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临终关怀的圣经基础

一、牧养病人的圣经基础─主耶稣的榜样

1. 神的儿子耶稣在牧养上所采取的态度和立场,他如何活出牧人的样式,成为历世历代牧者的榜样,也是牧养病人的圣经基础。

2. 在约10章中,耶稣直接宣告“我是好牧人”。在福音书的记载中,每当他看见困苦流离的人群,就牧养他们。他也怜悯受苦的病人,从早到晚医治他们。

3. 他不仅医治人身体的疾病,而且触及他们的思想、情感与灵魂。耶稣行走各地,祝福受咒诅的,医治生病的,释放被掳的,赦免有罪的,为受重创的人带来平安和自由(太423-24;路512-1618-261711-19)。

4. 身为教牧,我们应像耶稣一样,重视身、心、灵全人的关顾。神的儿子耶稣是尊贵的君王,尚且来到世间,道成了肉身,怜悯社会上最边缘的人,医治老弱病残,更为他们付上生命的代价。他俯身为门徒洗脚,谦卑地服侍人,也鼓励我们彼此服侍(约133-5)。 

二、圣经如何看待与回应苦难?

A. 苦难的起因

有人根据圣经提出以下4个苦难的成因:

1. 神是苦难的直接起因(创387)。

2. 撒但是导致世上患难与疾病的直接原因(路1310-16)。

3. 结合以上两种解释,最典型的例子是圣经人物约伯。他所经受的,是撒但使他受极大的病痛折磨;但撒但的所作所为,却只能在得到神的允许后发生(伯24-7)。

4. 患难跟我们的罪有关。罪恶和苦难是人在自由意志下而导致的错误与失败,是人应该负责的(箴1915)。 

B. 苦难或包含神的心意

从圣经人物约伯的生平故事,可以看到一个吊诡的观点:神允许的苦难或问题的起因,是属于神的管辖范围,包含神的心意。作为受造物及被罪玷污的人类,不能期望完全明白这背后的答案。与其苦苦地寻问苦难发生的缘由,深陷在心灵困苦的自怜与愤慨中,不如转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方向的思维─面对苦难,回应苦难!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功课。

C. 基督的苦难具有救赎性质

1. 在基督信仰的十字架神学,耶稣基督是唯一的义人,被钉在十字架上,诚然担当世上罪人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并为我们成为无辜的受苦者(可1033-34)。基督的苦难,是替代世人的罪(彼前318)。

2. 十字架上的被害受苦,显出耶稣的羞辱、痛苦与被弃绝,但同时苦难亦有救赎的性质。耶稣基督是神,但他先谦卑自己,取了奴仆的样式,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虽在罪上死,却在义上活,藉着极大的牺牲,承担我们能够获得永生与医治的代价(彼前223)。 

D. 信徒受苦

1.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最终战胜死亡,所以苦难不会使基督徒与基督的爱隔绝(罗837-38)。

2. 信徒虽然受苦,但在基督得胜的能力里仍有盼望,因为基督已经胜过世界(约1633)。

3. 苦难是必然的,跟随主的信徒必须效法他,并在受苦的经验中,与基督完全联合(可834)。

4. 使徒保罗认为,在苦难中能够学习忍耐,使信徒满有喜乐,因为我们必蒙受最后的福分(帖后14-7)。在罗马书和加拉太书中,保罗也强调信徒受苦是必然的。这是治死肉体的经验(罗817),但患难也带来安慰(林后16)。

5. 保罗以亲身经验来说明,在受苦之中既体会主够用的恩典(林后129),又能够在肢体相顾中得着安慰(林后75-7)。

三、苦难神学对于临终关怀的重要作用

1. 受疾病困绕的临终病人,在病中的一苦,就是寻求为何受苦的无助。然而就算给出各样苦难所带来的益处与正面积极的意义,但最终生命仍归于终结与消亡,那么生命仍然是无望。

2. 然而,基督信仰能够给予的真相,就是苦难是神介入人的经验。神早已在我们以先受苦,不仅分担了我们今生的痛苦,同时在我们受苦时赐下同在的平安(约1633),并给予我们永远的盼望(彼前413)。我们与主一同受苦,也必与他一同得永生的福乐,在永恒的荣耀中一同作王。

3.  在苦难中挣扎的临终病人,面对着理性与情绪的夹击,唯一的出路就是以信心回应苦难。认识投靠唯一真神,不靠个人努力,完全领受恩典,“并且仰望神的应许,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神。且满心相信神所应许的必能作成。”(罗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