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结合心理和灵性的关顾 

一、心理与灵性

A. 心理灵性一元论

1. 神学家贝内尔(David G. Benner, 1947-)在他的着作《心灵关顾─修正基督徒的培育和辅导观念》,提出“心理灵性一元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与灵性是不能分割的。

2. 人的心理层面是创造性质的基本结构(情绪、认知、潜意识、意志等部份),灵性层面则是人性的方向(涉及人的价值、生命意义、爱与归属、饶恕与接纳等)。所有灵性的活动和经验,都是按照心理结构及系统运作,而所有心理结构及系统都有灵性的基础。人类的心理和灵性功能密不可分,我们透过一个心理历程和机制跟其他人建立关系,也是透过同一的心理历程和机制跟自己及跟神建立关系。灵性的需求也是心理的需求。 

B. 理性地尊重心理学

心理学展现了有关心理学说与实务的功能。心理学作为神给人的“普遍启示”,可以让人局部地认识造物主的美意,从而对世界和人类有更深入的理解。基督徒可以理性地尊重心理科学各种努力和客观的研究成果,依循心灵运作的地图专业地操作,因为建基在实证科学立论上的心理技巧和辅导程序,对心灵受困的病人确实能够带来治疗成效。 

C. 灵性的向度

应当在实务经验中加上灵性的向度,又以圣经价值观为基石,交接心理学导向的对话。以圣经的原则作为参照来整合内心世界,以及朝向该参照点所提供的意义、目标、本位和身分的方向进发,有助于整顿心理与心灵之间的裂痕。 

二、如何以灵性需要的向度去关顾?

A. 评估及了解病人在人生意义方面的灵性需要

1. “你面对过最艰难的时刻是怎样的?当时你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2. “过去的人生经验里,你做过什么或参加过什么活动,让你感到生命有价值?”

3. “你是否有想过该如何在患病中生活?”

4. “你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

4. “生病后,你想在余下的人生完成什么事情?”

这些问题有助探问病人对自己身分的寻索,以及在人生意义方面的追求。

B. 评估及了解病人在自我形象方面的灵性需要

1. “你一生中,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事呢?”

2. “你目前是怎样生活的?你感到满足吗?”

3. “疾病会让你怀疑自己的价值吗?”

4. “你是否接纳现状?”

5. “疾病是否让你对自己失去信心?”

6. “你介意别人怎样看你吗?”

发问以上问题时,我们要进入病人的内在世界,用同理心去明白他们的挣扎和无助,更要把对话的方向,从“我能做什么”转向“我是谁”。 

C. 评估及了解病人在爱与归属方面的灵性需要

1. “在你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2. “你目前最亲近的人是谁?”

3. “在什么情况中,你最感到被爱、被需要和被支持?”

4. “在什么情况中,你最感到不受珍惜和重视?”

5. “你需要家人、朋友怎样的支持,才会感到有归属感?”

关系的需求是人类深切的渴望。孤立的感觉是痛苦的,我们每个人都渴求跟别人建立深入而有意义的关系。这种建立关系的渴望,既是心理也是灵性的需求,因为我们是按照一位渴望跟人建立关系的神的形象被造。帮助病人跟他人建立情感的连结,以及跟世界建立关系,是工作的重点,因为渴慕建立关系是灵性的根本。 

D. 评估及了解病人在饶恕与接纳方面的灵性需要

1. “你的人生有没有遗憾?”

2. “你过去有没有一些重要的关系尚未处理好?”

3. “你和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儿女之间,有没有一些尚未化解的心结呢?”

4. “目前你心里有没有特别牵挂的人?”

5. “你有没有想向谁说‘谢谢’、‘对不起’、‘我原谅你’或‘我爱你’?”

要满足饶恕与接纳的灵性需要,就要陪伴临终病人化解内在有所冲突之处,释放任何关系里遗憾的地方,让他在死亡时灵魂不是带着伤痛和怨怼,而是带着宁静、安详,去到充满爱与光明的地方安息。 

E. 评估及了解病人在永恒盼望方面的灵性需要

1. “你过去对死后的生命是否有任何形式的思考或想像?”

2. “你是否想过人死后会怎样?你认为生命的归宿会有怎样的可能性呢?”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生命最终的归宿,这正是灵性探索中最核心的部份。基督的福音告诉我们,神透过耶稣基督,把罪人从叛逆、流离、与罪恶纠结的处境中救赎出来。藉着基督的复活,神又赐给人永生,让罪人有机会与神重修旧好(林后518-20;来217)。因此,当我们的心灵以圣灵为依归时,我们的内在生命才能够有安身立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