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新媒体的传播与宣教伦理

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运营推广,都要认识和掌握其中的规律,学习相关的技巧。而且,不管是传播还是宣教,都要依靠圣灵的工作。徒10章彼得见异象的例子,说明神为了把心意有效地传达给彼得,采取了“高度处境化”的传播。神这样做不是因为他的大能有限,而是俯就人的有限、人能力的局限。这些局限体现出来就是规律。神尚且如此,我们就更应效法,研究其中的规律,掌握其中的技巧,从而更有效地传播和宣教。 

一、新媒体传播与宣教伦理的具体原则

A. 对宣教目的忠实

1. 宣教的实质是神的工作,让人悔改也是圣灵的工作。要有效传播和宣教,必须敏锐于圣灵的带领,因为宣教也是见证神的大能。这是基督教传播与宣教的本质和目的。

2. 目的决定了我们的形式和手段,而手段和形式也要符合目的,这就是伦理。基督徒的传播和宣教是为了生命的改变,所以文章、视频的阅读量并非目标,我们所做的不能为了追求数字。宣教是为了神的荣耀,不应贪图人的虚名,或者靠人的名气来拉抬声势。

3. 既然宣教是圣灵的工作,神自会负责,我们不应以此赚钱盈利。因此,内容创作的技巧和运营手段,也应该符合这目的。同时,技巧和手段本身也要符合神的属性。真实、良善、美好才能荣耀神,也才能真正达成宣教的目的。 

B. 对伦理问题重视

1. 现在有很多人“买粉”,就是购买粉丝,快速拉抬声势与人气,从而吸引更多关注。这是新媒体运营常见的手段,或者说是新媒体传播的规律。那么基督徒运营新媒体能买粉吗?同意的认为:要尊重规律,善用技巧,而且买粉是为扩大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反对的却认为:“增粉”应该靠内容、实力,“买粉”是欺骗,而且不公平。

2. 在内容创作方面也有类似的伦理困境。做新媒体必须重视标题,秘诀是抓住热点,也可说是规律,却会产生很多“标题党”,就是文不符题。标题讲的是热点事件,但是内容却很少涉及,甚至没有太多关联,这是今天微信公众号文章很常见的现象。这点比较容易判断,因为“标题党”本身就带有负面的意思,是不可取的。但是有些现象或做法往往比较模糊,需要更认真分辨。

3. 2016年,电影《血战钢锯岭》在网络上引起基督徒的热烈关注和讨论。有趣的是,讨论重点并不是电影的艺术性、真实性或表演水平,而是主人公的安息日会背景。很多公众号都发表文章,讨论安息日会是否异端,电影是否对异端的美化等。而我的关注和问题是,这样做是不是符合基督教的传播伦理呢? 

C. 清楚自己的位分

1. 《血战钢锯岭》是商业电影,不是提供完整福音信息的福音电影,我们不应过度解读。作为艺术的形式,本身是关于人性的演绎;而从评论的角度看,首先要关注的不应是它的神学正确性,而是故事的艺术性。就事论事是公共讨论的基本原则,即便是借题发挥也不能离题太远,模糊了焦点,甚至变成对热点和当事人的消费。

2. 除了不消费热点之外,也要注意不消费圣经。我们的文章、视频、作品,特别是福音性的、预工性的、文化宣教性质的、公共传播的,都要特别注意,避免用太多圣经为自己的观点背书,形成一个自洽,而实际上是自说自话。

3. 福音产品、艺术创作,即便是关于基督教的直接艺术表演,也只能透过艺术后面的人性来间接演绎和表达福音,而不是表层的形式表达。圣经本身作为启示的独特性,是其他人类作品如文学、电影、音乐、绘画等不能比拟的。这是本质上无法跨越,也无须尝试跨越的鸿沟。我们可以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圣经,也可以对圣经的精神理念、人物、事件作艺术的呈现,但无法也不能以此代替,或以圣经的地位去宣讲和评论,否则跨越就变成了僭越。即便是世俗的艺术作品,如果作者是以神的姿态来传递思想的话,也同样会沦为说教、宣传,甚至洗脑的工具。

4. 不论创作、评论或传播,都要先回到其本质。简单来说,基督教内容创作的伦理原则就是诚实,不消费热点,不消费圣经,不僭越神。这也是运营推广和内容创作的具体原则。 

二、基督教传播和新媒体宣教的基本伦理意识

新媒体的假消息盛行,每当大事发生,也是假消息盛行的时候。这对基督徒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一不留神,传好消息的人就传了假消息。那么,就不能让别人相信我们所传的好消息不是假消息了。 

A. 1923年美国新闻业者的自律公约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报纸是主要媒体,可惜假消息、八卦新闻满天飞,记者专门挖人隐私,报道各种耸人听闻的事,连基督徒也热衷于此。

2. 有些牧师看到报纸、媒体对社会的影响非常世俗化、恶俗化,直接冲击甚至取代了信仰对公众价值观和伦理的影响。牧师身为社会的少数知识分子,也常为报纸写专栏,提供社区消息和新闻,他们就组织起来,邀请不同记者,包括没有信仰背景的,一同探讨这些乱象,并制定了自律公约,也就是伦理原则。

3. 1923年,他们成立了“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正式发布后来称为《新闻业者伦理信条》(Canons of Journalism)的自律公约,强调责任、新闻自由、独立、真实准确、公正、公平、尊严等,最后成为西方社会普遍遵循的新闻业者伦理原则。

4. 遗憾的是,100年后的今天,很多西方媒体变得政治化、立场化,同时因为受到社交媒体巨大的冲击,广告利润减少,内容取向也变得像百年前一样恶俗,使人对媒体作为第四权的信任大幅降低。即便如此,今天西方的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事实的层面,大多还保持着相当专业的水准,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的约束,另一方面也要归功于100年前新闻业者制定的自律公约和伦理原则。 

B. 2014年中国的《基督徒互联网公约》

1. 2013年底、2014年初,内地有几位做公益和互联网的基督徒,发起了《基督徒互联网公约》,呼吁基督徒联署,在网络中彰显基督的馨香,谨言慎行,为主做见证。他们采用的主题经文是弗58:“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

2. 公约指出,互联网是新兴的属灵战场,是基督徒的未得之地,给信徒和教会都带来挑战和试探。公约得到很多回应和支持,据说人数超过30万,也有很多知名的牧者签名,后来还专门设立了网站,可惜最后被迫关闭。 

C. 两份公约所展现的伦理意识

如果把中国的《基督徒互联网公约》,对照100年前美国的《新闻业者伦理信条》,会发现其中体现了一些相同的伦理意识:

1. 责任意识—要分辨和核实内容,对可能的影响要有预见,对代价和后果要有担当。身为新闻业者,要为所讲、所传播的内容负责。基督徒同样也要为自己分享的内容和说的话负责。

2. 身分意识—《基督徒互联网公约》提醒我们,“基督徒的身分并不因为虚拟的网络空间而改变:仍然是耶稣基督在互联网上的见证人,要留心做光明事,言行与所蒙的恩相称。我们的使命仍然是爱上帝,爱人如己,通过互联网络把上帝的爱分享给每个人。”这也是一种宣教的态度,提醒自己身为新闻业者的特殊身分。基督徒在这人人皆媒体的时代,也更应清楚知道,基督徒是基督的媒体,因为别人是透过我们来认识信仰和基督的。

3. 公共意识—《新闻业者伦理信条》特别提到,当时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媒体,是服务公共和社会的共同福祉。《基督徒互联网公约》同样提到公共空间:“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转发的便捷性,我们的任何发言都是实时公开的,任何人都能看到。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公共意识,顾及别人的理解和感受,应当时刻谨慎,尽量做到造就众人,不给撒但留地步。也要习惯被批评,谦和地面对。” 

三、新媒体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用爱心说实话

《基督徒互联网公约》的主题经文是弗58。以弗所书被视为保罗神学的精华,因为它总结了保罗书信的重要主题,而且也体现了保罗作为对外族人传福音的使徒的使命。保罗宣教的时间加起来7年多,在第二次宣教之旅回程时经过以弗所,可是没有时间久留。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他在以弗所住了3年之多。以弗所书的主题虽然是教会和教会的建造,但也是对宣教的教导。当中弗415更可以作为新媒体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1. 《和合本》把这句话译为“用爱心说诚实话”,《新译本》则译为“要在爱中过诚实的生活”,《吕振中译本》译为“要以爱心持守真理”。原文的意思是“在爱中说真理”,英文是“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中文译本有时为了修饰,把原文“真理”一词译作“诚实话”、“真话”,有些则翻译成形容词“真诚”、“真实”。而“诚实话”或者“真理”,英文都用“truth”来表达,因为在西方语系里是同一个字。实话不一定是真理,但是真理肯定不能藉着谎言来表达。

2. 以弗所书关注的是教会和教会的建造,所以里面说的“truth”(真理)是指神的真道。但是以弗所书也讲应用,6章经文讲的都关于生活上应该如何行事为人。无论是“真理”、“诚实话”、“事实”,甚至包括“真诚”、“真实”等,这些不同的翻译其实更贴切、完整和丰富地表达经文的意思,乃至于这卷书信、甚至基督信仰的真谛。

3. 保罗在弗415所说的“真理”,不仅是指教义上的,也是生活中的诚实话;不仅是在教会里,也是在生活和工作场所;不仅是在主日学和团契,也在我们的朋友圈、新媒体;不仅是属天的真道,也是处世的智慧;不仅是信仰的教义、要理,也是为人的底线和伦理。所以基督徒面对异教邪说时要慎思明辨,面对各种假消息时也同样要谨言慎转。“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1415)。面对很多消息,不知真假、难以分辨时,正如箴言所说:“愚昧人若静默不言,也可算为智慧;闭口不说,也可算为聪明。”(1728)不知真假,难以分辨,起码我们可以不转发。

4. 中文圣经“说诚实话”中的“说”字,并没有翻译出保罗用这个字的所有意义。这个字通常并不译作“说”,因为希腊文的意思是“宣告”。有人就把这句话翻译成“用爱心宣告真理”,而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当在真理里面,走在真理当中”。《吕振中译本》译作“要以爱心持守真理”,就是比较按照原文的翻译,因为包括了诉说、讨论、教导真理,不止是口说,也涵盖了言行。

5. 如果用“说诚实话”的标准,回头看能否“买粉”的问题,答案就不言自明了。买粉本身就是不诚实,所以不应该做。我们可以透过那些帮助人找到合适受众人群的公司来推广,这和买粉有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