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隐修三师:本笃、道明、方济各

一、 振衰起颓的本泥狄克

A. 生平

1. 本泥狄克(吕西亚的本笃[Benedict of Nursia, 480-547])有“西方修道主义之父”之称。有关他的生平所知不多,只知他生于吕西亚,受教于罗马,曾因当地的灯红酒绿而目眩神迷。约在公元500年,他搬到苏必亚哥的山洞隐居好几年。

2. 本泥狄克建立了12所修道院,每所各有12人驻守,院长都由他亲自指派,因此招致当地人的嫉妒和反对。不得已之下,他和修士迁到迦西诺山迄离世为止。他大事改革修道运动的计划,在这里得到大大发挥。他生前从未被按立,死后葬于其姐在迦西诺山的墓园。 

B. 本笃会

1. 本笃会的基本精神,是注意自身潜修的同时又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以后本笃隐修院的这套制度逐步推广到欧洲其他地方。到了中世纪,隐修院多为封建大庄园,不仅有经堂、膳堂、宿舍,而且还有库房、学校、医院、客舍以及果园、菜圃等。

2. 本笃会比较注重文化活动,不但大力提倡修院中的学校,还常常指派修士外出开办学校。修士还抄写和保存一些圣经的古抄本,以及希腊、罗马的古籍。他们又通过招收低级修士的方式,吸收贫民入会,终身从事苦役。

3. 本尼狄克修道院传到中国以后,简略为“本笃会”。本笃修士最大的贡献,在于订立天主教会的灵修规条,设立了敬拜礼仪的系统,是后来的公众礼拜也是个人灵修祈祷的最好范本。

二、谦谦君子多米尼古

A. 生平

1. 多米尼古(Dominic, 1170-1221)是道明修道会的创立者,为西班牙老克斯底的可乐路加人,可能属古代古兹曼家族的一支。14岁时,他开始游学于帕兰夏;1191年饥荒来临的时候,他毁家纾难以救济穷人,包括他所珍惜的藏书。1199年,他成为自己出身教区欧斯马的法政会长,不久就出人头,成为这个小区的领袖。

2. 1203年,多米尼古伴随欧斯马的继任主教到法国朗格多宣教,驳斥亚尔比根派(Albigeneses)的善恶二元论以及他们厌世的异端。1208年,教宗英诺森三世(Innocent III, 1161-1216)派多米尼古去图卢兹地区布道,竭力反对异端。他在那里仿效瓦尔多派,沿门托钵布道。1215年,多米尼古在图卢兹创立新修会,宣称要“铲除异端,消灭邪恶,宣讲信仰,培养道德”。 

B. 道明会

1. 1217年,教宗翁诺里三世(Honorius III, 1150-1227)正式批准道明会成立因为他们注重布道,所以也称为“布道兄弟会”。道明会在教皇和封建君主的支持下发展迅速,欣欣向荣。到14世纪初,道明会修院已发展到600多座,成为西欧教会中的一股强大势力。

2. 道明会注重布道,积极提倡修士参与社会活动,深入群众,传播正统教义,辟邪归正。他们也过严格的禁欲生活。1220年,道明会在波隆尼亚举行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会规,规定所有道明会修士必须以乞讨为生。

3. 道明会标榜倡导学术,传播经院哲学,指望自己的修士都是训练有素的神学家。欧洲许多大学里都有道明会修士任教,着名的学者大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 约1200-1280)、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5-1274)、叶喀德(Eckhart, 约1260-1328)、陶勒尔(Tauler, 约1300-1361)、萨沃那柔拉(Savonarola, 1452-1498)等,都是这个修会的杰出代表。

4. 道明会的修士学识渊博,具有广大的社会影响力,并对罗马教会耿耿忠心,深受教皇的赏识,因此不少人被任命主持异教裁判所,鎭压异端人士、进步思想家和科学家不遗余力。

5. 多米尼古并不反对妇女参加隐修会,他把女修会称为“第二制”。但在他死后,修会中有些人强力反对女修会。1245年,教宗英诺森四世(Innocent IV, 约1195-1254)发布通谕,提倡发展女修会,于是道明会女修院修女人数大增。不过,修女生活受到严格管制,只许过与世隔绝、内心自省的生活。此外,也为平信徒设立“第三制”,专收容在俗教友。

6. 多米尼古晩年风尘仆仆,席不暇暖,奔走于全意大利、西班牙和巴黎,建立各地的修会。1220年,多米尼古参加了波隆尼亚第一次道明会会议,翌年又到匈牙利向异教徒布道,旅途上积劳成疾,只得折回波隆尼亚,122186日溘然长逝,1234年封圣。

三、安贫乐道的法兰西斯

法兰西斯St. Francis, 1182-1226是方济各修道会的创立者,原是为了济贫而立志为主受苦。他的修道原则有四:完全顺服主、专心祈祷、与主受苦及热爱自然。他晚年有3部论到神秘经历的重要着作:《爱的火焰》、《撒拉弗的六个翅膀》及《神秘的葡萄树》。 

A. 生平

1. 法兰西斯为意大利亚西西人,因到过法国一游而改名为方济各(Francisco),有时称为“亚西西的方济各”Francis of Assisi。少年时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曾一度从军。

2. 1202年,法兰西斯年满20岁,正值比邻贝鲁日亚山城的剧烈争竞,他因左袒平民百姓而锒铛入狱。坐牢期满又患了重病,几濒于死,因此燃烧起他对牢狱生涯的强烈反思。22岁时觉今是而昨非,毅然丢弃俗事,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3. 就在此时,他到罗马旅行。据说他在那里跟一个乞丐换了衣服,并在圣彼得大教堂广场上用半生不熟的法语乞讨施舍,尝试角色易位的滋味。在罗马的归途中,他和麻风病人会遇,开始时很惊讶,后来感到讨厌,最后有了怜悯之心,以后矢志服侍病人,并修建一所荒废的教堂。他的荒唐行径不为父亲所容,被赶出家门,从此和家人恩断义绝。

B. 方济各托钵修会

1. 1209年,法兰西斯开始四出布道。他谦虚求教,安贫乐道,专心一志,感动了许多人,有一小群志同道合的人渐渐靠拢他。在他拜访罗马教宗英诺森三世之后就得到许可,形成了方济各修道会的雏型,为自己和同仁起草了一条可资共守的简单法规。1210年,教宗批准他们成立“方济各托钵修会”。修士自称“小兄弟”,因此又称“小兄弟会”。

2. 1212年,他的理想得到亚西西的贵妇圣克雷尔St. Clare, 1194-1253)的赏识她也创办了一所类似的妇女修会,成为“第二会”。修女受修士领导,不得参与巡回布道,不准接触社会,整天在修院自省,追求“内心的宗教”。

3. 为扩大影响力,方济各会还积极吸收平信徒,成立“第三会”。1214-1215年间,法兰西斯跋涉千里到西班牙和突尼斯,一心想感化摩尔人归真,但因积劳成疾,到不了非洲(但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时,他的确到了圣地耶路撒冷)。

4. 法兰西斯本人缺乏组织干才,所制定的原始会规只能适合小型修会。后来修会人数增多,已变成尾大不掉,必须有雄才大略的领袖和相应的新会规。在教皇的大力支持下,方济各会成了脱缰之马,易放难收,并获许多特权。从此,该会成为教皇鎭压异端、与世俗君主争权夺利的“锦衣卫”。 

C. 献身

1224年,法兰西斯在阿维那的守夜节见异象,并把自己的整个身、心、灵都奉献给十字架上受难的基督,因而获得耶稣钉十字架受难所留下烙印一般的伤痕。他仅活了44岁,于1226年逝世。法兰西斯的确实践了耶稣基督在太2540的教导:“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D. 《圣法兰西斯的祷文》

主啊!求你使我成为和平的器皿。

哪里有仇恨,就让我散播爱;

哪里有伤害,就散播寛恕;

哪里有怀疑,就散播信心;

哪里有绝望,就散播希望;

哪里有黑暗,就释放光明;

哪里有伤悲,就散播喜乐。

噢!神圣之主,使我不多求安慰,而多安慰人;

不多求人的了解,而多了解人;

不多求人爱,而多爱人。

因为藉着给予,我们就得着;

藉着寛恕,我们就蒙赦免;

经由死亡,我们就得重生,进入永恒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