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认识修辞、文体

一、圣经里的修辞

A. 比喻

用另外一件事来比较所要讲的一件事,使所讲的事更加明显、更加清楚,这是比喻的作用。

1. 例:主耶稣责备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时说:“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貌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把“伪善”比喻为“装饰的坟墓”。

2. 例:主耶稣说过他是“门”、是“光”、是“葡萄树”、是“好牧人”等等,这些也都是比喻,不能理解成主真的变成这些东西。

B. 寓言

暗喻加以扩大或故事化,就成为寓言了。例:士9:8-15就是一个寓言故事,说到树木要找个王管理他们,结果找了荆棘来作王。这寓言是基甸的小儿子约坦说的,他用这个寓言提醒示剑人,立亚比米勒为王,就好比众树立荆棘作王,不能给他们提供真正的保障。

C. 拟人法

把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东西,当作有知觉有感情的人一样。

1. 例:诗98:8说“大水拍手”。水哪儿有手呢?这样描写是为了使欢乐颂赞的图画活现起来。

2. 例:旧约圣经里常提到神的眼目(代下16:9)、神的膀臂(诗89:21)、衣服(诗104:1-2)等,这种描写都是文字修辞,让人体会神是亲切具体的。不能按字面解释,否则会让人误以为神像人那样有手有脚,需要穿衣服。

D. 夸张法

出3:8以“流奶与蜜”来描绘迦南地的肥沃和丰盛;诗6:6里的“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都是夸张的修辞。故意把真实现象夸大了,但目的不是欺骗人,而是使人对所说的有关现象有更深的印象;说的时候,讲的与听的都明白这是夸张的说法,不会误会。

E. 代表法(或借代法)

以某样物件代表物主,或以某个地方名代表那地方的人。

1. 例:太23:37耶稣说:“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你常杀害先知,又用石头打死那奉差遣到你这里来的人。”这节经文里的“耶路撒冷”就代表全犹太人。

2. 例:林前10:21“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这里面提到的“喝主的杯”,“喝鬼的杯”,“吃主的筵席”,“吃鬼的筵席”是代表与主或鬼有交通。

F. 反语法

就是口里说出的话和心里想的意思完全相反,但并不是歪曲事实,而是用“反语”来达到预定效果的一种语言技巧。例:林前4:8保罗说:“你们已经饱足了,已经丰富了,不用我们,自己就作王了。”这是反语。其实哥林多人并不饱足,属灵方面还是婴孩,需要教导。保罗用反语来提醒他们,是一种“激将法”。这种反语的修辞法,往往比正面讲更有力、更贴切,更能表达保罗难过和愤怒的心声。

二、圣经里的文体

A. 记叙文

就是记载历史事实的经文,大都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记载,但福音书的作者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有所不同,因此四福音记述耶稣的言行时有些差异,这是要留意的。

B. 诗歌

诗歌体裁免不了有比喻、象征、夸张等修辞技巧,解经时就不能照字面来解。这也是要注意的。

C. 比喻

(前面已提过,第十一课会详谈,这里省略)

D. 预言

神藉他的灵感动人先说出来将来要发生的事。解释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已经应验的预言来解释还没有应验的。

1. 有的预言按字面说的应验─例:太2:6应验了弥5:2字面说的,基督生在伯利恒。太21:5应验了亚9:9字面说的,基督以王的姿态骑着驴进耶路撒冷。

2. 有的预言是比喻性地应验─例:诗118:22;徒4:11;彼前2:7比喻性地应验了基督是匠人所弃的石头。亚13:7和太26:31,比喻性地应验了基督是被击打的牧人。

3. 有的预言是灵意性地应验─也就是以旧约圣经中的真实事物比喻日后要发生在新约时代的事。例:摩9:11-12和徒15:16-17,以色列复国、外邦人归主,岂不是在灵意上应验了吗?

4. 解预言时,首先要明白─预言对当代人民有什么意?较近的应验结果如何?预言要表达什么信息?明白这些之后,才能明白较远的应验结果。例:哈该书讲到建造圣殿,拉4:24-5:2是这件事的背景,让我们知道先知哈该劝人建殿和他的预言有关。他预言将来有一天,神要彰显荣耀并祝福百姓,而来12:26-29则说出较远的应验结果。预言不容易解释,要特别小心。

E. 书信

用书信方式写成的经文。新约里很多书信,大部份是使徒保罗的手笔(第十课讲新约书信查经时再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