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主席与领唱 

在崇拜礼台首先登场的,是主领聚会的人,有称为“主席”,有称为“领唱”,礼仪教会或称“司祷”。他的角色和现代典礼聚会的司仪一样,带领整个聚会的流程。 

一、崇拜主领的历史根源

1. 今天基督教崇拜的犹太根源,来自会堂多于来自圣殿。新约圣经多次提及“管会堂的”,路420更记载耶稣参与聚会时管会堂之人的角色:“于是把书卷起来,交还执事……”。《和修版》把“执事”译作“管理人”,他就是当地会堂的信仰领袖。

2. 随着教会发展,使徒往外传教,长老和执事留守地方教会。地方教会渐渐取代使徒行传的传教士模式,成为整个宗教的主体。三级圣品制(监督-长老-执事)开始出现,渐渐发展成今天的主教、神父/牧师、会吏。这些都是按立的圣职。崇拜的主礼,就是由他们按照品阶担任,例如有主教在,礼仪就由主教主领。可见崇拜是资深或受过神学训练的信徒、牧者流露信仰榜样的时刻。

3. 崇拜领袖分家,与宗教改革时代讲员和音乐人分家有关。最早的例子是加尔文和为他创作《日内瓦诗篇》(Genevan Psalter)的布尔乔亚 (Louis Bourgeois, 1510-1561)。实际上以团队形式事奉的,要到启蒙时代的卫斯理兄弟约翰‧卫斯理宣讲,查尔斯‧卫斯理预备新歌和弹奏。这个组合和配搭非常有效。随后成功的布道家,无论是慕迪(D. L. Moody, 1837-1899)、山基(I. D. Sankey, 1840-1908),抑或较近年的葛培理(Billy Graham, 1918-2018)、巴鲁斯(C. B. Barrows, 1923-2016),都是布道家和音乐家的配搭。

4. 当时的设计,是以音乐打开受众的心去接受圣道。其实负责音乐和负责讲道的人是同等重要的,一位是音乐的道的领袖,一位是言说的道的领袖。随着时代改变,教育水平提升,教会发现不同的职事不必由一个人包揽,可以交由更多人,信徒也可以担任崇拜领袖的岗位。

5. 今天,教会的崇拜多由不同人负责音乐和信息,有些教会连领崇拜和领唱也是分开的,所以有了“司仪”角色的领袖、音乐的领袖和圣道的领袖。 

二、崇拜领袖兼任设计者

1. 有些教会的崇拜领袖兼任设计聚会的事奉,负责挑选诗歌、经文。教会往往以“带敬拜”去包装这部份的内容,但是根据四迭框架来说,就是外判了整个“聚集”的部份给崇拜主领者。由于他不一定读过神学(特别是崇拜学),有时只能按照讲员的讲题去选择诗歌,甚或只是从自己熟悉的作品中,选择赞美、认罪、回应的诗歌。

2. 我们必须考虑所选择的诗歌和礼仪,是否足以支持整个崇拜的主题,所以要好好研究所选诗歌的歌词,并考虑这次崇拜可以怎样牧养弟兄姊妹。设计礼仪,是要让弟兄姊妹更投入参与。究竟我们只是预备在台上发表祷告和文字,还是营造让会众可以更多参与的空间?例:如果聚会场地足够,座位可否排列成十字架的形状,会众就座像是背负基督的十字架?会众可否参与特定的仪节?崇拜可否是互动和对话式的?

3. 主领者要在牧养上敏感,考虑内容会否让弟兄姊妹忧心。例:聚会中立约的行动是否合适,会否为弟兄姊妹带来承受不了的压力或挫折感?也有教会在基督化家庭主日中,要求夫妻彼此道歉,但冷战中的夫妻是否能够在公众场合中这样道歉?

4. 考虑崇拜中各种元素的平衡:

a. 新与旧─可否藉着加入新元素,让崇拜保持新鲜感?有没有熟悉的元素,让会众不会因为陌生感而却步?新旧问题也包括诗歌的选择。拣选诗歌时,需要考虑弟兄姊妹的音乐习惯。

b. 时间的长短─会否纵容了某些长项目更长(例:讲道),最后使崇拜超时?会否因为部份超时而导致崇拜草草结束,或者删除了某些重要的内容(例:读经环节少读几节、简化圣餐)?作为崇拜的主领和规划者,一定要协调好这些内容。

5. 有些教会有很多长辈,要求他们读很长的经文可能是困难的。我们必须认识羊群,尊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崇拜领袖在服侍他们,并在礼仪中感受到那份亲切感。 

三、属灵领袖与音乐领袖并重

1. 崇拜带领者在设计崇拜时的考虑,就是牧养的工作。今天,教会往往因为青年音乐领袖受过音乐训练,就让他们带领敬拜,但这是不合宜的。因为崇拜是塑造信仰和灵命的,年轻人在音乐上或许有卓越的造诣,但是在信仰上还不足够。教会的属灵领袖必须指引他们,教导他们如何选择音乐来牧养弟兄姊妹,栽培一个在灵性和音乐方面都成为楷模的基督徒。

2. 如果你是教会的音乐领袖,除了在音乐的追求以外,信仰的追求也绝不可停步,因为教会音乐是以神学为基石,配合音乐和文学的作品。或许你不会成为牧者,但如果能够浸淫在优质的基督教音乐中,受信仰的教导成长,并且认真地活出信仰,那么未来你站在台前所说的每句话,都必定能够掷地有声,不需要找一大堆经文在众人面前堆砌起崇拜。 

四、自然流露的礼仪节奏

1. 今天的崇拜主席是从典礼司仪的模式而来,但崇拜是否需要有“司仪”呢?有时听到崇拜主领者生硬地宣布:“现在请唱诗第353首《快乐歌》”;或者“以下是报告,交给陈牧师。”但绝大部份会众都不是第一次来教会,甚至比主席更清楚崇拜程序,加上程序单和投影片的提示,崇拜是否还需要这功能性的角色呢?

2. 礼仪,有其呼吸和节奏,是长短起落有致,带动弟兄姊妹朝见神的。主领者只是崇拜骨架的几个支点,帮助人进入崇拜,就好像电台播歌,帮助人享受音乐一样。我们的节奏不能太功能化,也不能说得太细致。崇拜的主领是桥梁,呈现崇拜的内容,也邀请崇拜者投入其中。最重要就是自然。

3. 作为桥梁,简单就最好─在崇拜中,必须有主席时,他才出现。例:介绍新环节或非常态的活动、播放短片、介绍嘉宾讲员,或者介绍一首熟悉的诗歌的背景、背后的神学意义等。其他时候,宁愿让整个聚会自然流露礼仪本身的节奏感,无须加上什么人为干预。

五、崇拜主领的恐惧

A. 经验阙如

我们不常有在会众面前说话的经验,不知道说的是否准确,不知道弟兄姊妹是否接受我们的带领,更严重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要记着这是集体崇拜,崇拜主领只是桥梁,会众对崇拜的程序早已非常熟悉,有时反倒过来提醒崇拜主领。千万不要低估会众的专注、认知和关心。

B. 要负责选择诗歌

我们并不都是音乐人,也不熟悉不同类型的诗歌。这时,就需要多听、多感受不同的作品,藉此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也可以为弟兄姊妹带来更多不同的新曲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会众,知道他们的风格和习惯。例:会众都是年长的妇女,习惯唱民族腔的中式小调诗歌,如果要她们唱一些“重金属”诗歌,就不一定适合。(请参考《圣乐事工》课程提及的〈诗歌审视表格〉,从主题、三一神观、圣经引用、神的名号、集体或个人,以及不同的音乐、文学元素等,判断一首诗歌是否适合在教会中唱颂。) 

C. 要在台上领唱

不是人人都有好声音,要在台上领唱,是很多崇拜主领都有的恐惧。林前1223教导我们:“身上肢体,我们看为不体面的,越发给它加上体面;不俊美的,越发得着俊美。”圣乐团队都应该成为承托者,支持那些心怀恐惧的崇拜主领。 

D. 要领祷

1. 很多崇拜主领无法分辨在众人前的公祷和个人私祷,大概模式都是从其他的主领身上学习。第廿一课〈崇拜中的祷告〉将特别谈到这方面。

2. 崇拜主领害怕领祷,可能只是因为没有稿件,需要创作(他们不害怕读经,虽然未必都读得好!)。不是人人都有在台上即兴祷告或者说话的恩赐,所以最好撰写全稿。这样做的好处是内容经过思考,有深度;缺点却是缺乏灵活性。可以先写好全稿,然后即兴发挥,这样就有一份基本可用、可参照的崇拜底稿。我们的思路基本上不会有太大改变,而且稿件都是在礼拜六晚上写好,所以有一定的时效性。

3. 如果遇上突发事情,就需要随机应变,沉着、镇定、祷告、求主带领;必要时带领会众即时祷告,让大家一起面对。

E. 小结

上面提及的,大多是操作方面的恐惧,原因是不习惯在台上作主领。所以只要经过多方锻练,自然越来越好。“礼者、履也”,每个人都在看着我们在台下的行为,是否能够反映我们在台上说的话,所以有好的生命见证更重要。 

六、总结:台上一分钟,台下一生功

1. 无论是传统崇拜或者是敬拜赞美聚会,主领都是台上的服侍。而站在镁光灯之中的,好像是我们个人,但却是整个团队的努力,为了彰显基督。

2. 在台上的人,永远要为那一分可靠性,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无论是唱歌的音准、读经的准确、讲道的信息扎实,我们要付出无数时间的神学、音乐或者是演出的训练,只为把最好的献给我们的主。更重要的是,在台下我们要以一生活出自己在台上所“演活”的圣道,让人看到我们的信仰不是“鸣的锣,响的钹”(林前13:1),而是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的真信仰。

3. “谁愿为首,就作众人的仆人”(可1044),这正是礼仪(liturgy众人之事)和崇拜/服侍(service)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