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拉丁三杰:安布罗修、耶罗米、奥古斯丁

一、从黑暗进入光明

A. 初期教会的情势

1. 基督教刚从地下崛起,慢慢发芽、茁壮时,初期教会主要面对以下两方面的情势:

a. 信念─他们相信耶稣必将快来,所以世间一切的事都无足轻重。

b. 当代的环境─教会遭遇罗马帝国的逼迫,殉道的事迟早发生在信徒身上,因此教会把握时机,强调灵修的生活与实践,同时预备自己迎向永生。

2. 但是没想到,在逼迫之后突然峰回路转,在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约272-337)的帮助之下,教会又兴盛起来。

B. 沙漠的教父

1. 在这段黑暗期之后,光明重现,信徒重新注意到灵修生活的操练。其中以“沙漠的教父”(或称“沙漠圣人”、“竹竿圣人”)在灵修方面的习作,可说是当时的佼佼者。

2. 当中安东尼Anthony of Egypt, 251-356)和帕科缪Pachomius, 292-348注重以下方面

a. 立言─谈论属灵的事;

b. 立德─提倡修道的生活。

他们认为在神面前的静修不可取代劳动,但是在劳动工作之前的灵修能够让他们重新得力,心智清晰,明白神的智慧。

3. 这种体验与经历薪火相传,直到如今。许多基督徒都知道内在生活是最重要的,在上班或早餐之前,都不会忘记要支取灵命的动力,足够他们一天的生活、动作、存留。

4. 沙漠的经验也使人注重秩序与和谐,这也是灵修操练的结果。这些沙漠圣人给后世留下了极大的影响。

5. 这些圣人不但独善其身,忘记要兼善天下,并且需要学生服侍他们的吃、喝、拉、撒(另参第六课)。 

C. 早期神学家与教父

我们不是鼓励人完全跟随他们的脚踪,但是他们爱主、清高、洁身自好的追求,值得人钦佩。

1. 伊格那丢(Ignatius, 约67-110)和革利免(Clement, 约35-99)因为观看宇宙星象,而觉悟了“人神合一”(即“天人合一”)的奥秘,父与子、灵与肉、性与爱的合一人应该切切渴慕神,因为离开了神,人不能做什么。神是我们的造物主和来源,我们是他的受造物,必须常常与他保持细水长流、叶疏枝茂的关系,按时候结果子,叶子也不枯干。

2. 爱任纽(Irenaeus, 130-202)是早期希腊教父,又是士每拿主教坡旅甲(Polycarp, 69-155)之徒,后为里昻主教。他强调属灵的事是神所指示的,人的肉体不会领悟。

3. 特土良(Tertullian, 155-220)注重圣灵的能力与祷告的功效,认为每天至少要5次祈祷他刻意淡化男女的情爱,是个十足的禁欲者。 

二、拉丁三杰

A. 安布罗修(Ambrose, 340-397

1. 他是米兰主教,为高卢地方行政官之子。经过一段在罗马法庭执业时期之后,他在31岁时被任命为艾米利亚-利古利亚的总督,并留在米兰视事。到了米兰主教逝世,信众要求安布罗修继任,虽然那时他还没有受洗。后来他按部就班地受洗、努力学习,终成为主教和着名的布道家,影响了奥古斯丁拥抱基督信仰。

2. 安布罗修着作等身,他的希腊文造诣促使他把大量东方神学介绍给西方。他的信件具备历史价值。他反对亚流主义的异端,甚至被认为是《亚他那修信经》的起草人。他曾公开批评当时的罗马皇帝,举世震惊,为他捏了一把冷汗。他也曾促进教会音乐的发展,创立了平咏调/吟诵(chant),为大贵格利(Gregory I, 540-604)平咏调/吟诵的前身。他与耶柔米、奥古斯丁和大贵格利并称为“拉丁教会的博士”。他的贡献在制定礼拜的圣礼,以及汇编了圣诗和诗篇。 

B. 耶柔米(Jerome, 342-420

1. 耶柔米在灵修操练方面的指导不多,他的重点在研读圣经,认为忽略了圣经,就是忽略了基督。耶柔米是望重士林的圣经学者,生于斯太都,游学罗马并在那里受洗,又在阿奎雷接受苦修生活之前到高卢旅行。他在安提阿学习希伯来文及按立为司铎(神甫),再回到罗马成为教皇的私人秘书,最后在伯利恒的修道院定居,度其余生。

2. 耶柔米年轻时诗酒风流,尤深赏西塞罗(Cicero, 前106-前43)的健笔和辩才。归信基督之后,苦志修行,常独处旷野,斋戒冥思,但始终未能忘情古典文学。晩年做了一梦,梦见在最后的审判时见到耶稣,耶稣问他是何许人也?答曰:“基督的门徒。”耶稣随即斥责他道:“胡说!你是西塞罗的门徒,不是基督的门徒。”耶柔米因此受到鞭笞的刑罚。他呐喊道:“主啊,如果我还保存世俗的书籍,如果我还继续不忍释手地读它,我就是背弃了你。”

3. 耶柔米的信仰是以眼泪和苦行来实践的,然而挥之不去的,仍是西塞罗的笔扫千军、辩才无碍的风采!耶柔米曾经沧海之后,终于认定属世的学问仍可为神所用。只要目标坚定,没有入主出奴,就无大碍。因此他的作品卓然成家,在早期教会中无人能出其右。

4. 他最伟大的成就是从原文译出拉丁文的圣经《武加大译本》(Vulgate)。直到今天,这本圣经就是天主教耶路撒冷版的圣经,也是中文思高圣经学会所根据的译本。 

C. 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

1. 奥古斯丁是初期基督敎会奠基最重要的“教父”(敎会公认的作家)虽然他并非开疆辟土、间关万里的宣敎英雄,却是给倡导宗敎改革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以强烈影响的思想家。奥古斯丁的成就超过敎会政务家安布罗修及学者耶柔米,因为他不但身兼政务家及学者之长,也是伟大的哲学家。

2. 奥古斯丁是北非重要城市希坡的主敎,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宗敎问题,论着也能针对时弊。他的代表作《忏悔录》跟卢梭(J. J. Rousseau, 1712-1778)的《忏悔录》和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的《忏悔录》,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这书不是正式的自传,而是奥古斯丁的心路历程。他把心中的澎湃热情以及官能的争斗过程,直言不讳地披露出来,以他人的苦闷为自己的苦闷,并以无比的真挚尝试解决其痛苦,至今犹被视为“人类之书”,带给现代人许多启示。

3. 奥古斯丁在拉丁三杰中,位居集大成的重要地位。他的灵修着作《忏悔录》悲观地论人性的堕落。他肯定“原罪说”,认为亚当和夏娃违背神的旨意,滥用自由,咎由自取,以致全人类丧失自由,从而倡导“预定论”,认为人类生活的一切,事先为神所决定,全然为主的意志所支配,人类的幸福来自神的恩赐。为要得着这份爱,我们就必须有祷告的操练。这种神秘的经验,一点不可忽略。 

三、结语

安布罗修的平咏调/吟诵、耶柔米的圣经注解、奥古斯丁的灵修神学,给我们的灵修操练开启了一条康庄大道。由于拉丁三杰的努力,使基督教文化屹立于古典文化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