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比喻

一、比喻的种类

圣经里的比喻主要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

1. 明喻往往有“好像”、“如同”等这一类字眼,例:“太阳如同新郎出洞房”(诗19:5)。

2. 暗喻并没有“好像”、“如同”这些字眼,但仍旧是比喻,例:耶稣说:“我就是门”(约10:9)。

二、解释比喻的原则

A. 注意比喻的上文下理

从比喻的上文下理往往可以找到与比喻有关的重要资料,例:比喻是谁说的?说给谁听?为什么要说这个比喻?比喻的目的和中心教训是什么?这些资料往往可以从上下文里面找到。

B. 无须强解比喻的细节

比喻往往只有一个中心教训,所以不要勉强解释比喻的细节。例:路15:8-10“失钱的比喻”,中心思想是神重视每个失落的罪人,任何一个罪人悔改,神都要为他高兴。不须解释“十”这个数字代表什么、“一”代表什么、灯代表什么、扫帚代表什么、邻舍代表什么,因为这些细节只是陪衬,并没有代表什么。除非经文本身提到细节代表什么,例:“撒种的比喻”里,种子是指什么,种子落在路旁、撒在石头地上是什么意思等,经文本身都有解释。经文没有解释的细节,我们就无须勉强加上自己的解释。

C. 比喻往往与当时的生活、风俗或历史背景有关

例:要明白“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就得了解一点撒玛利亚的背景。原来在当时的犹太人眼中,撒玛利亚人是混杂了其他民族的血统的人,不是纯正的犹太人,因此犹太人很瞧不起他们。主说这个比喻是要提醒犹太人,应该主动做别人的好邻舍,无论对方的种族和背景怎样,都要爱他。

D. 比喻的意义不会违背圣经的教训

比喻能加强圣经的真理,能帮助人确认某个真理,绝不会违背圣经的教训。例:浪子回头的比喻让人认识神是慈爱的,神一定接纳真心悔改的人。然而,这个比喻并没有提到基督的救赎,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这个比喻说明人只要悔改就够了,不需要基督的救赎。

三、查考比喻的例子

以太20:1-16“葡萄园的工人”这个比喻为例说明上述原则。

1. 这个比喻跟当时的生活、风俗、背景或文化有什么关系吗?似乎没有。不过,或许应该知道当时犹太人把一天分为以下几段时间:

a. 清早─早上6时;

b. 巳初─早上9时;

c. 午正─中午12时;

d. 申初─下午3时;

e. 酉初─黄昏5时。

2. “一钱银子”是当时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很明显地,园主是指神,工人是指门徒或神的仆人。至于清早、巳初、午正、申初、酉时、一钱银子等,都是细节,并不代表什么,不必多加解释。

3. 这个比喻是谁说的呢?对谁说的呢?为什么会说这个比喻呢?这就得留意上下文了。太20:1有“因为”这个词,可见这个比喻跟上面的太19章有关。从太19章可知,是耶稣对门徒说的。先是一个少年财主问耶稣怎样才能得永生,耶稣叫他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还要来跟从耶稣。财主听了,忧忧愁愁地走了。后来,彼得问耶稣:“我们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将来会得什么呢?”耶稣回答,他们将来要得百倍,并承受永生。又说“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紧接着就说“葡萄园工人”的比喻。讲完比喻后,耶稣说:“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在后了。”

4. 配合着上下文来看,可知这个比喻与“赏赐”有关。赏赐的主权在于神,神也是满有怜悯的神,他愿意白白赐下恩典,使原本不应得的可以多得。然而神从不亏负人,神应许过的,必定照办。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神偏待某些人,特别宠爱某些人,特别赐福某些人。圣经说得很清楚,神是不偏待人的(徒10:34;罗2:11;弗6:9;西3:25;彼前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