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效法基督:金碧士、革鲁德

一、《效法基督》一书

1. 《效法基督》是深受普世教会喜爱的中世纪灵修名着。据说除了圣经以外,这书在教会书刊中的译本最多,有6,000多不同的版本。在天主教会,它几乎是每个神职人员的必修课,有人甚至把它列为必读的“圣书”之一;东正教许多爱主的信徒也喜欢读这书;这书在新教中也流传很广。这书的中译本有几个不同译名,例:《效法基督》、《遵主圣范》、《师主篇》等。《效法基督》可说是基督教属灵宝库中的奇珍瑰宝之一。

2. 托尔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曾宣言,耶稣来到世上生活过,死了,也复活了,向跟随者显现,教导他们如何生活处事。耶稣的跟随者为他的名建立了一所庞大的敎会,不但在欧洲,甚至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地方,都遍布这些作基督徒敬拜之用的美丽建筑。他们更挑选成千上万愿意奉献自己的人,在敎会及学校里专职讲解基督真理。他们也广行着书立说,阐扬真理。托尔斯泰说,以上这些事,那些跟随者都以赤诚火热之心来完成;但有一件事他们却没做,就是教导人效法基督而活。

3. 《效法基督》充满着人性的智慧,比如说:“你是个凡人,而非神;是肉体的,而非天使!”有时我们也会倒下来,正如时钟行久了,也要修理一般。有时我们会经历同工对我们恩赐的不赏识,朋友、邻舍间那些不能改变的败坏作为,以及自己那老改不掉的坏习惯。让我们背上各种十字架,以迎接更大的考验。切勿在个人灵修中默想过于你所能实践的,必须预期也有枯燥乏味、信念动摇的时候。如果你不想再漫无目的,而是有计划、有指标地生活下去,就必须更新你的信念。学习每天养成这个习惯,在晨早开放自己接受更新改变,夜里深切反省一日的言行,看看有否脱离真理。

4. 在此略提《效法基督》一书写成的历史。14世纪末,一个名叫“共同生活弟兄会”的属灵团体在荷兰成立。这些虔诚的信徒大部份时间都用来管理房屋及从事青年敎育事工。他们受到名噪一时的讲道家革鲁德(Geert Groote, 1340-1384)的教导影响,于是一起同住,彼此激励,过着谨守基督教训的生活。直至15世纪,他们采用了奥古斯丁的管理方法并成立许多宗教居所。就在其中一间居所,《效法基督》一书由金碧士辑录而成。不过,也有证据证实此书是革鲁德在去世前完成的,而金碧士只是后期的抄写者和编辑。

二、 效法基督的金

1. 金碧士为苦修主义者,生于靠近科隆的垦边的穷人家。他的名着《效法基督》一纸风行,影响了历代教会千万的人,包括约翰‧卫斯理。金碧士早年在共同生活兄弟会的学校受教,1399年进入法政会所,他的兄长为创办人兼副所长。1406年,他在修院定居下来,并在那里度其余生,从事写作、讲道及灵性顾问。迄今他的大作仍为世界最广为阅读的3种基督教书籍之一。

2. 《效法基督》一书到底为谁所写,迄今仍无定论,但自从这书在1441年问世以来,就被公认为出自金碧士的手笔。直至最近,史料研究家提出质疑,认为作者最大的可能为金碧士所赞助的新灵修运动主持人革鲁德,而金碧士仅为编订者。

三、革鲁德

1. 革鲁德出生于荷兰德雯特,是富家子弟,才华出众,曾赢得多项学术荣誉。他因娴熟教规条例而被特派往亚威农参见教宗,获莫大宠渥优遇。年仅26岁,他便同时获得两份高薪牧职,又兼任大学教授。到了30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胜劵在握,到头来却发现这一切的荣华,只带来浮生若梦、往事如烟的伤感情怀。

2. 后来革鲁德罹患重病,几濒于危,下定决心要改变生活方式,献身于主。俟病体恢复后,他不曾履行诺言,数月以后才按着原定决心做了。1374年,他放弃两个高薪牧职,散布家产,把自己在德雯特的大屋只留两室,其余全拨给一群有志力行属灵生活的妇女,为她们设立“共同生活修女院”,并为她们订下一套比较简单的规则。

3. 他大胆揭开当时教牧界和托钵修道会的恶行,并痛陈他对教会内部革新的期望,终于遭到反对派的抵制,向教皇告状,被迫退到德雯特的故居韬光养晦,潜心着作,并主导共同生活弟兄会。弟兄会的成员都是革鲁德在布道时招募的,以抄录稿卷维生。革鲁德有鉴于荷兰教牧及信徒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所以一开始就接受乡间贫寒子弟,施以灵性教育,并送他们肄业于教堂附属学校。如此,献身运动深植了属灵生活的根基,甚至桃李满天下。在15世纪的北欧,革鲁德享有最伟大教育家的尊号。

4. l384年(即主教禁止革鲁德传道后一年余),黑死病蔓延各地,革鲁德在医疗布道时不幸感染身亡,时年不过44岁。

5. 属“名门正派”的修道团,对较开明的共同生活弟兄会颇有微词,攻击一时甚力,以致一些本来矢志严守清规的弟兄中途变节,觉得改投比较平和的奥古斯丁会更有见地,并可透过奥古斯丁会来推广一般弟兄会。于是在14l6年,一位奥古斯丁会的修士金碧士抄录了《效法基督》的手稿,1441年编次完竣并签署:“主后1441年,兄弟金碧士于左勒附近的圣亚格尼斯山上寓所经手完成”。虽然历代对于《效法基督》的作者双胞案屡有攻防,近年的研究报告却偏向作者应是新灵修运动的急先锋革鲁德,而非“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金碧士,但也不质疑金碧士的编订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