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崇拜艺术:音乐

本课谈到崇拜和音乐的关系。良友圣经学院也有《圣乐事工》的课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更多。在《崇拜学》这个课程中,我们则需要了解崇拜中音乐的角色。 

一、圣乐并不是排第一位

A.  崇拜音乐的目标

1.  教会的圣乐团队往往会参与崇拜的规划、选曲等。但是音乐只是芸芸崇拜艺术的一员,必须以崇拜为主导。崇拜不是音乐会,而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神的敬意。

2.  教会音乐必须以神作为主体和主题,强调神与人的互动。即便是采纳流行音乐的形式,教会音乐当中的信息和设计意念也是有分别的。就像着名作曲家巴赫(J. S. Bach, 1685-1750)在每首作品后所写的,我们的目标都只是“S.D.G.”Soli Deo Gloria),也就是愿荣耀单归于神。 

B.  平衡发展教会艺术

1.  我们要思考,音乐作为艺术元素,在崇拜中是否必须的?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功用,如果只推崇某种艺术,或者刻意忽视某种艺术,都是不平衡的。艺术能够帮助我们敬拜神,但没有一种艺术是必须的。教会并非创造艺术的机构,但艺术却在礼仪之中彰显了神的真善美,艺术也藉着礼仪升华。

2.  因着教会历史的发展,基督新教主要使用声音艺术(讲道、读经、音乐等),以文字和声音取代以往的图像艺术。我们需要接受这个背景,但随着现代电子艺术的发展及对图像的重新重视,教会可以发掘更广阔的艺术形式来敬拜神。 

二、集体的歌唱

1.  教会最重要的音乐,不是诗歌班或者敬拜队的献唱,而是会众的歌唱。有时诗班越专业,敬拜队越厉害,反而使会众歌唱的机会减少,因为他们太厉害,弟兄姊妹不敢加入。教会的音乐领袖固然有责任,但是教会的音乐教育不应只放在一小群参与音乐事奉的信徒身上。如果事奉团队太厉害,代替代表了会众歌唱,就会失去基督教作为歌唱宗教的本质。

2.  推崇会众歌唱,并不是要解散诗班和敬拜队,而是要改变大家的心态,并让事奉团队知道他们最大的责任是承托和扶持会众的歌唱。没有受过歌唱训练的人需要一把声音带领他们,歌唱时才容易跟上。而且,圣乐团队的重要工作就是训练会众学会欣赏好的圣乐作品,藉着音乐把信仰刻写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可以跟着歌词的意思参与。虽然短时间内不容易看见会众的进步,但是日积月累,他们就会知道所选择的作品的深度和广度,是信仰成长的重要养分。

三、圣乐团队教育

1.  虽然教会的圣乐教育不应该由一小部份圣乐事奉人员来承担,但是教会的音乐人对于推动圣乐和崇拜责无旁贷。圣乐的领袖必须知道自己是领袖,是崇拜的带领者,也是会众的圣乐导师。

2.  圣乐团队不只是唱歌大声一点的机器,而是要呈现圣乐的艺术和个人的生命见证,年复年、周复周地在台前事奉神。每周的崇拜是基督徒的基本责任,我们怀着激情和喜悦的心为主献出自己的最好。当然,长期在同一岗位的事奉可能会让人感到疲乏,但是纪律本身就是信仰见证。

3.  除了歌唱的群体以外,乐手也是圣乐教育的重要对象。乐手是音乐的领导者,要带着会众按照合适的速度和节奏歌唱,而不是反过来被他们带领。乐手要知道自己所弹奏的音乐,必须献上最好。有需要的话,可以去上课学习,教会也可以资助这些训练。如果同时加上认真的信仰栽培,日子必定有功。

4.  另一个和教会圣乐有关的岗位,就是音响控制员。我们必须视他们为圣乐人员的一分子,他们不单是控制音量,也必须对崇拜的意义有所了解。例:知道自己处理的音乐,是要承托会众的歌唱;播放的声音,是要让圣灵藉着这些话进入人心。很多时候,他们所关心的都是技术问题,但最重要的仍然是生命的建立。

5.  另外还有很多支援圣乐的人员,例:编排诗歌的人、安排教会音乐图书馆的人等。他们都是圣乐的伙伴,彼此必须同心,在信仰和事奉经验上一起进深。

6.  这里没有提及音乐训练和教育,因为那些是《圣乐事工》课程的范畴。本课程的重点是从崇拜的角度,指出圣乐团队需要的培训远不止音乐训练,而是音乐水平和信仰需要同步成长。在教会里,信仰领袖远比音乐领袖有价值;当然,两者并行是最好的。 

四、圣乐人、崇拜人、教会牧者

1.  教会中的圣乐人有时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跟负责崇拜的人和牧者产生矛盾。有时是因为牧者想有某个崇拜的方向,要求其他人配合;有时是牧者不太尊重教会的崇拜和音乐人;也有时是音乐人看不起牧者只有理论,不懂实际操作,却主导了整个崇拜的方向。

2.  这些争论发生,可能因为大家的出身、背景不同,尤其学术派和实干派之争。有些负责崇拜音乐的弟兄姊妹是由低层做起,一步步地打造整个局面;他们不一定曾经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却是忠心地事奉,也偶有佳作,受到认同。但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年轻人,就觉得前辈们的一些音乐处理手法不合适。音乐是需要长期学习和锻练的,有时音乐人之间的矛盾不容易调和。我们只能首先改变自己,或者有需要时成立两个团队,以解决差异。

3.  在牧者和音乐人的关系中,牧者负责宣讲、圣礼和牧养;而音乐人则要藉着唱出来的圣道,牧养会众。虽然彼此的岗位不一样,但是双方都要学习退让和寻找合一的空间,因为关系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礼仪liturgy)的字面意思是众人的事,而崇拜service)的意思则是服侍。不同的岗位都是为了荣神益人。如果领袖不合一,上梁不正下梁歪,就会影响弟兄姊妹。 

五、我们虽众,仍为一体

1.  随着年代的转变,音乐也不断地转化。有人认为传统的圣乐千锤百炼,现在的却肤浅无聊。但是,传统的诗歌也曾经是现代的诗歌,而且数量多如恒河沙数,今天能够保留下来的不过少数。

2.  有人说,传统的圣乐重复同样的音乐,现代的却重复同样的歌词。其实按序(sequential)的音乐与重复(repetitive)的音乐各有好处。前者承载许多内容,而且信息具有层次感,可是不容易记忆;后者能够把关键句写进人的脑海,容易记起其中所承载的重要信息。在19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布道运动展开,正是这两类型作品同时流行的阶段─正歌是按序的,副歌是重复的。不过,对于布道运动来说,似乎副歌赢了。例:《近主十架歌》(《新编赞美诗》216首)正歌的歌词,很多人都不一定记起,但副歌的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却一定记得。其实不同的音乐形式各有特色。

3.  也有人认为传统的圣乐庄严,现代的乐队很吵; 或者倒过来说,传统的圣乐缺乏生命力,现代的乐队却非常活泼和具节奏感。这些都是在音乐风格上的争执。要记得,我们虽然不一样,在基督里却仍为一体。另外,音乐水平的提升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负责圣乐这个重要岗位的人不要让神丢脸,却要努力拓展音乐的视野,培养弟兄姊妹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能力! 

六、聆听教会的声音

1.  每间教会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声音。在山区以农民为主的教会,跟城市里以知识分子为主的教会可以完全不一样,但在基督的国度中却彼此合一。教会的音乐领袖需要聆听属于自己弟兄姊妹的声音,并用这些独一无二的声音赞美神。

2.  教会必须把优质的音乐献给神。教会的音乐艺术必须优秀,甚至要比世俗的音乐更加优秀,因为是献给神的。不要太推崇即兴的音乐模式,因为出色的即兴音乐演奏,演出者都经过多年刻苦的训练,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3.  鼓励有恩赐的音乐创作人准确理解教会的需要,为自己的堂会创作音乐。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把最硬邦邦的神学性诗歌重新翻译为粤语,并从数百年前的诗集中找出沧海遗珠,带给今天的教会。希望教会的音乐创作人都可以填补空间,多于一窝蜂为某个主题创作音乐。

4.  音乐道路非常艰辛,不容易走。在教会里,音乐从属于崇拜和牧者。另一方面,会众(包括牧者)也不一定能够体谅音乐人对于素质的坚持和严谨。希望教会的音乐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在服务自己的堂会之余,也祝福中国教会,使人因为我们对音乐的热诚和付出,得着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