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课 复兴的等候

我们从圣经和教会历史知道,每当神子民愿意在神面前安静等候,切切的仰望神,就能明白神的心意;并且自己的生命能得着成长,又乐意投身在充满活力的属灵运动里,教会便有盼望复兴。复兴的等候不是被动的,而是要渴慕并追求的。因此,作为神的子民、寻求复兴的信徒,应该学习安静、等候、仰望神的态度来追求教会复兴、更新和增长。

一、从诗篇468-11思想复兴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万军之耶和华与我们同在,雅各的神是我们的避难所。”复兴是神同在的显明,诗人以肯定的语气见证和宣告,以色列人有神的同在。他们得到生命的复兴,任何困难都不怕,因为神成为他们的避难所,神会保护他们。

二、复兴的要素

A. 安静休息

1. 诗46:10鼓励我们要在安静中、在休息中认识神,因为神往往在安静时向我们说话。当我们安静在神面前时,才会专注在神的身上,聆听神说话的声音,并且能够明白神复兴这个世代的心意。由此,我们就真正的知道他是神,认识他是伟大的,并且经历他的同在。我们要经历生命的成长,经历神所赐下的恩福,就要学习安静下来,聆听神的话语。圣经告诉我们,神是说话的神,他乐意向我们启示他自己,只要我们愿意去听。

2. 所谓“听到神的声音”、“听到神的话语”,乃是指明白圣经之后,神的灵在我们心灵里做的感动;或者是透过一段见证、或文字或诗歌或任何外在的因素,再使我们明白圣经的意思,叫我们明白他的心意的。然而,我们的心灵要静下来,才可以听到神的声音。

B. 勤读圣经

此外,我们要读圣经,在读圣经里亲近神,听神的话语,这样我们也可以知道他是神,以致生命得到复兴。我们不是单靠透过安静心灵去听神的话语,而是也透过读圣经去听神的声音,这两种安静听神话语的途径是需要平衡学习、一起操练的。

C. 默想须知

1. 默想是属灵的操练,也是安静等候、进到神面前的属灵活动。这样的信仰实践,会带来我们生命的更新,使我们得到活力。默想是在内心安静的情况中,靠着圣灵的引导反复思想神话语的含意,或思想神与自己各种经历的关系。

2. 默想不是幻想,在默想里我们意识到神的存在,肯定神在掌管一切,因此在默想的背后必须怀着信靠神的心。基督教的默想最大的福分,是在默想的过程中,我们经历到神与人相遇,体会到一份爱的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在意念上暂时与世界分开,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全融入神和他的爱里。以下是默想要注意的事情:

a. 时间:按着个人的情况来决定,长短不拘,有人适合清晨,有人是在夜阑人静时。

b. 地点:找适合自己默想的环境来进行默想,家里、公园、工作单位、郊野,甚至在公共汽车上也可以。

c. 姿势:要舒服、适当,例如安坐在椅子上,在路上散步,闭上眼睛或睁开眼睛等。

d. 专注:做一些放松的动作,例如深呼吸,使自己更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把注意力放在神的身上。

e. 渴望:心态上渴想朝见神,渴想听见他的声音。

f. 唱诗:如果在默想的主题上遇到困难,我们可以听一些优美的诗歌,或者唱一些熟悉的短诗,或作赞美、感恩的祷告,以帮助我们投入。

g. 心灵:保持敏锐。

h. 主题:用经文、时事、生活、大自然等作为焦点去默想。

i. 记录:可以的话,记下默想的心得。

j. 谢恩:为你所领受的向神谢恩。

D. 苦难遭遇

1. 由于人的天性,在安逸时追求属灵的成长往往不如苦难中来得认真。很多人的健康问题、失败遭遇或其他患难,常常教人谦卑寻求神。教会也不例外,在逼迫里的教会比安安乐乐的教会,更多在祷告和灵命上追求。

2. 人类社会一直有苦难,苦难的意义为何?有人总结为10要点:

a. 苦难与人的自由自主相伴而来;

b. 苦难能警诫我们面临将来的危险;

c. 苦难暴露出我们真实的内心;

d. 苦难把我们引向永恒的价值;

e. 苦难可减低我们对短暂人生的留恋;

f. 苦难给人信靠神的机会;

g. 苦难之中,神与我们一同受苦;

h. 苦难不会大过神的安慰;

i. 苦难使人彼此了解;

j. 神能转变苦难为益处(罗8:28)。

3. 在讲山东大复兴的时候(1931-1932),我们提到时代背景:20年代的中国是动荡不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并没有为中国带来安定。1919年,五四运动带来的新文化运动冲击着社会,一股批判、不相信宗教、反对基督教的风气弥漫着社会。1922年出现了“非基督教同盟运动”,全力反对基督教。1924年,人们对基督教作全面攻击,带给教会很大的伤害。

4. 1925年发生“五三十惨案”,引起抵制外国货的行动和全国性的示威浪潮,中国人的仇外情绪进上新的高峰。教会也因此受到牵连,聚会受到干扰,教堂被霸占,传道人被殴打,甚至有信徒被杀。1927年又出现“南京动乱事件”。

5. 同样,改革开放的头10年,教会普遍复兴,这也有10年文革受苦的背景。今天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从物质丰裕的时代来看,生活应该是安逸的,然而,不同的压力也存在每天的生活中。愿我们能靠主胜过这一切。

E. 组织祷告小组

1. 在为教会挂心和有负担的信徒,可约定3-5个人,定期为教会复兴交通、查经和祷告,也可将这科目讲义的重点互相分享。圣经劝勉我们:我又实在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18:19-20)。我们一方面要作清心祷告主的人(提后2:22),另一方面要与爱主的人一齐为教会祷告。要恒切祷告并相信主必垂听。

2. 滕近辉牧师在《时代的挑战》一书里,有一篇分享使徒行传里八大危机的祈祷,题目是〈扭转局势的祈祷〉。其中讲到在祷告上决不投降,传道人要站稳“专心祈祷传道”的立场和岗位,决不妥协。如果在祷告上投降,等于事奉的破产。这也是追求教会复兴不可少的一环!

三、总结

结束此科目时,愿以保罗在帖撒罗尼迦的话互勉:“人正说平安稳妥的时候,灾祸忽然临到他们,如同产难临到怀胎的妇人一样,他们绝不能逃脱。弟兄们,你们却不在黑暗里,叫那日子临到你们像贼一样。你们都是光明之子,都是白昼之子;我们不是属黑夜的,也不是属幽暗的。所以,我们不要睡觉,像别人一样,总要警醒谨守。”(帖前5:4-6)愿复兴临到你和你的教会。

 


参考书目

本节目参考下列着作之外,也引用网上资料,下面只列出书目,供有心的同学进深追求。网上资料只在相关的课文讲义注脚中附注,不赘。

1. 利未编。《灵历集光:主仆宋尚节日记摘抄》。恩雨,1995。

2. 宋尚节。《宋尚节全集─我的见证》。台北:大光传播。

3. 《宋尚节传》,

4. 宋尚节。《灵历集光》。香港:恩雨,1995。

5. 刘翼凌。《宋尚节言行录》。香港:宣道,1992。

6. 王明道。《五十年来》。香港:晨星,1996。

7. 王长新。《又四十年》。加拿大:福音,1997。

8. 王明道。《王明道日记选辑》。香港:灵石,1997。

9. 林荣洪。《王明道与中国教会》。香港:中神,1987。

10. 邢福增编。《王明道的最后自白》。香港:基道,2013。

11. 邢福增。《反帝、爱国、属灵人:倪柝声与基督徒聚会处研究》。香港:基督教中国宗教文化,2005。

12. 王永信。〈王明道与宋尚节〉。《今日华人教会月刊》,香港;华福,1983年8月号。

13. 陈惠雪。〈普世宣教的先驱─赵世光〉。《大使命双月刊》,2010年10月号。

14. 李志刚。〈二十世纪中国一位伟大布道家─赵世光牧师〉。《今日华人教会》,2000年2月号。

15. 〈灵粮世界布道会简史〉,参灵粮世界布道会网页

16. 欧伊文着。司徒焯正编译。张有德、台雅各译。《东亚教会大复兴》。美国:基督教中国布道会,1981。

17. 优西比乌着。保罗‧L‧梅尔英、瞿旭彤译。《教会史》。北京:三联,2009。

18. 白基着。张群娣译。《约翰一、二、三书》。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07。

19. 威廉‧布雷尔、布鲁斯亨特着。黄莉莉译。《野火燎原:韩国大复兴报导》。台北:橄榄,1987。

20. 梁家麟。《华人传道与奋兴布道家》。香港:建道,2011。

21. 梁家麟。《倪柝声的荣辱升黜》。香港:建道,2003。

22. 吴秀良。《李叔青医生》。北京:九州,2012。

23. 吴秀良。《复兴先锋:余慈度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教会》。波士顿:比逊河,2004。

24. 玛丽‧孟森着。柯美玲译。《中国大复兴─1927-1937》。台北:大光,1990。

25. 柯理培着。俞敬群译。《山东大复兴》。台北:提比哩亚,1999。

26. 于力工。《夜尽天明》。台北:橄榄,1998。

27. 莱尔着。梁曙东等译。《英国复兴领袖传》。北京:华夏,2010。

28. 海伦‧K‧霍西尔着。曹文丽译。《爱德华滋传》。北京:华夏,2010。

29. 阿诺德‧达里茂着。陈凤译。《怀特菲尔德传》。北京:华夏,2008。

30. 约翰‧卫斯理着。东南亚神学教育基金会译。《卫斯理约翰日记》。香港:基督教辅侨,1962。

31. 滕近辉。《时代的挑战》。香港:宣道,1975。

32. 古约翰着。滕近辉译。〈教会复兴实况〉。《饮于能力之源》。香港:宣道,1977。

33. 钟马田着。欧思真译。《当代复兴真义》。台北:校园,1994。

34. 吕沛渊。《基督教会史》。美国:海外校园、大使命中心,2000。

35. 陶里编。李伯明、林牧野译。《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1997。

36. 彼得‧克劳斯‧哈特曼着。谷裕译。《耶稣会简史》。北京:宗教文化,2003。

37. Arnold, Clinton E. Power and Magic:The Concept of Power in Ephesians. Grand Rapids:Baker, 1992.

38. Bright, Bill. The Coming Revival: America's Call to Fast, Pray, and “Seek God's Face”. Singapore: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1995。

39. Fant, Clyde E. and William M. Pinson. 20 Centuries of Great Preaching-An Encyclopedia of Preaching.(《二十世纪伟大讲道》第六册)Waco:Word, 1971.

40. Latourette, Kenneth Scott. 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中国宣教史》)台北:成文,1973。

41. Lyall, Leslie. Three of China’s Mighty Men. Christian Focus Publication, 1974.(中译:赖恩融着。张林满镁、陈楷瑜译。《中国教会三巨人》。台北:橄榄,1984。)

42. Piersion, Paul E. The Dynamics of Christian Mission: History through a Missiological Perspective. Pasadena: William Care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2009.

43. Stott, John. The Message of Acts. Illinois:InterVarsity Press, 1991. (中译:约翰‧斯托得着。黄元林译。《斯托得圣经信息系列─使徒行传》。上海:中国基督教两会,2008。)

44. 朴容奎(Park, Yong-kyu)。《平壤大复兴运动:1901-1910》(韩文)。The Great Revival in Korea: Its History, Character and Impact, 1901-1910. Seoul:Word of Life Press, 2007.

45. 闵庚培。《韩国基督教会史》(韩文)。首尔:延世大学,2002。

46. 李原奎。《韩国教会的危机与希望》(韩文)。首尔:基督教大韩监理会,2010。

47. 韩国基督教历史学会编。〈教会增长之现象〉《韩国基督教历史》(韩文)。首尔:基督教历史研究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