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三重爱的呼召
讲员:阮一心老师
讲道时间:2020年8月10日
经文:约21:1-19
大纲:
一、耶稣医治我们的灰心沮丧,丰富供应我们的需要,呼召我们成为得人的渔夫(21:1-14)
二、耶稣接纳我们的软弱,呼召我们以爱回应牧养主羊的托付(21:15-17)
三、耶稣呼召我们付代价一生跟从主 (21:18-19)

引言
2017年庆祝良院35周年的时候,良院老师和学生及家人去圣地考察,39人完成了11天约旦、埃及西乃山和以色列的考察,大家不单在圣经知识和灵命成长都有丰富的收获,更宝贵的是大家建立了一份很深厚的友谊。
我跟大家分享这次旅程,因为今天要和你分享一个很浪漫的故事,是关于师傅和徒弟的故事,我说这故事很浪漫,因为这故事发生在我觉得在以色列最浪漫的地方,就是提比哩亚海。
提比哩亚海海边有一座教堂,叫做彼得首席堂(或叫彼得受职堂),教堂前的石滩上有6个很大的心,旁边有主耶稣和彼得的铜像,提醒我们主耶稣对彼得发出的问题:“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我们的人生有时会像我在2014年拍的提比哩亚海一样平静安宁,

但提比哩亚海有时候也会波涛汹涌,2017年与同学一起去的时候,当天就很大风,海面有涌浪。
对很多人来说,2020年更是暴风巨浪的半年。
今天我要与你分享耶稣发出的“三重爱的呼召”,让我们透过约21:1-19,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呼召彼得的经历,挑战我们回应主耶稣3个爱的呼召,成为得人的渔夫,以爱回应牧养主羊的托付,甚至愿意付上生命的代价一生跟从主。
让我们打开圣经,请你先详细阅读约21:1-19,留意观察一些重复的字词,用一点想像力投入当时的场景和耶稣与门徒的对话。
这些事以后,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又向门徒显现。他怎样显现记在下面:
有西门.彼得和称为低土马的多马,并加利利的迦拿人拿但业,还有西庇太的两个儿子,又有两个门徒,都在一处。西门.彼得对他们说:“我打鱼去。”他们说:“我们也和你同去。”他们就出去,上了船;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
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是主!”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一听见是主,就束上一件外衣,跳在海里。其余的门徒离岸不远,约有二百肘(古时以肘为尺,一肘约有今时尺半),就在小船上把那网鱼拉过来。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西门·彼得就去(或译: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后,向门徒显现,这是第三次。
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西门·彼得说:“约翰(在马太十六章十七节称约拿)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小羊。”
耶稣第二次又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
第三次对他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吗?”彼得因为耶稣第三次对他说“你爱我吗”,就忧愁,对耶稣说:“主啊,你是无所不知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喂养我的羊。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 (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吧!”(约21:1-19)
一. 耶稣医治我们的灰心沮丧,呼召我们成为得人的渔夫(21:1-14)
约21:1-14是一个完整的段落,因为第1和14节都重复“显现”这个字,表明这段落是记载耶稣从死里复活后第3次向门徒显现的经过。这次的显现是约翰福音的独有记载,对彼得特别有意义,主在提比哩亚海边向彼得显现,提比哩亚海又称为加利利海。加利利海边是彼得成长、遇到主耶稣、被呼召成为门徒、听耶稣的教导和经历神迹的地方。
彼得和3个门徒以前是渔夫,又选择了在夜晚多鱼出没的时间打鱼,本来应该很容易打到鱼,但是不知什么原因,那一夜他们虽然很劳苦,并没有打着什么。到了天刚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门徒却不知道他是耶稣。
约21:5记载复活的耶稣所讲的第一句说话是以很亲切的语气,称呼门徒为“孩子们”,耶稣并不介意门徒不认得他,反而关心他们有吃的没有?门徒如实回答说没有。耶稣体恤们徒的劳苦,吩咐门徒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会得到。
门徒虽然不知道岸上的人是谁,但他们仍照着那人的指示,撒下网,想不到打到很多大鱼,甚至网太重,拉不上来。大家想像一下门徒打了整晚鱼,会不会只撒网在船的左边,而从未撒网在船的右边呢?这是不可能的,他们之前一定撒过网在船的右边,不过每次都是徒劳无功。但这次不同了,那人一吩咐,他们照着做竟然打到很多鱼,这是一件神迹,那个说话的人一定是很有权柄。
就在打到很多鱼的时候,耶稣所爱的门徒,即是约翰福音的作者约翰,就对彼得说:是主。彼得的反应很激烈,他一听见是主,本来赤着身子的彼得就束上外衣,毫不犹疑跳进海里,想第一时间看到他所敬重的老师和复活的主,这里充份表达了彼得冲动、刚烈和直率的性格。
之后其余的门徒就坐着小船把那网鱼拉过来,约21:9记载门徒上岸首先看见的不是耶稣,而是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和饼。”这里的“炭火”对彼得特别有意义,“炭火”的希腊文字,在新约圣经只出现两次,一次在这寒冷的提比哩亚海边,另一次就是在约18:18记载彼得3次不认主,就是发生在炭火旁边取暖的时候;其他3卷福音书都有记载彼得不认主,但唯独约翰福音刻意强调“炭火”这个细节。约翰在21:9用了炭火的景象,是有意令看约翰福音的人想起彼得曾经3次不认主。
当耶稣看见门徒,他不单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是关心他们身体的需要,甚至无微不至地为他们预备了早餐。大家可以想像门徒整夜劳力没有得着什么,心里充满了挫折、沮丧,一点成就都没有,耶稣此时在岸边烧好炭火,让这些身体又湿又冷、又累又饿的门徒上岸后可以取暖,又在上面摆了鱼和饼,帮助门徒恢复体力。
耶稣不只满足他们身体的需要,也满足他们心理的需要,耶稣叫他们下网捕鱼,他们就捕到了153条大鱼,鱼虽然多,但网没有破。耶稣使门徒由失望、沮丧转为喜乐和充满力量,主的供应是丰富有余,超出我们的所想所求。
约21:12记载当耶稣邀请他们来吃早饭的时候,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他们知道他是主。约翰福音记载耶稣的生平事迹,就是要让人知道耶稣的身份,耶稣就是满有权柄的神的儿子,也是胜过死亡的复活主。
耶稣这次在提比哩亚海边向7位门徒显现,让门徒从不知道耶稣,到知道他是主,经历从徒劳无功到丰富收获,就是要医治门徒的灰心沮丧,表明耶稣是体恤我们的劳苦,丰富供应我们需要的主。耶稣呼召我们来跟从他,叫我们得人如得鱼一样。(太4:19)
弟兄姊妹,你有没有体会耶稣医治我们的灰心沮丧,丰富供应我们的需要呢?相信大家都会同意,2020年虽然只过了7个月,已经是发生了太多令人灰心沮丧的事。没有人会想到新冠肺炎会突然在武汉爆发,而且不断扩散到全国,很多居民染病,弟兄姊妹也不例外。武汉的教会有不少信徒、教牧同工患病,有一家人同时患病的,有少数信徒和同工染病死亡。
除了患病之苦,更有隔离之苦。正值春节回乡的时候,各大小城市、乡镇都相继封城,很多信徒回了乡,要3个月后才可以回到城市,生活起居有很大的不便,所有经济活动和学习都要停顿。
虽然我们经历了种种的灾难,但我们同时看到天父周详的供应和丰富的怜悯。虽然病毒肆虐,但疫症把全球的信徒连在一起,在祷告中彼此记念,为各国的疫症和宣教需要迫切呼求主。内地信徒组织了很多24小时代祷网络,各省听众不停转发良院的代祷文章,也留言写下祷告文,邀请更多信徒一起祷告。
内地教会虽然是在苦难中,但同样也是乐意分享的教会。武汉爆发疫症后,全国的信徒,甚至海外人士,都很乐意捐赠物资和捐助湖北的教会和医院。很多听众看到良院分享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非洲等地的疫症时都想捐助,我看到一些主内的慈善组织,有一群年轻信徒,很有组织能力,可以集合全国信徒的力量,在艰难的情况下买到各种防疫物资,寄往有需要的国家。很多弟兄姊妹都有乐意奉献的心,甚至之前是接受帮助的武汉的教会,也大力支持对海外的援助。
这7个月,当我们经历灰心沮丧的时候,我们并不孤单,因为神与我们同在,奇妙地供应我们所需要的,也为我们预备同心祷告的弟兄姊妹彼此扶持。求主怜悯恩待我们,加添我们的信心,成为得人的渔夫,关心受灾的人,与他们分享福音。
二. 耶稣接纳我们的软弱,呼召我们以爱回应牧养主羊的托付(21:15-17)
在我们看约21:15-17,耶稣的第二重爱的呼召,耶稣与彼得的3次对话,表明耶稣接纳我们的软弱,呼召我们以爱回应牧养主羊的托付。耶稣3次称彼得为:“约翰的儿子西门”,3次问西门“你爱我吗?”。彼得的回答很奇怪,他不是对耶稣说“我爱你”,而是3次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彼得每次回答后,耶稣都吩咐他:“你喂养我的羊。”
在这短短的3节经文里,彼得重复了4次“你知道”,彼得知道耶稣很认识他,比彼得认识自己更多。主耶稣基督深知彼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耶稣在路22:31-32曾说:“西门!西门!撒但想要得着你们,好筛你们,像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使你不至于失去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那时的彼得立下宏愿说:“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监,同你受死,也是甘心”(路22:33)。
彼得跟从主3年,曾认出耶稣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他在耶稣被捕时曾拔刀保护耶稣,但耶稣知道彼得会在鸡叫以先,3次不认主(太26:75)。当彼得经历了三次不认主后,知道自己并不认识自己,相反主耶稣比他更明白自己,因为主是无所不知的。复活的主3次问他:“你爱我吗?”代表耶稣接纳彼得的软弱,要将彼得从不认主的罪咎中释放,坚固他的信心,并交托牧养主羊的使命给他。
耶稣呼召我们以爱回应主的托付,不是口里说爱主,而是要以行动表达出来,耶稣吩咐彼得要喂养和牧养主的羊。耶稣在约翰福音10章表明自己是好牧人,他来了是要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彼得要学习耶稣作好牧人,喂养和牧养主的羊。
今年的新冠肺炎来得太急,在我们毫无防备下突然来到。从春节开始突然取消了所有聚会,本来预备好的春节布道会、培灵会也要取消。弟兄姊妹,不知道你这半年的教会生活和个人灵修生活过得怎样?没有了实体的聚会,你和弟兄姊妹的关系怎样维系呢?你当中有没有疏懒,不想读经和祈祷,甚至软弱跌倒呢?
当我们以为自己认识自己、能站立得稳的时候,我们就最容易软弱跌倒。我们要倚靠无所不知的主来监察、指教我们,认识自己的软弱,向主认罪悔改,以爱回应主的托付。主耶稣会为我们祈祷,恢复我们的信心,再一次把使命交托给我们,来牧养主的羊。
在疫症中很多教会马上要转为网上聚会,同工面对很大的挑战,有些教会没有条件进行网上聚会,也有很多老年信徒不会用智能手机,带来了很多牧养上的困难。很多良院同学在“情系湖北”分享参与网上聚会的经验,一起学习如何在网上牧养。现在回想,神让你在这次疫症的危机中,把什么使命交托了给你,吩咐你去牧养哪些小羊呢?
弟兄姊妹,你听到主耶稣对你发出爱的呼召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你愿意为爱主放弃什么呢?盼望你安静在主的面前,倾诉你的担心和忧虑,让主赐你信心和力量,去回应主对你独特的呼召。主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我们比我们认识自己更多,他爱我们比我们爱自己更多。主耶稣接纳我们的软弱,不会丢弃我们,更会重新肯定我们,呼召我们以爱来回应主的托付。
三. 耶稣呼召我们付代价一生跟从主 (21:18-19)
耶稣知道冲动、鲁莽的彼得,也知道三次不认主的彼得,因为主是无所不知的,主还知道彼得不知道的未来:他将要在年老的时候为主殉道。耶稣在21:18-19发出第三重爱的呼召:呼召我们付代价一生跟从主。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你年少的时候,自己束上带子,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把你束上,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耶稣说这话,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荣耀神。说了这话,就对他说∶你跟从我罢。”

耶稣很坦白地告知彼得在年少的时候,可以自主,随意往来,但年老的时候,他要受到别人束缚,失去自由,甚至要为主殉道,以死来荣耀神。按早期教会文献记载,彼得是初期教会的主要领袖,他被尼禄王判处钉十字架,但他以“不配与主以同一方式牺牲”为理由,提出要被倒钉十字架来殉道。(优西比乌的《教会史》)
耶稣第一次呼召彼得“来跟从我”时,是在提比哩亚海边(太4:18-19),现在复活的主在同一地方再次呼召他。“跟从主”并不是一句口头的承诺,或一次在布道会的举手决志,而是一生的决定,甘愿付代价、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主。“跟从主”不是只在做学生时信耶稣,出来工作后就不信主。“跟从主”不是在顺景时享受神的祝福,遇到困难和逼迫时就离弃主。
健康和长寿是神的祝福,但能以死、以殉道来荣耀神,是神特别的拣选和信徒的荣耀。当我们立志过敬虔、圣洁的生命,与世人的价值观不一样的时候,就会面对逼迫和挑战。
我鼓励所有弟兄姊妹都学习良院本科课程的《中国教会史》,从历史上吸取教训,来面对现在和将来要的挑战。今年是庚子年,我们更要重温120年前的庚子年发生的义和团之乱,了解这事带来的重大破坏。在19世纪初有很多宣教士和中国信徒在义和团之乱中被杀害(《1900年义和团事件中殉道宣教士名录》列出189名殉道者的姓名和身份),《回首百年殉道血》记录了宣教士的遗言。

在疫症期间不单教会无法实体聚会,有些教会更面对各样的逼迫。最近各省的教会逐步恢复实体聚会,但仍然面对很多的挑战,发展受到限制。耶稣向我们发出爱的呼召:呼召我们付代价一生跟从主。弟兄姊妹,希望你不要害怕,也不要灰心,继续为信徒和教会代祷。让我们在面对逼迫时持守信仰,有更大的信心和盼望勇敢地作见证。
约21:1-19独家记载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向彼得显现,向我们发出三重爱的呼召,挑战我们全心全意相信主和跟从主。
面对各样的天灾人祸,即使我们经历灰心沮丧,甚至软弱跌倒,主仍不会放弃我们。主要医治和释放我们,让我们靠着复活主的大能,再一次以爱回应主的呼召,立志一生跟从主,专心信靠主和爱主到底,直到我们见主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