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认识教会历史

 

一、尼西亚会议的背景—异端出现

A. 诺斯底主义

1. 这派是二元论主张灵魂为善,物质及肉体皆为邪恶。他们强调耶稣基督的神性,否定其人性。

2. 相信有一位至高超越的善神,和另一位创造物质世界的低等神。人的灵魂是存在物质世界的灵界余种,有靠善神差遣基督到黑暗的世界施行拯救。

 

B. 流主义

1. 流行于34世纪,认为只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而耶稣是次于神的第一受造物。耶稣是介乎神与人之间的半神。

2. 亚他那修(Athanasius, 约296-373)反对这个观点。公元325年,尼西亚大公会议把亚流派定为异端。

 

C. 撒伯流主义

1. 相信神只有一位,在历史上先后以父、子、圣灵3种不同的形态向人显现。

2. 撒伯流的形态论受到亚他那修和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430的驳斥。亚他那修信经清楚表明了三位一体的神观。

 

二、尼西亚会议

1. 为解决亚流主义等派别所引发的教义分歧,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the Great, 272-337)于公元325年召集各地主教,在尼西亚召开第一次全国性的大公会议,以求在神学观点上取得共识。

2. 会上正式定亚流派为异端,又制定《尼西亚信经》,强调子是“受生”而非“被造”,肯定子有完全的神性,子的存有来自父,父的本性子共有。

3. 《尼西亚信经》经所有主教签名以示接纳,成为第一个具有权威的信。帝国各地教会群体必须以此信经作为认信。

 

三、迦克墩会议的背景—异端出现

A. 双重位格论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涅斯多留(Nestorius, 约386-约451)为保持基督人性的完整,宣称基督具有神人二性和双重位格。

 

B. 单独位格论

欧迪奇(Eutyches, 约380-约456)宣称基督只有一个位格,只具备神性。基督的人性像一滴酒掉进大海里消逝一样,完全为神性所吸收。

 

四、迦克墩会议

1. 罗马皇帝马仙(Marcian, 约392-457)会议解决争端。由于涅斯多留早在431年召开的以弗所会议中已被定为异端,所以欧迪奇成为迦克墩会议上主要讨论的对象,最后被定为异端。针对基督的神人二性及位格,会后制定了迦克墩信经

2. 信经的重点

a. 维护基督单一位格的完整─耶稣只有一个位格,是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是圣子,是基督。

b. 强调基督神人二性的联合及分别─从神性而言,基督与父神“同体”;就人性而言,基督又与人类同体。这二性存在于同一个位格之内,不相混合,又不可分离。