是凡俗宗教的悲剧。

2. 基督教虽然勉强可以圈入上述解释之列,却有其独特的本质。基督教是以启示作为开始,以救赎作为结束。启示是神向人类显示他自己,救赎是藉着耶稣基督使我们与神合而为一。在本质上,我们深信无论是人寻找神,还是神就近人,单单一厢情愿是不够的。在人的需要还没有获得,神的目的还没有达到之前,必须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里合而为一。神与人在救赎里相遇,就是中国人很熟悉的“天人合一”之道。

三、任何宗教至少可以归纳为3种因素

A. 知识或理性的因素

1. 有些基督徒以为基督教只要热心就够了,不需讲究理性。但热心永远不能代替知识。我们接受了基督教,就必须了解所信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分析与解释,构成整个基督教的神学与教义。如果我们忽略理性因素,就会变成迷信。

2. 在太1125,耶稣讲到信仰浅显的部份,就是在婴孩的口中也能传述天国的道理。伟大的神学老师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在一次盛大的聚会中,把基督福音归纳为简单几句话:“耶稣爱我我深知,因为记载在圣经”。这是小孩子主日学所唱的歌;也就是说,连孩童也知道耶稣的爱。

3. 从另一个角度说,基督信仰深奥无比。就像结47章所说:属灵江河的深度,从圣殿的门槛东流的水,先是达于踝子骨,再量就到膝盖,再量就到腰部,水便泛滥成灾。我们对于基督信仰的研究不是先凭头脑来理解,而是先凭信心来接受;也就是以信心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然后慢慢咀嚼、含咏、沉潜、反复思想主给我们的一切恩典。

4. 我们的确要保证救恩随后也要用到头脑,因为单以热烈的忠诚代替理解是不行的。我们应效法司提反的精神,凭“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徒610)。

5. 圣灵不能代替讲道,但是能帮助我们得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说,如果太强调理性因素,就会变为唯理主义。这是把救恩解释为一种哲学思想与神学理论,凡是头脑通不过的就不相信。因此,我们要接受圣灵的管制,让理性降服在信心之下。

6. 基督教的神学和理论,有别于宗教的本质,好比蓝图与建筑物本身不同一样。知识仅是蓝图而已,只有进入建筑物本身,才能享受宗教的实际。 

B. 情绪或感觉的因素

1. 宗教与哲学不同,哲学只是探讨关于终极的真理;宗教却包含对价值的感觉、崇拜和祷告的经验,以及敬畏、尊崇、平安和喜乐的情绪。当我们思想主耶稣把我们从罪恶痛苦中拯救出来,我们的心就得到激励,情感也跟着升华,甚至产生生命的冲动,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决志、悔改、认罪,从今以后要过一种崭新的生活。

2.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研究历世历代的信徒,包括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贩奴的牛顿John Newton, 1725-1807、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等,要以心理学的因素来解释他们得救的经过,却无能为力,最后只有归诸“圣灵”的功效。

3. 宗教信仰中必须有情绪,这是健康的反应。但是过分强调情绪与感觉,就会变成另一个极端,成为情感主义。其缺点就是热心过度,压抑宗教的其他因素,以为宗教只是情绪而已。而且,如果情绪不受圣灵的约束,就容易变成“走火入魔”。

4. 各人的情绪经历不同,我们不但要尊重别人的情绪经验,也要顺其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宗教情操。大凡宗教情绪的反应,有如看球赛一样,各人都有所不同,有人强烈,有人温和,而且很容易受群众心理的影响。有些教会过度强调激昂情绪的反应,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得救,才能成圣。这是错误的。雅219说:“鬼魔也信,却是战惊。”这值得我们警惕。 

C. 意志或伦理的因素

1. 信仰和情绪往往会引发行为。基督教不止是伦理的信条或法则,更给我们行善的能力。今天我们所缺少的不是教条,而是一股能使我们行所当行、止所当止的能力。基督教的讲坛曾经一再强调基督信仰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圣灵本身。雅226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

2. 反过来说,如果单单强调意志,而不加以知识和情感的配合,就会陷于道德主义或律法主义的陷阱,宗教最后被贬为伦理的法典,成为行为的一种模式罢了。有人说:“我不需要任何宗教,只要做好人、行好事就够了,何必要信耶稣呢?”不过,人常常会在道德义务上遭受挫折而失败。罗718说:“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在罗724-25,保罗感慨地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

3. 耶稣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3者合为一体。道路属于意志,真理属于知识,生命属于情感,三者在主里要得着均匀的统合。因为如果只强调一部份,就会有所偏差。强调理性主义,终会什么都不信;强调情感主义,就会陷入极端而变成异端;强调律法主义,就会在伦理上跌倒。

四、结语

1. 追求信仰要在知识(圣经)、情感(灵修)、意志(圣洁)3方面加以调和。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这3方面要在耶稣基督里得到均匀的统合,发出巨大的力量,使个人得救,并且全家得救!

2. 我们在知识、情感、意志这3方面都需要学习:

a. 知识的操练─学习神的话,对圣经66卷书有更多的参考、追求、研究。

b. 情感的操练─需要在灵修生活上有扎实的学习与奠基。有许多古圣先贤,包括主耶稣,在他们事工的开端,都要花一段不短的时间在旷野、山洞、沙漠、安静的地方独处,培养与神亲近的灵交。

c. 意志的操练─藉着圣灵的帮助过圣洁的生活,荣神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