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二课 约11-14章

使死人复活,道路真理生命

约翰福音的写作目的是叫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因为信了他而得生命(约2031)。因此,约7-10章记载耶稣藉着教导、公开宣告、辩论及神迹,证明他不但是弥赛亚,更是道成肉身、住在人中间的神。可惜犹太人不愿意相信,所以为了让他们仍然有机会因着耶稣所行的事而相信他是神的儿子(约1037-38),约11章记载耶稣行了一个只有神才能够行的神迹,就是使死人复活。 

一、使拉撒路复活(约11章)

A. 神迹的特别之处

1. 耶稣使拉撒路复活,是“神迹之书”(约119-12507个神迹中最大的。其他福音书记载耶稣使死人复活的神迹,都是人死去不久、还没下葬前,耶稣就使他们复活。但是在约翰福音的这个神迹,拉撒路已经放在坟墓里,甚至可能已经臭了,耶稣却使他复活,并从坟墓走出来。因此,这个神迹最能彰显神大能的荣耀,因为只有神能够使已经“死透”的人,甚至枯干的骸骨复活,从坟墓走出来(结3711-13)。

2. 这个神迹成为耶稣从死里复活,以及信主的人在末日从死里复活的预演。

B. 让人费解的延迟(约111-16

1. 马大和马利亚打发人告诉耶稣,他所爱的人病了(约11:3),特别强调拉撒路是耶稣所爱的。另外,约115也强调耶稣素来爱他们3姐弟。因此,耶稣接下来的几个反应就让人难以理解:

a. 耶稣说拉撒路的病是为了神的荣耀,也为了叫神的儿子得荣耀。

b. 耶稣没有立刻启程,而是等了两天,确定拉撒路已经死了才动身往伯大尼。

c. 听到拉撒路死了,耶稣竟然感到快乐(约11:14-15)。他要使人更清楚认识他的身分,让人看见比病得医治更大的荣耀,以致人能够相信他。

2. 主对我们的爱是毋容置疑的,但是他做事最终极的目的,是为着神的荣耀。许多时候,主所做的事并他做事的时间,都跟我们的期待不一样。我们要更多、更正确地认识主的身分,也相信他对我们的爱。主不误事,必让我们看见他的荣耀。 

C. 主是复活和生命(约1117-44

1. 耶稣来到伯大尼,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4天了。耶稣告诉马大,拉撒路必然复活,马大的回应在神学上非常正确(约1124)。约639-404454就记载耶稣曾经教导过末日复活的教义。但是,马大把耶稣教导的重点放在“末日”是错的。耶稣教导的真正重点其实是他自己,因为约6章所有跟末日复活有关的教导,最后的结语都是“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

2. 为了让人明白复活的重点在耶稣,他用了第五个“我是”来宣告他的身分(约1125-26)。“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在原文是“我是复活和生命”。耶稣不仅拥有使人复活的大能,他就是复活和生命的源头。人不是到了末日就理所当然地复活,而是信了耶稣之后,他叫我们从死里复活。

3. 耶稣来到拉撒路的坟墓前,当场让拉撒路复活并从坟墓走出来,证明耶稣真的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是道成肉身、赐人生命和复活盼望的神。 

D. 神迹的结果(约1145-57

1. 拉撒路的复活使一些犹太人因为看见神的荣耀而信了耶稣,但是也激起宗教领袖的反对,商议要杀掉耶稣。他们属灵的瞎眼到了一个地步,即使看见一个人复活并从坟墓出来的大神迹,还是不愿意相信耶稣!甚至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因为他使许多犹太人信了耶稣(约1210-11)。

2. 逾越节快到了,宗教领袖知道耶稣必定来耶路撒冷过节,所以决定在节期中下手捉拿和杀他。 

二、最后的公开露面及受难的预言(约12章)

A. 香膏抹主(约121-11

1. 逾越节前6天,在伯大尼的一个筵席当中,拉撒路的姊妹马利亚拿出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来膏抹耶稣的脚,并用自己的头发去擦。

2. 这个行动遭到将要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不以为然的评论,认为可以变卖香膏来赒济穷人。但耶稣肯定马利亚的作为,并说明这是为着耶稣安葬之日存留的。他一方面预言自己即将面对死亡,另一方面也暗示将会因着犹大的贪财而被出卖。

B. 骑驴进城(约1212-19

耶稣骑着驴驹进入耶路撒冷,许多来过节的人都拿着棕树枝迎接他,并且在欢呼中宣告耶稣就是那位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 

C. 预言受难(约1220-36

1. 耶稣说明他这个时候来到耶路撒冷,是要为世人受死,被钉在高举的十字架上,吸引万人跟随他。耶稣用“得荣耀”(约12:23)来形容他即将面对的死亡。但是他并不是只在死亡那刻得荣耀,也在复活和吸引万人归向他的时刻得荣耀。

2. 耶稣向几个求见他的希腊人确认,他得荣耀的时候到了(约1220-23),因为这是万人开始归向他的记号。万人要归向耶稣,是为了得着永生,但是在此之前,人必须先经历老我生命的死亡。

3. 耶稣用一粒麦子的比喻来教导众人:如同麦子需要埋在地里,才能结出许多子粒;耶稣也必须藉着自己的死,才能使许多人得着永远的生命。同样的道理也应用在所有愿意信靠耶稣的门徒身上(约1225)。要得着永生,就必须治死老我的生命,把耶稣放在生命中最优先的位置。

三、为门徒洗脚(约13:1-17)

1. 从约13章开始,约翰福音进入主体部份的第二大段─“荣耀之书”(约13-20章)。这个部份记录耶稣走上十字架的过程,其中包括最后晚餐、对门徒的临别讲论、受难及复活的叙述。

2. 131-17记载耶稣特别在最后晚餐中为所有门徒洗脚。约翰没有记载耶稣设立圣餐的情节,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为门徒洗脚及洗脚的意义:

a. 表达完全的爱(约13:1)─“爱他们到底”指完全、不止息、“始终如一的爱”(《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为门徒洗脚是耶稣完全之爱的行动,也为门徒示范完全之爱的榜样。

b. 象征耶稣把自己降卑到奴仆的地位,为人死在十字架上─耶稣脱了衣服,拿手巾束腰,成为奴仆的形象(腓27-8)。当彼得对耶稣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时(约138),耶稣就说如果不洗他的脚,他就跟耶稣没有关系了。因为不接受耶稣洗脚的服侍,就表示不接受十字架的救恩。

c. 象征耶稣如同仆人一般,谦卑地服侍门徒─耶稣吩咐门徒也当彼此洗脚,效法他的榜样,谦卑地互相服侍。所以,耶稣接着指出彼此相爱是耶稣门徒的记号,而彼此相爱的心则表现在彼此谦卑服侍的行动中(约1334-35)。 

四、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1-14)

1. 14-16章称为“临别讲论”,是耶稣上十字架之前特别留给门徒的遗嘱,藉着彼得问耶稣“主往哪里去?”(约1336)而开始。从这段讲论的头尾两节经文(约1411633)可知,耶稣的目的是安慰门徒在他回到天上、不在地上的这段期间不要忧愁,反要充满信心和平安。

2. 耶稣首先安慰门徒不要忧愁,要信靠神,信靠耶稣(约141-6)。耶稣即将去的地方是天父的家,去的方式是死在十字架上,然后复活、升到天上。他要在天父的家里为信了耶稣的人预备地方,让神的儿女都能够住在神的家中。

3. 在约146,耶稣告诉我们怎样去天父的家。能够去到天父的家的那条道路,就是耶稣自己。人因着领受了从神而来的真理,走上相信耶稣的道路,就得着永远的生命,最终必定回到神那里去,享受与神永远同在的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