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一课 三修

一、进修

1. 神的仆人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先有所操练,所谓“十年磨一剑”,才能为帝王所差用;同样,好好地进修、培训、操练,才能被神使用。最简单的进修方法就是进学校,注册、入学,在老师的熏陶和教导下进德修业。

2.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进修是属于每个年龄层的。中老龄层的,切勿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有位77岁的美国老人麦可‧尼克松(Michael Nicholson),从高中开始50几年来都不断地学习,一共得到30个学位,是名符其实的“活到老,学到老”。

3. 进修所强调的是进德修业。有关灵修方面的进修,要注意多方面来的资讯和邀请。只要能帮助我们与时俱进、了解目前的思潮,以及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就够了;至于要不要得学位,那是另外一回事。

二、退修

1. 有进就有退,退修就是“独处”。英文“aloneness”(单独)不同于“loneliness”(寂寞);前者是客观的存在,后者是主观的感觉。历代圣徒的经历中,多有孤寂的生活见证,从早期的沙漠教父到近代梭罗(Henry D. Thoreau, 1817-1862)的《湖滨散记》(Walden)、牟敦(Thomas Merton, 1915-1968)的《独处沉思》(Thoughts in Solitude)等,不一而足。

2. 圣经的例子都印证了退修独处的宝贵经验:

a. 摩西在旷野的自我放逐(出215);

b. 以利亚的洞穴经历(王上199-12);

c. 阿摩司在提哥亚的游牧生活(摩715);

d. 主耶稣在旷野的禁食祷告(可113);

e. 保罗在阿拉伯的养精蓄锐(加117)。

3. 上述例子说明,每个被神重用的人都可放下忙碌的工作和行程。或者参加各机构一年一度办的退修会,投入群体动力中,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切磋;或者自己一人从喧嚷的尘嚣中退避,找到安静的地方,好好地跟神在隐密处灵交。在外国,天主教会有许多设备完善的修道院。有些教会每年一次为同工安排到郊外、山区一些人迹较罕见的地方,静下心来有个特别的假期,在那里好好地独处及跟神互动。

4. 我曾经搭飞机到一个偏远的山区修道院,几乎像在云深不知处,山下问童子也问不出来的地方。里面的设备应有尽有,只是没有电视、电话和电脑。隐密处的灵交、充电,为要支撑往后忙碌的岁月,直到下次的退隐、充电为止。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做到这样补充心力的经历就够了。 

三、灵修

A. 灵修的内容

可以分成两部份,一是神的话,一是我们跟神的对话和回应。每次灵修,都不能缺少这两个元素。清晨是跟神灵修的最好时刻。当然,现代的生活已经和几百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不一样,但是重要的是跟神交通的时刻。如果因为工作的关系,上午要上班赶车,就不在此限。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我们愿意跟神亲近,神也愿意亲近我们。 

B. 订定灵修计划

每天定一个时刻,放下旁鹜,把这个时间奉献给神。先打开神的话,用祷告做回应,把心得记录下来。这是早上操练灵修、晨更的基本动作。至于一年365天的灵修计划,是脚踏实地去做的工夫。下面提供的给大家参考:

1. 读经可以参考圣经公会所印的《每日读经指南》一类材料,网路上很容易查到。大家可以按图索骥,从创世记读到启示录,在365天里读完。

2. 介绍几本灵修的参考书:

a. 第一、二个月读《荒漠甘泉》(浙江两会出版),跟着里面的日数走。它是早期聚会所的弟兄所翻译的。

b. 第三、四个月读《荒漠甘泉》的新版,叫《溪畔静思录》(香港海天书楼)。《荒漠甘泉》已有百多年历史,用字和现代有点隔膜。英文原着经一位美国老师重新编订,香港的余也鲁(1920-2012)生前聚合两位翻译家一起翻成。

c. 第五、六月读《新荒漠甘泉》(香港海天书楼),是考门夫人的着作,比较新,和前面两本不太一样。

d. 第七、八月读《谷中百合》(台湾大光),是当年美军星条报的培力牧师每天写的属灵亮光。

e. 第九、十月读梁敏夫翻译的《慈绳爱索》(台湾道声),作者来自不同的领域。

f. 第十一、十二月可使用拙着《基立溪畔》(台北永望),为过去44本专着的文摘。 

四、结语

历代基督徒追求与神相交的经验,产生了经典的作品,如《忏悔录》、〈法兰西斯的祷告词〉、《新荒漠甘泉》等,对后世的帮助不少,照耀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