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四课 谈“应用”

圣经成书的过程有其时代背景和当时的受众,今天,当我们要应用圣经里的教导时绝不能生搬硬套。本课介绍一些基本的应用原则。

一、古为今用

1. 圣经成书距离今天最少两千年,要具体地应用一段经文的教导并切合今天的处境,必须先理解经文对当日受众的意义。当时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今天的处境,我们不一定要照样做。

2. 例:犹大死后,其余门徒要选一个人代替犹大使徒的职分,他们就掣签选出了马提亚。今天,教会选举长老执事或其他职员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掣签呢?要知道,当时圣灵还没有降临,对使徒来说,掣签是明白神旨意的方法之一;可是圣灵降临之后,圣经就再没有记载用这种方法来寻求神的心意了。今天,圣灵住在信徒心里,加5:25明说:“我们若是靠圣灵得生,就当靠圣灵行事。”既然如此,就可以直接寻求圣灵的引导,而无须使用掣签这种方法了。

3. 古为今用这个原则强调古今之别,尤其是处境已经转变。应用圣经的原则,关键是把圣经原则应用在此时此地独特的处境中。

二、遵行命令

1. 新旧约圣经里都记载了好些命令式的句子或教导,例:十诫、摩西五经里的律例诫命、新约里耶稣的教训、保罗书信中的教训等。这些命令都会用“要”、“应当”、“不可”等带着权威的字眼,骤眼看来,理当直截了当地遵行。但我们必须分辨哪些是超越时空的真理;哪些是时移势易,必须找通则才加以应用的。

2. 例:“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这是超越时空、永不改变、信徒必须遵守的真理。但是,“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第七日无论何工都不可作”,这是需要寻找通则才能应用的命令。今天,很多行业星期天也要上班的,难道一信了主就得辞职,换一份新工作吗?其实这诫命的精义在于神要人休息并敬拜神,因此无须死守“不作任何工”的规定。

三、对照反省

1. 圣经里记载了很多人物的言行,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反省,从不同人物身上有所学习或引以为戒。值得学习与效法的地方(如信心、忠心等)就引为榜样;一些错失,如彼得跌倒、以色列人埋怨神、离弃神等,则应该引为鉴戒。

2. 至于喇合,她一家蒙神拯救,信徒可以效法她以谎言达到善良的目的吗?这问题,就必需用以经解经的原则,从其他经文认识神怎么看谎言了。多处经文都指出神不喜悦人说谎。书2:10-12提到喇合说:“因为我们听见你们出埃及的时候,耶和华怎样在你们面前使红海的水干了……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可见喇合蒙拯救是因为她相信耶和华是神,神悦纳她的信心。我们不应该不顾圣经里明显直接的教训,就学喇合以谎言为达到目的(即使目的善良)的手段。

四、共鸣感通

1. 圣经里的人物虽然与我们生在不同的年代和社会,但对神的经历及感应却可超越时空,与我们相通,产生共鸣。应用圣经除了认知、行动的层面,也有感性的一面。换句话说,我们透过投入作者的处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在内心深处产生回响。

2. 例:诗篇里的哀歌和赞美诗往往流露出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类似经验的人读起来就更容易产生共鸣,因此心灵就受到安慰,情感得到宣泄;而作者对神的盼望、倚靠,也成为读者的鼓舞,使读者的感情得到提升。

3. 应用圣经,包含理性的认知和情感的投入。透过默想与祷告,整个人服在圣灵的工作下,领受了神的教导之后,把神的教导化作具体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这就是查经的最终目的。

五、思考“应用”的“问题”

1. 经文所描述的处境与自己现时的生活有何相似之处?

2. 有什么原则可应用于自己的处境中?如何应用?

3. 自己像经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吗?为什么?对自己有何新的认识?

4. 从所读的经文,对神有何新的认识?

5. 经文中哪个重点最吸引自己?为什么?

6. 经文中的教导难以实践吗?困难何在?如何克服?

7. 经文提出的要求或教训,自己做得到吗?

8. 经文中有什么地方引起自己的共鸣?作者的体会对自己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