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新形式崇拜(当代敬拜赞美)背后的意义 

说到崇拜,我们往往简单地把它二分化,就是传统崇拜和当代敬拜,并且早已有既定的看法。但是我们必须先放下成见,明白传统和当代崇拜各擅胜场,才可以彼此学习。 

一、当代敬拜不仅是音乐流行化

1. 当代敬拜最明显的特色,就是以流行音乐的形式呈现教会音乐。但我们绝对不能把当代的敬拜赞美,限制于“当代基督教音乐”之中。我们必须明白,当代形式的崇拜是以这个时代的方式,分享神在这个时代交托给我们的信息。

2. 当代的敬拜赞美也涉及术语的转化。“敬拜赞美”几个字就是英语“praise and worship”的翻译。“崇拜”和“敬拜”都是翻译英语的“worship”,所以两者并没有分别!崇拜的音乐部份是敬拜,讲道也是敬拜的一部份,祝福也是。

3. 当代敬拜还牵涉一些字眼的转化,例:由“礼仪”变为“程序”或者“流程”、“圣坛前”变为“台上”。而从前穿礼服或者西装的牧师,可能变为穿T恤衫、牛仔裤;预先撰写的祷文,渐渐变为即兴祷告等。这是由庄严的崇拜变成亲切的过程。平民化、剧场化、亲切化、个人化和时代性,就是当代敬拜聚会的重要特色。 

二、崇拜流程的节奏

1. 在流程(flow)方面,当代敬拜和传统崇拜各有自己的节奏。有人认为整个音乐部份的流程,是“由外院到内院,再到至圣所”,也就是先由外在的敬拜赞美,渐渐进入与主交心的模式。不过,要考虑的不应只是音乐的部份,而是整个聚会,甚至及后的牧养。另外,如果参与崇拜的情绪只有兴奋/亢奋和宁静,就忽略了神赐人丰富而多元的情感。

2. 礼仪的节奏感在于自然流露,一气呵成。音乐、信息、崇拜主题、祷告等,彼此之间应当紧密结合,所以不应只考虑一部份。每个礼序的长短反映了我们重视什么。在一小时的聚会中,如果用了20分钟唱诗,30分钟讲道,还有10分钟做其他事务,已经反映了我们的价值观。

3. 近年兴起的网上崇拜直播,提醒我们网上群众的注意力有限,所以要仔细考虑每一分钟的内容,好好分配时间,让每分钟都能够跟弟兄姊妹的脉搏同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经历神。我当然会遵循自己说过的四迭崇拜框架,并安排礼仪长短相间,让人可以从这些起伏中体验礼仪的节奏。

三、“气宗”与“剑宗”

1.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岳不群曾经提及气宗和剑宗:“剑宗功夫易于速成,见效极快。大家都练十年,定是剑宗占上风;各练二十年,那是各擅胜场,难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后,练气宗功夫的才渐渐的越来越强;到得三十年时,练剑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气宗之项背了。”

2. 当代敬拜赞美的培训,大概也有“气宗”和“剑宗”之分。气宗即重视敬拜中的灵性培养,所以每次上敬拜有关的课堂,都好像培灵会一样;而剑宗即只教授技巧,再稍稍渗入信仰。在教会的音乐课程中,最受欢迎的往往是歌唱班、乐器班,乐理班很少人报名,而敬拜的灵性训练则更少人问津。人都喜欢速成和学新技巧。

3. 艺术是有真理在其中的,扎实的根底非常重要。音调和拍子是否准确,一听就能听出来。在这个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做制作,我们必须能够把自己的理念化为现实,否则理想只是空谈。要做出好音乐,就要有背后的精密构思,同时有实践的能力。

4. 今天是“剑气双修”的年代,技术与灵性应该一起成长,不能偏重一面。一方面,我们要在信仰上一步一步进深,因为会众看的不单是我们唱诗或者弹奏的好坏,也是整个人的生命见证;另一方面,也要在技巧上下工夫,否则只是能说不能行,美好的构思也不能实践。

5. 敬拜赞美的重点是神启示,人回应,会众是参与者,所以对他们的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只是主的器皿,愿主藉着我们的工作,与他的子民相遇。在敬拜赞美中,音响、投影、灯光都有助建立气氛,但是,当音响关掉后仍然听到会众高声歌唱,又或者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流露生命的见证,那才是真正的敬拜灵性。

四、对当代敬拜的几点反思

A. 个人主义

1. 教会的原文是“ekklesia”,意思是被召出来的一群。我们虽众,仍属一体,因为我们都是分享一个饼,就是耶稣基督的身体。今天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带来的个人主义,却对集体崇拜带来很大的挑战。

2. 今天的诗歌只有“我立志……”、“我要赞美……”,鲜有提及整个教会群体如何回应信仰、实践使命。当代敬拜的聚会往往要表达对个人的重视,甚至盖过集体;连我们也开始计较自己是否得到尊重和肯定。

3. 个人的需要并非不重要,但在集体崇拜中,事奉者过于高举个人,就很容易忘记自己作为施洗约翰的角色─修直主的路,铺平主的道。崇拜领袖的最大责任是高举基督,认定“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帮助基督的新妇(教会)散发神的大爱。

4. 我们容易把自己的付出看为“专业贡献”,是独一无二的,而忽视了教会需要集合众人的力量。如果目标是求财,那么教会音乐并非理想的工作。音乐人也容易跟社会上相似的工作比较,然后埋怨为什么事奉神要受这样的苦。林后9:7说:“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如果我们不是乐意把最好的奉献给神,他也不会悦纳我们的付出。

5. 不过,教会也当照顾每个尽心事奉的人(尤其音乐人等全职从事自由职业的事奉人员)。他们用很多时间参与教会的事奉,甚至影响到生计,教会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有时,教会在事工上的低预算,的确不容易带来很多创意(毕竟买什么东西都需要钱),甚至影响到事奉的水平。这些都是教会领袖需要平衡的。

B. 世俗主义

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俗主义渐渐在崇拜中冒起。有时聚会模仿了娱乐事业的轻松、说笑模式,口语也代替了严肃的信仰术语。例:崇拜中问安的“平安”,变了“你好吗?”

2. 近代音乐兴起了很多“圣”与“俗”的探讨。其实音乐是中性的,无论摇滚乐或者古典音乐,都可以用来呈现信仰,关键在于歌词。不过,圣与俗之间可能会越来越多“跨界”和模糊化。教会必须冲破世俗流行风格的牵制,创造出崭新的独特风格,好像中世纪一样,重新获得社会的话语权,带领世界的风潮,让世界学习教会优质的制作。 

C. 专业化

“专业”可以是祝福,也可以是咒诅。教会音乐专业化的好处,是让崇拜音乐更加动听;坏处却是渐渐把非专业的信徒排斥在外,使敬拜赞美的群体失去了“众乐乐”的心。值得思考的是,教会崇拜的“制作”,要多专业才足够?我们的确要认真地在技巧上进步,却千万不要忘记扶持软弱者成长。 

D. 神学深度

1. 扎实的神学在当代敬拜中尤为重要。今天的诗歌往往以重复、具有“洗脑”性质的节奏和旋律为主,也在网上视频中,成为消耗品。人们看重听起来的感觉,多于其神学深度。

2. 基督教的音乐作品基本上包含神学、文学和音乐3部份,但神学往往是现代基督教作品最弱的地方。神学的完整性、圣经典故、对神的引用、神的三一属性、集体与个人表达等,都是诗歌神学的一部份。如果教会在崇拜中不能教育和传递整全的神学观,会众的信仰自然薄弱。

E. 极端反传统

我们要留意极端反传统和反建制在当代新形式崇拜中萌芽。人们往往简单地认为,传统圣诗就等于沉闷,礼仪书就等于形式化,却忽视了两千年的教会传统可以带给我们的价值。我们需要从不同方式的崇拜中学习,互相鼓励和成长,尽取两种不同模式的长处。 

五、本地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并行

1. 这是地球村的年代,是科技的年代,也是集古今大成的年代。传统的崇拜以千锤百炼的一致模式,向世界宣认信仰;当代的敬拜则简而精地以适切的模式,回应教会的需要。

2. 今天,不同国家的敬拜模式和作品,不断模塑着我们的崇拜。传统崇拜往往使用欧美的作品,但是今天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才是基督信仰最蓬勃的地区!我们如何在崇拜中使用这些地区的艺术和创作?他们的信仰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我们又怎样把中国的敬拜赞美声音输出到全世界?

3. 历世历代信徒都唱颂的作品是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可以藉此经验前人的信仰。今天有些现代作品融入了传统的诗歌,把现代艺术的活力与传统的扎实结合起来。

4. 今天的世界是分散的,但是我们需要合一的歌声。很多现代的音乐和艺术都是存在于小群体之中,未能流行起来。分散的好处,是贴近个别的处境;坏处则是难以找到普遍的认受性和具体地“同唱一首歌”的合一。所以,把合适的作品推广传颂,也是从事崇拜艺术群体的工作之一。

5. 圣乐团队须放下音乐形式的不同,或者同行相轻的心结,视彼此为同路人,寻求一起合作的机会。例:在传统的四部歌唱加入结他手,为诗歌带来强劲的节拍和动感。互相消取壁垒,就能让教会的音乐产生崭新的火花! 

六、总结

1. 除了音乐和影音部份以外,新形式崇拜重视的是节奏和长度。由于两种崇拜都由同样的人负责(即是牧者),往往也在互相碰撞的过程中互相靠拢。

2. 风格可以随着会众的习惯和喜好,框架要坚固、有层次,内容则是要秉持真理,接受神的启示并作出回应。稳扎稳打的根底功夫,对我们永远都是有益的。心灵与诚实并行,圣灵与真理同时临在崇拜之中,并切合时代的风格,针对此时此地的需要,运用创意和科技,那每一场崇拜,无论形式新旧,都必定能够建立属于基督的香气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