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读经释例

灵修操练大部份都是以圣经为灵修的课题。在宗教改革之前,一般人无法读圣经,一方面因为知识水平不够,再者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所以绝大部份是圣职人员、圣徒才能够读经。由于他们有极丰富的灵修经验,就成为解经家、神学家,是教会中的大师,被尊崇为“教父”。在中世纪之前,他们大多为拉丁文的解经专家,所以读经就是“圣页”(拉丁文为“Sacra Pagina”,英文译作“Holy Page”),指圣经的研读。 

一、读经的传统

1. 敎父传统与“沙漠”或“荒漠”有关,是指他们修道的经验。荒漠与其说是地理的,不如说是心灵的,当然许多古代的修院是坐落在旷野地带。他们为强调圣经的重要,特别定下规条,修士必须背诵全部新约及诗篇全卷。

2. 有关读经的格言,有三大重点:

a. 熟读圣经,明白神的嘱咐;

b. 不住祷告,体会神的同在;

c. 遵行灵训,实行圣经的见证。

3. 圣经不是只用来阅读,而应照经义实际地活出来。圣经是神的道唯一的启示。照沙漠敎父的传统,读经必须解经,但并非写成注释,而是以行为及生活见证来表达。敎父的生活见证非常有力,他们的言行举止将圣道表现出来。这种圣洁生活的见证有目共睹,为人所钦羡。

4. 在经院哲学之前,发展的方法是由读经至问询,再进一步讨论。读经包括阅读、默想、祷告、分析、解释、审查及选择,是整套的学习。

二、圣经注释

读圣经要像使徒行传中提及的庇哩亚人,天天查考,还要晓得这道是与不是(徒1711)。在18世纪,约翰‧卫斯理昭示释经四大原则:

1. 圣经─以经解经,即所谓“六经注我”,凡与圣经冲突者无效。

2. 传统─承认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尊重历代教会的诠释团体。

3. 理性─以悟性服膺于圣灵的带领,研究圣经。

4. 经验─遵行圣经的教导,预备行善。  

三、读经释例

以下以犹大书为例,实际操练研读圣经。犹大书是一卷充满火药味的书信,向当代及历代的信徒发出挑战:“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 

A. 第一段

1. 主题─以古为鉴,免蹈覆辙。

2. 祷告─主啊,求你赐下辨别诸灵的恩赐,让我能够明辨是非,分别善恶,讨你的喜悦。

3. 读经─犹1-11

4. 解释:

a. 本书像一般书信的通例,以自我介绍开始,自称为“耶稣基督的仆人”,写信给那些分散在小亚细亚之大部份外邦信徒及小部份犹太信徒。

b. 他们的特色是“3个一组”的身分:蒙召的、蒙爱的和蒙保守的人,对照犹大、耶稣基督和雅各,以及仆人、“主人”(隐喩)和弟兄。

c. 书信的宗旨是“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犹3)。历代以来,离道反教的事可以说是罄竹难书,3个来自旧约的例子,提供历史的殷鉴:出埃及的故事、不守本位的天使,以及双城的恶贯满盈。这些例子指出,背叛神的结局是悲惨的,无一幸免。他们拒绝权威、毁谤尊贵,步该隐、巴兰、可拉这些反派人物的后尘,其结果不堪设想。

5. 思考:

a. 如何区分异端和真道?护教学有无必要?

b. 试举本书“3个一组”正、副两面的例子。 

B. 第二段

1. 主题─鱼目混珠,薫莸同器。

2. 祷告─鉴察人心的主啊!求你明察秋毫,光照我的眼目,让我对那些危害人群的假师傅,能够一眼看出,一语道破,不致上当!

3. 读经─犹12-16

4. 解释:

a. 犹大进一步反攻基督的仇敌,不惜以爱筵为题,与他们割袍断义,不相往来。作者使用礁石、浮云、秋雨、怒涛、行星来点出黑暗的罪行,显明作者为修辞学隐喻法的能手。大自然的种种气象,为其驱策自如,无往而不自得。

b. 这些假师傅本应循循善诱,供应学生灵性的需要,他们却不此之图,只求一己的温饱,令人想起以西结先知所怒责的牧羊人(结341-10)。

c. 犹大书又称为“叛徒行传”,至此本段经文达到最高峰。作者涵括了整个造化的范畴,上至天使,下至野兽,另外又加上天、地、树、海、星,使宇宙上下四方、普天之下,尽归“主土”。主的权柄所及,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了。

d. 礁石代表隐藏的危险;无雨的云彩是虚妄的承诺;晚秋的老树,外枯中干;怒涛澎湃,徒劳无功;流荡的行星,脱序出轨,其下场何等可悲可怜!

e. 犹大使用伪经《以诺书》19的资料,叙述历史和先知的宣告,或得之于古人的遗传,为当时人所共知的资料。有关假师傅亵渎神的言论,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他们满腹牢騒,怨天尤人,口出狂言,哗众取宠,种种恶行自古已然,于今尤烈。

5. 思考:

a. 试述假师傅的特征及其后果。

b. 试述圣经和伪经的区别。 

C. 第三段

1. 主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 祷告─主啊!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求你保守我平静安稳,以不变应万变,度过难关,仰望主的再来。

3. 读经─犹17-25

4. 解释:

a. 经过一连串的耳提面命之后,再一次回到信仰的核心:“记念我们主耶稣基督之使徒从前所说的话”(犹17)。也就是教会中所流传一切口述的传统。初代教会的领袖如彼得,老早就提醒:“在末世必有好讥诮的人,随从自己的私欲出来讥诮”(彼后33)。他们“就是那些引人结党,属乎血气,没有圣灵的人。”(犹19)这又是“3个一组”诗格的特例。

b. 对一些假师傅的真嘴脸描述一番之后,接续一段是对信徒的勉励,好像沙漠中的绿洲,醍醐灌顶,令人心旷神怡:对真理的造就,要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祷告要恒切,依着圣灵的指示,发而皆中的;要常沐浴在神圣的爱河里,洗心革面;末了,要像农夫盼望春风化雨,等候水到渠成,开花结果。

c. 末了的劝告很像临别赠言,与个人布道的原则有关,对象又包括3个组别:犹豫不定的人、陷身火坑的人、沉溺情欲的人。这些人的处境岌岌可危,亟待伸出援手;但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免得助人反而陷己于不义。

d. 最后两节是新约圣经最完美的颂赞之一。这两节经文使犹大名载青史,永垂不朽,余言绕梁,不绝于耳。

5. 思考:

a. 面对教会周遭的暗流,你的因应之道如何?

b. 试为自己写下简短的座右铭或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