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学 

目录

第一部:崇拜的基础 

第一课 崇拜是什么

第二课 圣经中的集体崇拜和礼仪

第三课 教会历史中的崇拜(一)

第四课 教会历史中的崇拜(二)  

第五课 崇拜与神学

第六课 本色化崇拜初探

第二部:崇拜礼仪生态圈 

第七课 神圣时间:教会年历

第八课 神圣时间:经课

第九课 神圣空间:礼堂设计

第十课 拜与新科技

第十一课 拜艺术:音乐

第十二课 拜艺术:视觉艺术

第三部:崇拜礼仪   

第十三课 日崇拜的框架

第十四课 形式崇拜背后的意义

第十五课 圣礼:水礼及入门礼仪

第十六课 圣礼:圣餐

第十七课 特别礼仪:婚礼

第十八课 特别礼仪:安息礼

第四部:崇拜的职事 

第十九课 主席与领唱

第二十课 读经员

第廿一课 崇拜中的祷告

第廿二课 音事奉人员

第五部:崇拜的前瞻 

第廿三课 色化崇拜再探

第廿四课 拜更新的道路

附录:《修订通用经课》  

参考书目


第一课 崇拜是什么 

一、引言

1.  崇拜学研究人如何崇拜神。崇拜神明是人类的本能,赛4415-17就说了一个很生动的崇拜偶像例子。敬拜未知的神明、尊崇超自然力量,就是人类承认自己渺小及身为受造物的过程。在幼发拉底河文明摇篮地区,数千年前已经有复杂而庞大的多神神明体系。埃及、亚述、巴比伦,以至后来的希腊、罗马,同样有复杂的神明体系。以色列的一神教却鹤立鸡群,在耶稣基督复活后更转化成基督教,两千年来影响着整个地球。

2.  随着信仰的系统化、建制化,教会的礼仪越来越复杂,也受到更多社会风俗文化的影响。有人只想单纯地敬拜主,有人却透过复杂的礼仪行动经历神,于是,多年来教会就为音乐、图像、科技的使用、礼仪的意义等起争端,形成今天多元崇拜的模式。

3.  礼仪是什么?简单而言,是精神,是行动。《说文解字》指出,礼者,履也。只有行动才能实践真正的礼。圣经也有类似说法: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6-17)这正是礼仪的精神。

4.  主日崇拜的英语是“Sunday service”“service”(服务)这个字,竟然就是崇拜!相信这是来自礼仪liturgy)的意思,也是新约圣经敬拜liturgia)的字根。礼仪就是众人的工作work of the people),就是你我透过奉献全人来服侍神,也服侍每一位弟兄姊妹。

5.  我们不能忽视仪节的重要,生活要有仪式感,也就是为每个行动传递其精神内涵。就像除夕要回家吃年夜饭,中秋看月亮、吃月饼,是把这段时间、这个行动、这个群体分别出来。也像神把摩西看见荆棘火焰的地方分别为圣。圣餐的掰饼、水礼的浸在水中、婚礼的交换戒指,原本都只是普通的行动,但是经过神圣的言说、社会文化的熏陶,这些行动为人生带来仪式感,也是我们把时间、空间分别为圣的时刻。 

二、崇拜学是实践神学

1.  主日崇拜是教会最重要的活动,信徒每主日聚集在一起,庆祝耶稣基督的复活、交接、掰饼、祷告,这就是教会。教会ekklesia)是被选召出来的一群,而敬拜神就是这个群体的使命。崇拜是一切教会元素的集大成,牵涉很多不同方面的事奉岗位。

2.  教会花很多心思在硬件(聚会的礼堂)上,但是在软件上却非常少,这就是今天要讲授崇拜学的原因。教会每个礼拜的聚会都是复制上个礼拜的,只是修改一下主题、诗歌、经文、讲道等。我们所理解的崇拜知识,都是来自零碎的片段,如讲道、圣餐礼仪、弟兄姊妹的分享等,这正因为崇拜是实践的神学。教会为了崇拜辩论、分裂,也是因为崇拜学是实践的神学。前线的音乐事奉人员很重视技术,另一些人则着重神学和牧养,双方甚至会彼此看轻。但是,技术和知识需要并行前进,正如礼与仪需要并行。

3.  本课程充满实践神学的特色,不会怎么提及神学,但是每个部份的背后都是神学。当中也有实际的岗位事奉经验之谈,以及理论和原则性问题的讨论。但是,课程有几个限制。第一,因为我是教会崇拜的统筹,关心的是整个教会的灵命培育和信仰成长,所以不一定从最前线的事奉人员角度出发。第二,我不是来自当代敬拜赞美、新形式崇拜的背景,讲授的框架主要是按照传统的背景来建立。不过,我相信两种不同风格的崇拜,并不影响崇拜的本质和核心。 

三、对崇拜学研究的误解

1.  本课程是以西方教会的崇拜模式作为基础,所以或许让人感觉天主教色彩较为浓厚。西方教会的崇拜,就是以罗马为中心的教廷设计的罗马礼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崇拜模式。它也是今天基督新教主要的崇拜模式来源,另外还有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方教会(就是今天的东正教)作为辅助。

2.  1517年之前,教会还没有基督教、天主教之分,而崇拜礼仪的奠基始自早期教会,并在罗马国教和贵格利(Gregory I, 540-604)、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 742-814)时期规范化,然后在1213世纪达到繁复的高峰。发展到今天的新教礼仪,反而是简化、删减版的西方教会礼仪。

3.  有些教会声称自己和礼仪教会不一样,是没有礼仪的。其实,人和人之间总是有礼仪的,例:见面握手、说声你好等。只有贵格会(Quakers)是完全没有礼仪的,他们随着圣灵的引领去唱诗、祈祷、分享、讲道等。其实聚会按照一定的程序,那已经是礼仪了,在崇拜学上会视之为源自西方教会的简化版礼仪。 

四、礼仪是一个生态圈

崇拜作为基督教集大成的聚会,牵涉的信徒最多,并从中衍生出一个生态圈。本课程将从几方面探索崇拜的生态圈。 

A.  神圣时间

1.  教会年是一套历法,围绕耶稣基督的生平和教会的建立而编排。教会年告诉我们,小至每分每秒,大至整个人生,都属于神的创造,都应该分别为圣。我们都踏在迈向永恒的路上。所以中世纪的教会每小时都有祷告,甚至每个晚上都会祷告说:主啊,我将我的灵魂交付在你的手中……愿你驱散今夜的幽暗,使我一家能够安然躺卧。虽然我不知道明天是否能够再次醒来,但若是你许可,明早让我带着喜乐、奉你的名起来。

2.  其次,就是经课的生态圈。为了配合教会年,以及继承历代教会经课集的传统,在1980-90年代,全球的大宗派开发并修订了一套通用的经课,越来越多教会接纳采用。经课中包括了旧约、诗篇、书信和福音,在3年的循环中诵读圣经超过一半的经文。这是很有系统、配合教会年的主日读经。

3.  再其次,还有插花、选诗、讲道等的事奉,也都受教会年的影响。插花方面,在大斋期中,会用草或常绿植物代替花朵;将临期使用将临环表达4个主日的不同性质;棕树主日会用棕树枝跟耶稣骑驴进城连系起来。选诗方面,也迁就整个教会年的发展。例:在大斋期不会选用有哈利路亚的作品;复活期则每个礼拜都是小复活节,大量选唱耶稣复活及升天的诗歌。

B.  神圣空间

课程将从以往人们敬拜神的空间,讨论到今天的网上崇拜或者空中崇拜。教会的礼仪空间应该如何布局?如何让会众在教堂里体会神的临在?即便是狭小的教会,如何为这些多用途空间带来神圣的设计?崇拜的环境是实用的空间,设计时必须考虑会众参与崇拜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怎样仔细设计教堂的主题,为会众带来独一无二的信仰体验? 

C.  崇拜的艺术

很多参与崇拜职事的弟兄姊妹,本来都是圣乐事奉人员(诗班员等),后来慢慢参与教会崇拜的设计和管理。虽然在基督新教之中,言说的道和歌唱的道是重要的媒介,但是圣乐只是崇拜的一部份,崇拜远不止于圣乐。究竟我们如何用艺术来荣耀神?如何藉着艺术去传递整个崇拜生态圈的信息?不过,由于良院已经有《圣乐事工》课程,所以本课程不会花太多时间在音乐方面。 

D.  礼仪

在基督徒生命中,除了恒常的聚会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圣礼。本课程将谈到水礼、坚信礼和圣餐,也会谈到我们比较多接触的婚礼和安息礼。 

五、崇拜职事的探索

1.  本课程会讨论崇拜的主领、读经、祈祷,甚至很多人忽视的影音工作,但不会谈及讲道,因为良院已经有几个讲道方面的课程。

2.  从崇拜学的角度看,整个崇拜都是围绕经课发展的,当中讲道属于圣经的阐释。在传统礼仪教会中,讲道往往只有10-20分钟。崇拜的内容是贵精不贵多,神的话语打动人心,不在于时间长,而在于让人扎心。我们必须留意整个崇拜的节奏和时间的分布。

3.  课程中,有些课题没有探讨的,例:崇拜的司事、牧者施行礼仪时的具体操作等。司事要记得带着笑容,做在每个弟兄姊妹身上的工作,好像做在基督的身上。课程也没有提及作为会众,我们应该怎样崇拜。其实每个会众都是崇拜的重要持份者/利益相关者!崇拜不仅是台上的事,台下的人更加重要!我们不是来观礼,而是参与崇拜,所以要怀着主动、积极的心来敬拜神。 

六、总结

1.  崇拜,就是众人的工作。每次牵涉崇拜的更动,都是教会的重要决议,也会引来大量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崇拜的更新和教育,需要逐步去做,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生命活出崇拜的精神。崇拜不仅是主日的集体敬拜,更要延伸至我们的生命之中。

2.  由于课程内容和教会历史息息相关,鼓励学员在学习这个课程之前,先学习良院的《教会历史》。另外,也可以同时学习《圣乐事工》,相信会为你带来更广阔的视野。

3.  《荣归主颂》(Gloria in Excelsis):

惟愿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的子民。

主神,天上的王,全能的神圣父,我们敬拜你,感谢你,为你的荣耀称颂你。

主耶稣基督,圣父的独生圣子,主神,神的羔羊,除掉世人罪的主:怜悯我们;坐在圣父右边的主:应允我们的祷告。

因为只有基督是圣,只有基督是主,只有耶稣基督和圣灵,在神圣父荣耀里,同为至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