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圣经中宣教的典范

 一、亚伯拉罕

创1-11章提到人类的罪恶泛滥,无论人或大地都陷入混乱纷争之中,神选召亚伯拉罕就是要给这黑暗的处境带来好消息─万民因你得福!

A.以信心与顺服实践宣教使命

1.  离开与出去─这不是指必须实际从某个地理位置旅行到另一个地理位置。基督徒是一群蒙神拯救的子民,当信徒愿意摆上自己投身于神在世界的宣教使命时,离开的模式是必须的─离开旧有的国度,在灵性、心智和态度的层次上离去。委身于宣教,是完全顺服神,愿意活在神的治权下,接受他的差遣,回到自己身处的公共领域及各种主张与意识形态之中,去展开宣教使命。

2.  相信与顺服─神在圣约的关系中应许给亚伯拉罕祝福,这应许在往后的日子如实兑现,有赖于亚伯拉罕以信心与顺服来回应;若亚伯拉罕没信心接受神的吩咐,他就不会顺服神的呼召(创22:18)。亚伯拉罕的顺服也是引向世人继续生活在祝福的领域之内(加3:14)。

B. 以敬虔和道德的生活为宣教取向

创18:19把神对亚伯拉罕的拣选、对群体道德的要求,还有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再说了一遍。神拣选亚伯拉罕是要藉着他产生一个在伦理生活中反映神特质的群体,他被呼召要“教导”他的家人与群体秉公行义,持守主道。亚伯拉罕可说是伦理教育的老师,而教导的内容是“上主的道”,有秉公行义的行为。申1012-13教导以色列群体要实现神祝福万国的使命。

 C. 小结

1. 从亚伯拉罕的典范,可以看见神子民的宣教使命就是在恶贯满盈的世界里,按照神之道的伦理标准来生活,以致神要赐福万邦的应许得以成就。

2. 祝福万民的宣教取向和布道取向的分别:

a. 布道是十分直接的,就是把耶稣基督拯救罪人的福音向未信者宣讲,并给对方决志归主的机会。

b.  祝福万民的宣教取向却比较复杂和深入,是一项重建群体灵性、文化、道德、生活等巨大的工程。申命记重复提醒以色列民要活出圣洁的生活,彰显神的公义和怜悯,吸引万民领受神的赐福。所以神要求他的子民持守圣洁生命以实践使命,并关爱与照顾其他群体,活出圣经中的大使命和大诫命。例:彼得对分散各处的信徒的劝勉(彼前2:9、10)。

3. 今天教会对祝福万民的宣教取向的实践例子:透过扶贫、救援、教育、医疗、关爱弱势群体等平台,带着基督的爱以最优质的工作进入这些群体、地域中服侍,为要让神得荣耀。在服侍过程中不必隐藏自己是神子民的身分,要忠诚没有隐瞒、没有虚假地持守真理。服侍的态度是以基督为中心,学习基督的爱─爱邻舍、爱敌人、舍己,以谦柔和真理待人,在言行见证上带着智慧。

二、神救赎以色列民出埃及

A. 4个层面的拯救

圣经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至少遭受4个层面的奴役─政治、经济、社会及灵性。神救赎他们离开埃及,就是在这4个层面上拯救他们。

1.  政治─以色列人在埃及算是外来移民,而且是因为饥荒成为难民来到埃及的,在大帝国中是少数民族。经过几代后,他们已经不再受庇护,甚至在政治上被仇恨,要忍受剥削与歧视。所以出1章记载他们向神发出呼求、哀声。神听见了,并采取拯救行动。神的救赎工作包括终结政治上的奴役,释放以色列民成为一群自由的百姓。

2.  经济─以色列人在别人的土地上成为奴隶,为了地主国的经济利益而受到劳力剥削,从事农业与建筑的劳动(出1:11-14)。神单单带领他们离开埃及进入旷野是不够的,出6:6-8提到神赐给他们属于自己的土地─有经济效益的地方。

3.  社会─以色列人受人口控制,埃及人更透过希伯来人的接生婆企图从族群内部来灭绝他们,最后演变成全国性的种族屠杀(出1:22)。以色列人除了面对经济的压迫,还被恶意侵犯正常的家庭生活。神的救赎是一种社会性的更新。

4.  灵性─出1-2章经常出现一个字眼,就是奴隶的服侍或敬拜,例:出4:22-23“容我的儿子去,好侍奉我”。以色列人身为法老的奴隶,确实大大阻碍了他们去敬拜祖先的神,他们在灵性层面也受奴役。神的救赎,不但救以色列人脱离奴役、辖制的状态,还把他们救入与神的盟约关系中。以色列需要转化来事奉永生神。

因此,一个行动却含有两个层面的救赎,一是处境上,二是灵性上。以色列人被救赎离开埃及其实是神的宣教行动,此宣教行动是一个整全的模式。一方面强调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的关怀与行动,同时也注重个人罪得赦免的灵性层面的重要性。

B. 救赎显出的宣教使命取向

1.  救赎的过程彰显神的属性─救赎行动显出神满有怜悯、公义,热切关怀在残酷压迫中受苦的百姓。所以宣教取向不能单单关注属灵层面的需要,也要关注人的处境和受苦。十字架的救赎,最终使所有人类与受造物都从奴役与压迫下获得释放。当然,我们在当今的历史中还没看到救赎工作的完成,但我们期待最终的完整实现,如同保罗在罗8:23所言,十字架己经成就了救赎大工,但“得赎的日子”还在前方等候着我们。所以在世上表达宣教使命的过程中,应反映神救赎性的怜悯与公义。

2.  引导出埃及的群体(被救赎的人)活出救赎的生命─救赎不单是过去的历史事实,也不单是我们现在享有的个人经历,而是应该在伦理层面上去回应,去活出来的一种生命状态。过去,神将我们从罪恶与捆绑中救赎出来;将来,神要透过我们动工,把祝福带给万国。

C. 小结

以色列人所领受的宣教使命,当然不是要去某个地方,而是成为某种人。他们必须成为永活之主的圣洁子民;他们必须认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诚地单单敬拜神、遵行他的道和律法,忠心地委身于与主的立约关系中。他们要在这些层面成为列国的光和见证。总的来说,神子民的宣教取向有两方面,一是敬拜与顺服,二是行善和秉公行义。

三、新约教会

A. 耶稣在世上的事奉

1.  耶稣在他的公开事工里,所言所行是一致的。他是一名传道者,在公开场合多以言语和讲论来教导众人,直接宣告神的国将要来临;但他也藉着充满怜爱和能力的工作去彰显神的国已经临到。可6:6和徒10:38指出耶稣巡回式的布道和工作,他的足迹遍满各地,并指出耶稣所做的包括“教训人”、“行善”和“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在他的工作里,传福音和怜悯人是互相紧扣的;他藉着行动去彰显自己所宣告的神的爱。换言之,耶稣所说的解释了他所做的,而他所做的也彰显了他所说的。

2.  耶稣亲自来到世上来解说“道”(约1:14)。神自己的话(道)成了肉身,以致人们“见过他的荣光”。“道”既可变成可见的,那么我们所传讲的也当如此。我们不可能单宣告神的爱就叫人信服,除非我们将神的爱表现于行动里。因此,我们不能与传福音的对象保持距离,或从他们的处境、苦难、挣扎中抽离。我们必须进入他们的世界里。

3.  小结─今天的教会同样被呼召去从事在言语和行动上结合的宣教。我们应以谦卑的态度去传道和教导,看顾患病的,喂饱饥饿的,帮助不幸的,释放被欺压的。好消息和好行为是不可分开的。

B. 使徒的宣讲

1.  保罗的教导─以提多书为例,保罗在信中多次提及行善,伦理气息非常浓厚;同时也提及信徒拥有被神救赎的身分,“神我们救主”、“我们救主耶稣”等字眼频频出现。保罗在多2:9-14提到对奴隶的教导,就是奴隶因着自己的行为,成了神救恩的见证。他将神的救赎与人的伦理回应结合在一起,这原则同样应用到我们今天信徒的身上─我们的伦理直接影响(正面或负面)我们的宣教。

2.  彼得的教导

a.  彼得将以色列人蒙救赎的身分(出19:3-6),应用到基督徒身上(彼前2:9-12)。他提到基督徒是“被拣选”(参彼前1:1-2)、蒙“召……出黑暗”(彼前2:9)、“神的子民”(彼前2:10)。彼得先用这三大关键词─拣选、救赎、盟约,来暗示他的读者的祭司身分与圣洁呼召,然后继续引申一些伦理与宣教含义,如彼前2:12。

b.  综合彼前2:9-12的思路就更明显了。彼前2:9提及信徒的身分(你因拣选、救赎、盟约所得的身分),彼前2:11-12提及应该有的生活(你的伦理),彼前2:12下指出将在列国中产生的效果(你的宣教)。这信息非常清楚,基督徒必须活出高素质的道德生命,让列国看见。

c.  彼得在这段经文中同时也显明道德见证与言语宣告的“赞美”或神的“美德”是联系在一起的。基督徒蒙召要宣告神的赞美和美德(彼前2:9),彼得对散居的信徒群体作出教导,要他们如古时的以色列人一样,在宣告神配得称颂时,结合敬拜与见证。

d.  根据彼得的看法,教会的宣教使命包括言语的宣告和伦理生活。事实上,即便言语的见证受到拦阻时,良好的生命见证仍可带来布道的功效。

C. 小结

宣教使命的实践范围概括在大使命(太2818-20)和大诫命(太2237-40)之中,而宣教使命的实践方式就是宣讲宣教和生活宣教。我的教会因着这些理念整理出有4个向度的教会使命,并定下宣教及差传的取向,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